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川锦绣述传奇 文旅融合酝芬芳 大埔县以张弼士博物馆开馆为契机,挖掘人文宝藏,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张弼士博物馆规划建设有张弼士博物馆、弼士广场、弼士铜像、南洋起航雕塑、风雨长廊,以及故居游园小径等。
位于大埔县西河镇车龙村的张弼士博物馆开馆。
张弼士博物馆内的品鉴美酒展厅。
张弼士博物馆开馆后迎来不少游客。
张弼士博物馆里展示的张弼士铜像。
“张弼士是中国近代对外开放的先行者,是中国实业兴邦和中国侨务工作的先驱者。”
“张弼士敢为人先、爱国爱乡的精神,是中国商人的精神、民族商人的精神。”
“张弼士先生虽然逝世百余年,但他所代表的客商精神和客家文化一直在推动着客家社会与文化发展。”
……
5月18日至20日,以“览一代侨领风范寻百年张裕根脉”为主题的张弼士博物馆开馆系列活动在梅州大埔举行。其间,与会嘉宾对张弼士为代表的客商精神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和挖掘。
“筚路桃弧展转迁,南来远过一千年。”千百年来,勤劳勇敢的客家人在世界各地锐意进取,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商贾巨子。
张弼士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客家人的身份是他下南洋的潜在基因,崇文重教的社会传统奠定了他实业兴邦、崇先报本的文化基础。
张弼士的创业史与客家传统社会文化密切相关。同时,他爱国爱乡、实业兴邦等精神品质也对当地客家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南方日报记者马吉池张柳青通讯员刘招迎余灏
图:何森垚
走出去的南洋首富
其成就有着客家文化的影响和熏陶
张弼士博物馆正式开馆,吸引了众多的市民、游客前来打卡观赏。
博物馆展陈的九部分内容,充分展现了张弼士创业史、张裕公司创建及声名远扬的整个过程,通过VR技术、智能AI交互技术等方式向人们娓娓道来。
让人们通过博物馆的展陈,走进张弼士传奇的一生,感悟他身上所体现的客商精神和客家文化。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12月21日,张弼士出生于大埔县维新甲(现西河镇)车轮坪村。
张弼士本名肇燮,别名振勋,弼士是其字。自他在南洋成名后,一直以“张弼士”通用。
张弼士的父亲张兰轩是乡村私塾教师,兼业中医;母亲是山村劳动妇女,耕种几亩薄地,家境贫寒。他的童年是在客家文化的熏陶下度过的。
1858年,年仅17岁的张弼士只身漂洋过海,到荷兰巴达维亚(今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在一家纸行当学徒。
据客家学研究开创者和奠基人罗香林的研究,客家人具有“好动与野心”的特性。
在罗香林的研究中认为,客家人“生性好动,男子从不肯安闲地在家乡住着,除非少数号称绅士的人们。普通男子,无论贫富贵贱,苟无家务拘束,大抵都欲及时外出,赏赏异地风光,或经营各业。幸而所营成就,更以外出为业。”
客家人“生性好动”的特性,成为了张弼士下南洋的潜在基因。此外,大埔县下南洋成功的例子很多,也为张弼士树立了榜样。
大埔人除经商国内各地外,还有往南洋者。大埔地区侨居南洋者,影响较大的有乾隆十年(1745年)的张理和丘兆和。
张理因教人伐木筑屋、开垦荒地、种植粮食,和当地人一起把海珠屿建设成为富庶的岛屿,被当地人尊称为“大伯公”。
随后大埔人下南洋者不断。罗芳伯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在印尼西婆罗湖坤甸建立兰芳公司,在东万律的明黄等处,据记载,“开金湖者多大埔恭州人。有刘乾相者,同堂子弟,有五百余人,自立为大哥,当时最强盛者。由东万律下数里许,为山心。开金湖者是大埔县人,主其事者为张阿才。”
张弼士对下南洋很感兴趣。传说他下南洋前,对乡人在南洋的情况多方打听。
据郑观应1986年所著之书《张弼士君生平事略》记载,张弼士初到南洋时,曾许下豪言壮志:“大丈夫不能以文学致身通显,扬名显亲,亦当破万里浪,建树遐方,创兴实业,为外国华侨生色,为祖国人种增辉,安能郁郁久居乡里耶?”
