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市147名“田秀才”“土专家”活跃基层扶智送技助农增收 “科技特派员”筑起乡村振兴桥头堡
●本报记者 罗玮
“我家的菌菇最近老爱生病,您过来专业指导一下,帮忙找找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对于类似的请求,科技特派员卢伟光和罗伟中已不陌生。作为梅州市级科技特派员的他们,经常需要进村入户为农户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同时积极引种试验,找出适合兴宁水土的品种。
卢伟光和罗伟中是兴宁市147名农村科技特派员的成员。这支队伍已成为了兴宁乡村振兴的“桥头堡”,他们活跃在基层,为农业生产“把脉问诊”,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出谋划策”。8年来,他们共实施科技开发项目34项,推广新技术46项,引进新品种18个,服务农民数超过2000户,有效带动1000多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兴宁市科工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科技特派员像是农户和农企的“家庭医生”,既能解“燃眉之急”,又能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和指导。
■博采众长
广开贤路汇聚田专家
“科技特派员就是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科技特派员就是"田里的秀才""农作物的专家"。”如果问起农村科技特派员是什么,农企、农户和负责部门虽解释不同,但所有的解释都会指向一个词“专业”。
那么,到底什么是科技特派员?据了解,科技特派员制度发源于福建省南平市,已有20多年的历史。
“特派员制度已在兴宁推广多年,一直在为兴宁的农业、工业等各方面发展出谋出力,2013年起正式开展特派员遴选申报工作。”兴宁市科工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在采访中表示,由个人或企业先认定某个服务领域,明确能够提供的技术服务和指导,而后提交材料申报参加遴选。被官方成功认定的特派员都是各个专业领域的技术型或者科研型人才,其中以农业领域居多。他们中有些是兴宁本土的“乡土专家”,有些是将“论文写在田间地头”的科研团队,有些是精通电商销售和产业化管理的互联网人才……为充分发挥特派员在各领域的作用,自2018年起,特派员从原来的“派单式”提供帮助,变为“主动立项”并按期完成。如此一来,既提升了“特派员”本身的主动性,还让兴宁各领域的发展时时更新。同时,由兴宁市科工商务局牵头通过开展不定期特派员代表培训会、座谈会等方式,进一步推动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向纵深发展,加强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提高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和服务能力。
据统计,截至目前,兴宁市共有农业、林业、畜牧业、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的省级农村科技特派员101名、梅州市级农村科技特派员46名,实现全市20个镇街科技特派员全覆盖;建立星创天地5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3家,省级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站6个、兴宁市农村科技特派员联络站1个,取得科技成果80多项。
■问诊开方
解难释疑靠谱咨询师
以前,农户和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问题或困难往往需要辗转多方求助,甚至无针对性地自救。如今,农户和企业只需联系对应的特派员即可解燃眉之急。为提高特派员在兴宁的效率,同时方便有需要的农户与企业随时联系,2020年11月,兴宁市正式成立了农村科技特派员联络站,地点设在兴宁市科技实验站,旨在为特派员开展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联络站的办公室内,一本本农作物种植参考书,一份份内容详细的调研材料无一不体现着“科技特派员”在兴宁的行动印记。“联络站成立后,科技特派员和农户、农企等于有了官方的联络平台,外地特派员来兴宁先通过平台对接具体村镇单位,而农户、农企需要技术帮助则可通过平台联系到相对应的特派员,找到官方认证的靠谱"咨询师"。”卢伟光说。
如今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兴宁各个领域在近年来不断谋求新突破,同时也对特派员的综合素养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总结多年的特派员经历,罗伟中感慨道,在曾经信息相对封闭的年代,将新品种引入兴宁需要先进行引种试验,种得活,种得好才能鼓励农户种植。如今信息发达,技术也突飞猛进,我们不仅要做“试验者”还得当好“联络员”,既要解决技术难题还要带农户交流学习,这就要求特派员要始终保持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性和学习热情,如此才能成为村民心中问有所答,答有所依的靠谱“咨询师”。
■扶助基地
服务村企全能智囊团
在兴宁市径南镇富荣星创天地的种植基地内,300亩的葡萄架上挂满了葡萄。来这里的不仅有远道而来的游客,还有一批批来自四面八方的果农、柚农和茶农前来学习交流。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在基地里,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学到先进的种植技术,种植的产品符合标准,还可以拿到基地平台上售卖。
