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环卫车修理工邹怀京:专治环卫车“疑难杂症”

南方日报 2021-05-19 09:30

充满酸腐味和汽油味的环卫车间,“车大夫”邹怀京正在维修车辆。受访者供图

编者按

梅州是国家卫生城市,目前正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在“创文”“巩卫”的背后,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清扫和清运着垃圾。他们每天起早摸黑,不辞劳苦地坚守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奋战在大街小巷,为城市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就是环卫工人们。

为进一步凝聚社会各方力量,推动“创文”“巩卫”工作,即日起梅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局联合南方日报梅州新闻部,在《南方日报·梅州观察》推出“致敬城市美容师”系列报道。深入梅州各地,挖掘环卫工人先进典型,讲述奉献故事,敬请广大读者垂注。

“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每个城市,都有这么一批可爱的城市美容师,默默地为城市的洁净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与街上的环卫工不同,邹怀京是位“车大夫”,他身穿“蓝色大褂”,手持“手术刀”,专治环卫车的“疑难杂症”。

从业40年来,他以过硬的技术,带领着维修团队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梅州城区人居环境的大改善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013年2月,邹怀京被梅州市委宣传部、梅州市文明办授予“2012年度梅州市道德模范提名”荣誉称号,他还先后多次获得市环卫局先进工作者、优秀环卫职工等荣誉称号。

●南方日报记者魏丽文通讯员梁辉李思

不怕脏累

机油、污水时常弄脏他的脸

今年56岁的邹怀京,如今坚守一线岗位已有40年。初次见到他时,邹怀京正在充满酸腐味和汽油味的环卫车间作业。

周末是邹怀京最忙碌的时候,“他修车技术过硬,很多坏的车都等着他来修呢。”一旁的同事打趣道。此时车间温度高达32摄氏度,邹怀京绕车环视一周,很快判断出这车毛病出在哪:“勾臂无力,明显是液压泵坏掉了。”说完,他与同事一起更换了零件,一场“手术”三两下便做完了,“病怏怏”的环卫车很快又恢复了往日的“健康”。

这种场面对于身为环卫车“大夫”的邹怀京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

1982年,16岁的邹怀京还在读高二,迫于家境贫穷邹怀京进入环卫部门,成为了众多环卫工一员。

环卫工作在普通人眼中,是又累又脏又苦的体力活,为何愿意加入这个行列?对于记者的提问,邹怀京的回答很实在:“那时环卫工一般工作到了下午3点左右就能下班了,这样我就有多余的时间学技术。”回忆起刚入行的经历,邹怀京说家人对此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进入西区环卫所后,邹怀京负责道路的清运工作。两年后,梅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局成立车队修理厂,领导有意培养年轻的环卫车修理工。18岁的邹怀京就这样来到了离家一路之隔的车队修理厂,当起了环卫车修理工。

环卫车修理工作,虽然不如一线环卫工人直接接触到那么多脏乱臭的垃圾,但工作环境同样艰苦。

车间内一方小小的车槽,就是邹怀京工作的空间。维修时需要蹲在车槽处,蜷缩着身子,车底对着人脸,机油、污水时常流得他满脸都是,苍蝇、蚊子、蛆甚至还会掉到嘴里。

“车子坏了,能在车间修理还算好的了,要是坏在路上才叫人难忍。”邹怀京说,他最怕节假日。一到节假日垃圾骤增,垃圾清运车的运载负荷增大,出车频率增高。长时间不停歇的“折腾”,也使得车子在路上出现毛病的频率越发增多。

炎热的夏季,垃圾清运车散发出的腐臭味刺鼻难闻,邹怀京有时候躺在温度高达40℃地上修车,背下连块垫子都没有。寒冷的冬天在外面手冻得伸不直,搓搓手还得继续干,一不小心还会把手碰破,工作的艰辛难以想象。然而邹怀京默默无闻工作着,这一干就是40年。

