推进文化建设:为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提供精神支撑

南方日报 2018-06-08 08:35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高度对坚定文化自信作出一系列深刻阐述,为广东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宣传文化领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战略部署,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根据省委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的部署,“文化建设”被列入九大调研课题之一。

立足新时代,广东坚定文化自信,以新的作为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讲好广东故事,为奋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南方日报记者李强周豫

公共文化服务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省财政日前下达11.5亿元奖补资金,用于2018年支持市、县补齐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短板,促进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事业发展。按照要求,奖补资金重点用于支持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站)以及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等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设施免费开放或低收费开放,欠发达地区公共体育场馆建设以及各地文化消费补贴、红色革命遗址保护与利用,以及重点公共文化体育场馆建设等。

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提质,让群众有了更多的文化获得感。全省形成较为完善的五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45个、文化馆146个、博物馆282个,剧院(含音乐厅)44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602个,行政村(社区)文化室27383个,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281.5平方米,位居全国前列。

文艺是时代的镜子,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广东省以实施“广东文艺高峰工程”为突破口,推动文艺精品创作繁荣发展,奋力打造岭南文化新高地。在第十四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舞剧《沙湾往事》、歌曲《向往》《爱国之恋》、广播剧《罗湖桥》等4部作品获奖,获奖作品数量在全国各省(区、市)名列前茅。报告文学《中国大飞机》、电影《中国推销员》、电视剧《脊梁》《热血军旗》、纪录片《潮起珠江——习仲勋在广东》、音乐剧《烽火·冼星海》、粤剧《梦·红船》、话剧《韩文公》《信仰》……一批重点文艺和影视作品唱响时代主旋律。“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先后在北京、广州、深圳三地举办,形成轰动。

群众文艺创作活力迸发,少儿舞蹈《爸妈我想你》、曲艺作品《羊续悬鱼》喜获第十七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群星奖”。广东省群众艺术花会、广东省民歌民乐大赛、粤曲私伙局大赛和“粤读越精彩”阅读推广等一系列群众文化品牌活动广受欢迎。

全省文化遗产得到较好保护,“南海Ⅰ号”“南澳Ⅰ号”水下考古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文保单位特别是红色革命史迹保护利用力度进一步加强,博物馆事业发展势头良好,一批新馆设施建成开放,民办博物馆发展快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展示、展演等活动蓬勃开展。

发力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6年,广东文化及相关产业(以下简称“文化产业”)增加值4256.6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6.67%(2016年含R&D研发费用),高出全省GDP增速约9个百分点,占全省GDP比重大幅上升到5.26%,约占全国文化产业总量的1/7,连续15年居全国各省市首位。

全省文化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规模总量不断扩大,结构布局不断优化,质量效益显著提升,不断跃上新的台阶,已成为全省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为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作出了贡献。

目前,全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12.3万家,从业人员350多万(不含个体劳动者),先后有25家企业被评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有多家企业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数量均居全国各省市前列。

广东省文化产业各行业门类齐全,产业链条健全,形成了完整的产业体系,培育了一批领军全国的优势产业集群。2016年,增加值过百亿的行业有11个。多个产业门类规模领军全国,如2017年,全省电影票房79.9亿元,同比增长10.8%,占全国总票房收入的14.3%,连续16年蝉联全国榜首。

产业结构布局持续优化。近年来,广东省以内容创意生产为核心的文化服务业增长较快,占比持续提高。广州、深圳着力打造“创意之城”“设计之都”,珠三角其余各市创意设计、印刷复制、工艺美术、演艺娱乐、文化设备制造等产业发展突出,粤东西北地区依托特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工艺美术、文化产品制造等,区域特色产业初见规模。广东省注重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发展文化产业,民营文化企业成为文化产业生力军。

目前,广东省文化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较好成效,以“文化+”“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新业态正全面重塑文化产业格局。

——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取得突破,新媒体迅速崛起。省市主要媒体建成“中央厨房”采编一体化平台,推出重点移动端拳头产品,全新的融媒体矩阵初具规模。

——跨界融合发展加速,产业边界不断拓展。大力推动“文化+”,文化产业与制造、信息服务、教育、旅游、体育等快速融合发展。2012年,广东省文化设计服务业增加值103亿元,2016年达323亿元,年均增长近40%。

——文化新业态蓬勃发展,多个领域领军全国。2017年,广东省数字出版产值1800亿元,居全国第一。动漫业产值400亿元,占全国1/3强。游戏业收入1515亿元,占全国73.9%,占全球20.4%。特别是近年来,广东省大力发展“互联网+”,建设了一批大数据、云服务平台,培育了一批网络文化产业基地。2012年,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增加值174亿元,2016年达505亿元,年均增长35%以上,涌现了腾讯、UC、YY等行业巨头,全国APP总榜安装量前三名(微信、QQ、酷狗音乐)均为广东企业。

——“文化+科技”深入推进,文化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全省文化企业积极创新生产、传播方式,提高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4K超高清电视应用与产业加快发展,文化领域重大技术研发取得突破,传统文化产业改造升级迈出重要步伐,物联网、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也崭露头角。

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广东省以构建完善的文化产业服务保障体系为重点,大力健全“双效统一”的文化经济政策体系,逐步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

强化对文化产业的规划引导,编制实施《广东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0—2015年)》《“十三五”广东省文化发展改革规划》《广东省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15—2020年)》等,各地各部门也出台专项规划统筹发展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出台《关于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等,全力扶持推出一批文艺精品力作。

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育大批文化市场主体。全省完成近700家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培育了一批有活力的市场主体。深化文化领域“放管服”改革,推进简政放权,全省文化领域取消审批事项30项,下放10项,转移2项,调整行政处罚职权145项,初步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

逐步完善市场机制,文化领域呈现创业热潮。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在国家政策许可范围内,文化领域所有行业均向社会资本开放。全省小微文化企业大量涌现,2017年,仅省文化厅审批设立的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就有2708家,同比增长74.9%。

健全文化会展交易平台,培育珠三角文化会展产业带。办好深圳文博会,2018年第十四届深圳文博会实质性成交2338.15亿元,比上届增长4.43%。2017年“南国书香节”“广东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等,入场人次、交易额均创新高。

创新“文化+金融”,打造产业发展金融平台,组建规模均超100亿元的广东省新媒体产业基金、广东南方媒体融合发展投资基金,目前相关基金投资项目21个,投资金额13.5亿元。

健全多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强化文化市场监管,净化文化市场环境,运用特殊管理股制度强化阵地建设导向管理,有力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

文化“走出去”快速增长,在全国占有较大比重。2016年,全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418.1亿美元,约占全国的2/5,高居全国榜首。全省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文化出口体系,出口覆盖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出版、动漫游戏、创意设计、文化设备制造等领域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重点出口企业和品牌,仅游戏业出口营收就达176亿元,出口的国家和地区100多个。

广东省全面落实国家支持文化改革发展的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等经济政策,出台《关于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若干文化经济政策》等,在财税、金融、劳动保障、土地使用、人才等多方面支持文化产业发展。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