在纸行当做学徒的张弼士积累了一定资产,并决定开设一家经营各国酒类的商行,承办当地的酒税和新加坡的典当捐务。
“他从小就深受客家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他下南洋谋生,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社会背景。”对张弼士及客商精神研究多年的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院长肖文评认为,客家人的身份,是张弼士下南洋的潜在基因;崇文重教的传统,是他能把握创业干事时机的文化基础;乡里人下南洋的成功案例,则是他外出创业的直接诱因。
回馈家乡的爱国侨领
推动客家社会与文化繁荣发展
逛一处名人故居,读一段历史传奇。
走进隐匿在大埔西河镇田园风光中的张弼士故居及张弼士博物馆,仿佛重新翻开了一部丰富厚重的历史书籍。展览馆中的各种陈列品、被时间侵蚀的屋檐,无不打上历史的印迹,等待着参观者去发现其中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
作为近代华侨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张弼士怎样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又给世人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从历史中得以窥见答案。
肖文评认为,张弼士的成就离不开客家传统社会文化资源的帮助。同时,他也为客家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自1893年担任清政府驻槟城副领事后,张弼士先后担任过清政府驻新加坡总领事、商部考察外埠商务大臣等职。进入民国后,他又相继担任了广东省商会总理、全国商会联合会会长等。此外,他还是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富商,并创办张裕酿酒公司,其产品赢得了第一块国际奖牌。
“张弼士所获得的崇高社会身份和政治地位,在当时国内极为少见。他亦官亦商,极大地扩大了客家人的影响力,提升了客家人在海内外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地位。”肖文评说,由于受他的影响,他首次担任实职的槟城领事,到1930年代一直由客家人担任。
同样,自张弼士在南洋建立起自己的企业王国,相继开办了矿业、银行、航运、医药、酿酒等经济实体,也对后世有着影响,拓展了客家人的经济活动空间。
“不少客家人至今还在经营着当年张弼士开拓出来的行业。直到现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当铺业,几乎大部为大埔籍的华侨经营,成为当地华侨地域性的行帮。”肖文评说。
“在南洋最先肯牺牲无数金钱办学校的,要推张弼士第一人。”这是著名学者梁绍文在《南洋旅行漫记》中的一句话,道出了张弼士传承和发展客家人崇文重教传统的事实。张弼士小时候受教育不多,但致富后却非常热心教育事业。他捐巨资在海内外兴办学堂,举办新式教育,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和兴学育才作出了巨大贡献。
除了热心教育,作为近代中国实业兴邦的先驱,张弼士在国内创办了几十家现代企业,加快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正因为张弼士一生众多的突出贡献,时至今日,大埔县仍然致力于探索研究张弼士客商精神的历史文化和时代价值。以张弼士为楷模、为榜样,汲取其成长历程中的营养,让其爱国爱乡、实业兴邦、敢为人先的精神品质在大埔开枝散叶,成为助推苏区振兴发展的不竭力量。
“活起来”的历史文物
打造名人故居、美酒美景文旅融合新标杆
远眺张弼士博物馆,5栋主体建筑白墙蓝瓦间点缀着朱红色的木栏,别具客家特色,与张弼士故居交相辉映,为大埔县西河镇美丽的田园风光增光添彩。
从国家3A级旅游景区到进入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公示名单,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跃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再到如今新建一座博物馆,活化利用名人故居(旧居)和传统村落,打造张弼士文化IP,文化之乡大埔不遗余力。
在近日举行的张弼士博物馆开馆系列活动上,依托张弼士名人效应,大埔有了更多布局,目标是让文化“软实力”转化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在系列活动上,博物馆开馆、张裕红酒文化小镇奠基、梅州烟台两地签署文旅合作协议……一个个“小目标”不断落地。进一步丰富了张弼士故居旅游区的文化元素,也让历史文物真正“留住形”“活起来”“走出去”。
如何发挥名人效应,挖掘人文宝藏?张弼士博物馆开馆仪式当天,梅州大埔还邀请了众多文史专家、酒业大咖前来,集思广益、把脉献策。
在提高文化“软实力”方面,广东华侨博物馆原馆长王明惠认为,大埔县必须要讲好张弼士故事,提升博物馆的知识性,让人们感受到张弼士所处时代及其传奇人生。作为华侨之乡,要把张弼士的历史同中国华侨的历史结合起来,讲好中国华侨外出打拼、创业、发展的历史,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更好地发挥侨乡的独特资源优势,才能吸引更多人来旅游、参观、投资、发展、分享。
经济“硬支撑”如何转化?专家们也有不同见解。
