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活色生香”客家文化家园 梅州扎实推进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纪实

梅州日报 2021-06-13 08:12

●本报记者赖运香

2010年5月,原国家文化部批准设立国家级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梅州客家文化的保护上升到国家层面。这是第5个获批设立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意味着梅州正式启动文化生态整体性保护工作。

2017年5月,《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2017-2030)》获批实施。近年来,梅州市坚持以规划为指导,以客家文化为根,秉承“见人见物见生活”的整体保护与活态保护理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与之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进行整体性保护,实现了客家文化生态“美丽颜值”源源不断转化为“经济价值”,全面拉动梅州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客家文化保护工作也实现由以个体、局部、项目为主,向全民、全面、整体为主的方式转变,保护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取得成效,打造了“活色生香”的客家文化家园。

整体性保护

赓续文化基因

梅州客家山歌、广东汉乐、埔寨火龙、广东汉剧、席狮舞、五华提线木偶戏……走进梅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仿佛获得了一本立体的“梅州非遗手册”,梅州市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映入眼帘。沿着参观路线,乡音、乡饮、乡风等展示空间让人不禁沉浸其中,这一抹抹动人的“非遗色彩”,是世界客都的生动样本,也是客家儿女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推进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结出的累累硕果。

自实验区设立以来,梅州市通过开展非遗资源普查、构建非遗名录体系、进行非遗保护记录等方式着力抓好项目保护,推进非遗名录建设。截至目前,梅州市共有非遗代表性项目375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75人,涵盖了传统音乐、传统技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和民俗等十大类别,构建起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

“整体性保护”还给予非遗生存的土壤和空间。在梅县区南口镇侨乡村,有百年历史的“自在楼”充分利用建筑的区位优势和历史背景,摇身一变成为餐饮、茶艺交流的文化空间,吸引了一批批游客前来“打卡”……这是梅州市通过挖掘农耕文化,调整、升级传统村落产业,提升建筑历史、文化、经济价值,改善村落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增强社会效益的一个生动实践。

近年来,梅州市以推进实验区建设为契机,重点抓好客家围龙屋、名人故居、古村落等客家文化传承重要载体的活化保护工作,持续推进文化生态环境建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保存较好的客家围龙屋有4367座、名人故居(旧居)422处、红色革命旧址366处、文保单位526处、国家级传统村落78个、国家级古村落5处……一幅美丽的文化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活态化传承

焕发生机活力

“排排坐,唱山歌,你唱我唱大家和……”2020年8月21日晚,梅州市文化馆群星舞台歌声嘹亮,第十届山歌幼苗培训班(一年制)结业汇报晚会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小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观看。

当一棵幼苗获得了养分,就拥有了成长为大树的机会;当非遗项目挖掘到了传承实践人群,也就激活了非遗的内在生命力。因此,专业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自设立实验区以来,梅州市通过实施“种子”“枝叶”“幼苗”等工程,着力培养名师大家、骨干人才、后备人才,不断推进梅州非遗传承能力建设。截至目前,各类培训学校和机构共培养人才近万名;广东汉剧幼苗班已开办3期,培养了106名学员;客家山歌幼苗班已开办11期,培养了1200多名学员,为实验区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活态化传承,不仅要传递好人才培养的“接力棒”,也要搭建好传承平台的“大舞台”。实验区建设过程中,梅州市还大力推进传习阵地建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促进开展非遗项目传习、交流、研究、活态展示等活动。目前,全市共统筹建设了97个非遗传习设施,其中有非遗传习中心、非遗展示馆、传习所,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传承基地、研究基地等设施,呈现出你追我赶、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有效推动了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让非遗走进了市民的日常生活。

创新式发展

推动全民参与

伴随着独特的曲调和锣鼓点的节奏,梅州省级非遗项目杯花舞《杯花声声》的演员们用流畅的舞步、多变的节奏和“摇、滚、甩、打、磨、转”等敲击舞杯的技艺,在校园舞台上展示着非遗之美……日前,群星舞台大家乐——“非遗传承健康生活”2021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惠民活动走进梅州市实验小学,以非遗进校园的形式,通过精彩的文艺表演,在师生心中播撒下非遗传承的种子。这是梅州市非遗进校园活动的一个缩影,也是梅州市探索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取得的硕果。如今,非遗成果纷纷走进校园、课堂、教材,创新体验方式,激发非遗新活力。

“手机扫一扫,非遗知识全知道”“打开非遗直播间,传统技艺真实呈现在眼前”“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线上展区”……“非遗+新媒体”“非遗+新技术”,从触网到入网、输血到造血,自推进实验区建设以来,梅州市着力抓好传承传播工作,通过搭建展陈(演)新平台、创建宣介新渠道、构建传播新业态等方式对实验区的建设开展报道与宣传,不断扩大非遗的社会影响力,推动客家非遗文化持续传播,吸引广大市民见证梅州市非遗保护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触摸梅州历史文化脉络,进一步提高全民保护意识。

新闻推荐

成 不能过度沉迷虚拟世界

信明明:你好,知心姐姐可能要提醒一下你,我们可以把网络好友当作一个倾诉烦恼的对象,但是你要知道,这些都是在虚拟世界中进行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