据了解,富荣星创天地服务以富荣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主体,以星创天地为创客载体,提供一站式创业孵化服务,汇聚创业元素,整合行业上下游资源,带动新农人走创业之路。同时,为农户点对点贴身服务,从园区规划、销售渠道的建立,到品种选择、技术传授等,无一不是悉心指导。“农户可以在星创天地内无偿学习到先进的种植技术,还可通过不定期的培训,学习到前沿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技能。”该公司办公室主任林秋君说。
不仅仅是富荣星创天地,从2013年起,兴宁市共扶植建设了国家级、省级星创基地共5家,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创业活力。打造“科技特派员+企业+星创基地”模式是自2013年实施科技特派员行动以来,兴宁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星创天地的带头人,充分发挥“土专家”“田秀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将大企业的先进运营经验,利用星创天地的凝聚作用带动发展,建立“科技特派员+企业+星创天地”“科技特派员+农户+星创天地”等多种合作模式,大力推广各种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当好农业企业、合作社和农民群众的“智囊团”。
点土成金 致富经
桑蚕养殖惠百姓
“地里的杂草要拔掉,不然桑苗长势会受影响;天气热,每天至少要浇两次水。”在兴宁市龙田镇曲塘村,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刘国华正耐心地指导着村民如何在炎炎夏日种好桑树。别小看如今这些幼小的桑苗,在刘国华和曲塘村村民的眼里,这些可是未来制桑叶茶和饲蚕养蚕的“宝贝”。
据了解,刘国华所在的国锋桑蚕专业合作社是兴宁6家省级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中的一个典型,其申报的“保健型桑叶茶研究及开发”项目,归纳并创立了一整套蚕苗孵化规范化生产技术和蚕苗质量指标规范技术,有效解决兴宁蚕区小蚕饲养难、蚕体质量差等瓶颈难题,成功列入2020年度广东省科技专项资金农村科技特派员专项。
“经过该技术养殖的桑苗和幼蚕,会免费发放给有意向种桑养蚕的农户,同时进行不定期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待桑苗和幼蚕成熟长成后,再将其收购回来进行下一步的深加工。如此,不仅企业节省了种养成本,也带动了农户的生产。”刘国华说。曲塘村村两委相关负责人也在采访中表示,在刘国华的带动下,桑蚕养殖成为了曲塘村“一村一品”的支柱产业之一,为曲塘村的成功脱贫摘帽做出了重大贡献。
非遗豆腐迎新机
兴宁市大坪镇,传承了五百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布骆包子豆腐”是当地传统美食,但由于豆制品难以保存等客观因素,“布骆包子豆腐”始终难以走出深山。而这样的局面,在省级农业特派员、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副教授丘苑新的科研团队和兴宁本地企业家张雪莲的帮助下,出现了转机。
2020年,“梅一客”全面开启“五年大豆产业发展计划”,打造“逗乐大菽”产业链品牌,以豆干系列产品的加工销售为起点,逐步完善大豆全产业链。在“逗乐大菽”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工业化生产车间有严格的操作流程,工人进入车间要穿上工作服,并进行消毒、除菌处理,所有的生产工具在使用前后都要进行及时清洗,自动化的豆制品生产线上。“布骆包子豆腐”第五代传承人杨伟雄告诉记者,在工业化生产的助力下,传统的“包子豆腐”除了可以鲜食外,还可制成香辣、五香、盐焗三种口味的豆干制品,实现常温下可保存180天。其中,口味由丘苑新教授的科研团队研发,目前香辣味已试验成熟并投入量产,接下来将上新更多的口味。让“包子豆腐”走出大坪,成为更多食客舌尖上的美味。(罗玮)
记者手记
特派员为乡村振兴
装上“智慧大脑”
乡村振兴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环境振兴等多方位全角度的振兴,但更重要的是参与其中的村民和农企思想上的振兴。“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农村科技特派员的作用正是如此。
在兴宁,农村科技特派员活跃于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他们带来了新的种植技术,带来了可持续发展的种植品种,带来了前沿的农业和工业生产理念。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激活了农业农村的“一池春水”,让农业不再单纯“靠天吃饭”,也让农产品逐步挣脱地域束缚,用知识、用技术、用前沿的思想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农村科技特派员,下来一个人,就带来一个团队、激活一项产业、带来一批丰收。如今在农村科技特派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兴宁飞出了“兴宁鸽”,种出了“兴宁米”,制出了“兴宁茶”等家喻户晓的产品。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兴宁广大农村地区能继续在科技特派员的帮助下,创造出更多高价值产品,走向更富、更美、更强。(罗玮)
新闻推荐
兴宁一读者:我原来在广州工作,买社保9年了。现在回兴宁工作了,在兴宁缴纳职工养老保险。有两个社保卡号,请问要不要去社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