“在打造张裕红酒文化小镇过程中,要依托大埔县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做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品牌,探索出适合大埔西河的运营方式,发展中高端民宿和美食、美景、美酒产业,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王明惠说。
美食与美酒相得益彰。张裕文史专家陈庄认为,张裕红酒文化小镇要与客家美食联动起来,从地方小吃到宴会大菜,都能从张裕国内外各大酒庄的葡萄酒中找到完美的搭配。
早在129年前,客家人张弼士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建立张裕酿酒公司,梅州与烟台就已结缘。借助此次张弼士博物馆开馆仪式系列活动,为两地之间的紧密联系创造了更多契机。
“梅州大埔是张弼士先生的故里,也是张裕人的精神故乡。”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洪江表示,张弼士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后,将加强张弼士博物馆与张裕酒文化博物馆等6个4A级景区的联动,携手并进助推葡萄酒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对于梅州大埔而言,这是难得的机遇,有利于实现张弼士故居和张裕公司的长久联姻,推动梅州市与烟台市产业联动共建。未来的目标,梅州大埔将努力把张弼士博物馆、张弼士故居旅游区建设成为集历史名人文化、客家古名居观赏、葡萄酒文化体验、生态乡村休闲为一体的文旅融合新标杆,实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声音
广东华侨博物馆原馆长王明惠
讲好张弼士故事发展特色产业
张弼士是中国近代对外开放的先行者,是中国实业兴邦和中国侨务工作的先驱者,是中美贸易合作的开拓者,清末民初著名的华侨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爱国侨领,更是梅州客商的杰出代表。不但对南洋、对祖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也留下了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和精神文化遗产。大埔县要打造张裕红酒文化小镇,必须要讲好张弼士故事,提升博物馆的知识性,让人们感受到张弼士所处时代及其传奇人生。要把张弼士的历史同中国华侨的历史结合起来,讲好中国华侨外出打拼、创业、发展的历史,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更好地发挥侨乡的独特资源优势,吸引更多人来旅游、参观、投资、发展、分享。要依托大埔县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做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品牌,探索出适合大埔西河的运营方式,发展中高端民宿和美食、美景、美酒产业,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张裕文史专家陈庄
放大名人效应促进文旅深度融合
张弼士的人生足迹,在时间上跨越晚清和民国,在空间上跨越南洋和祖国,在身份上跨越官和商,他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特殊的人物。希望以张弼士博物馆为起点,像江苏省当地重视开发张謇资源一样,进一步加强对张弼士的研究和挖掘。比如在嘉应学院设立张弼士研究中心,或以张弼士博物馆名义整理出版张弼士的文稿、演说、书信,作为旅游纪念品等,放大名人效应,促进文旅深度融合。
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健
深化梅州烟台两地合作打造5A级旅游景区
张弼士博物馆的建立,让两个城市联系更加密切,有利于烟台、梅州两地深化合作。打造张裕红酒文化小镇,要提升服务水平,把张弼士故居打造成为一个5A级旅游景区。同时,做强吃住娱等延伸项目,让人们吃得好、住得下、玩得开心,且愿意再来。
张弼士后裔张祥敏
把张弼士的爱国精神传承下去
把张弼士的事迹讲给后人听,特别要把张弼士的爱国精神传承下去。现在张弼士故居“光禄第”是梅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希望张弼士故居及张弼士博物馆能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让年轻一代在这里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张弼士博物馆馆长姚沛荣
打造张裕红酒文化小镇提升张弼士故居旅游区品质
打造张裕红酒文化小镇,对张弼士故居旅游区品质提升和整个大埔县文旅产业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要充分挖掘张弼士名人效应,以名人故居为名片,整合周边旅游资源,更好地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接下来,张弼士博物馆将以张弼士和张裕酒文化为纽带,加强烟台、梅州两地交流,深化两地合作,共同讲好张弼士故事。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晓娟通讯员刘振阳)日前,市公路事务中心印发《梅州市普通国省道“美丽公路”建设考核评价办法(试行)》(以下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