专心致志

工作时几乎没人能干扰到他

这40个年头里,邹怀京每天总要提前半个钟来到车队,认真检查每一辆环卫车,确保车辆安全上路。

“怀哥就是我们车队的老黄牛,环卫车有什么"疑难杂症"他都能搞定。”在同事眼里,邹怀京做事认真负责。

有一次,一辆运载垃圾的拖拉机液压脚生锈变形,需要维修更换,邹怀京从上午就开始想办法拆卸它。由于两横销长久生锈,拆卸较为困难,他和同事们从上午工作到晚上7时,硬是将这个横销取了出来,中间一口饭没吃。“他工作的时候专心致志,几乎没人能干扰到他。”同事郑永军说。

“今生无悔入环卫,来世还做环卫人。”邹怀京说,一开始自己也怕脏,但每一行都要有人干,既然干了就要干好。他认为,比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责任心。

那时,刚入环境卫生管理局车队维修室的邹怀京,跟着车队的一位老师傅学习维修。

“师傅每次修理完车辆后,不管再累,总要把工具清洗干净、摆放整齐,并要求我也要做到。”正是这一细节,深深影响着邹怀京。

几十年后,当他也以师傅的身份站在车队中,有了诸多徒弟后,他将这种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也传帮带给了徒弟。

40年来,邹怀京一步一个脚印,从基层维修工人成长为车队维修室主任。在接任车队维修室主任后他发现,现有的环卫车中老旧车辆有近一半。其中还有3个压缩厢因推头损坏,濒临报废,严重影响日常工作的开展。

“如果要换新的压缩厢,3个就得花费几十万元,修一下或许还能用。”为了让“病入膏肓”的压缩厢重新好起来,他与同事们奋战5天,总算把这几个压缩厢抢救了回来。

“光一个零件就有四五百斤,要五六个人合力才能把它从压缩厢里拉出来。”说完,邹怀京撸起袖子,展示他粗壮的手臂,这都是平时工作时锻炼出来的。也正因为平时维修环卫车时要搬抬笨重的零件,邹怀京患上了腰疾,“这里的维修工,没有一个人的腰是好的。”邹怀京说。

热爱学习

喜欢购买书籍钻研技术

40年来,邹怀京极少喊累。2020年那么煎熬的时刻,他也坚持下来了。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袭来,让整个城市陷入了冰点,“心理压力很大,病毒谁都怕,我们也怕。大家可以居家不出门,但我们的生活垃圾要及时运走,重点区域要消杀,环卫人得冲在前。”在疫情期间,邹怀京与众多环卫工人放弃休假,坚守岗位,全力保障环卫用车正常运转。

40年来,邹怀京也真切感受到了城市的飞速发展,“以前梅城的日垃圾量是20多吨,现在是500多吨,足足涨了20多倍。”与之倍速发展的,是环卫车的更新换代。

“过去环卫车种类比较单一,只有几辆拖拉机、板车、东风牌汽车,可以学习到的技术比较少。”那时为了学习更多的车辆维修技术,邹怀京常常一下班就跑到私人汽修厂当学徒。

这些年环卫车更新换代快,给邹怀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新型环卫车许多构造与传统环卫车存在差异,种类也越来越多,修车时需要专业知识支撑,不学习就落后了。”他说。

为了提升实践技能,邹怀京经常买下维修相关的书籍,或利用手机查找相关资料,认真学习专业知识,钻研维修技术,一点点啃下硬骨头。以至于现在一般故障车一进站,他便能查找出车的“病症”。

同事都笑称邹怀京就是个“万能工具箱”,什么都会修,其实他也遇到过难题。2019年上半年,一辆环卫车的液压缸坏了,由于维修难度较大,他只好拿到外面的维修店去修理,没曾想被老板拒之门外。

“太臭了,出2500元都没人愿意修。”不服输的邹怀京,硬着头皮把这一零件带回车队,不断翻找资料,学习维修知识,苦苦钻研了3天。最后愣是被他修好了,前后用了不到500元。他也时常跟徒弟说:“只要肯花时间学习和实践,没有修不好的车。”

邹怀京酷爱旅游,他走过大半个中国。每到一地,他总会留意当地的环卫设施,看是否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处处留心、好于学习,这或许就是他1998年能顺利考取汽车修理高级工证书的诀窍。

再过4年邹怀京就要退休了,眼下他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更多优秀的“车大夫”,保障梅城环境干净整洁,共创文明梅州。

新闻推荐

开展校园安全检查 筑牢安全防护网 梅州公安撑好校园“平安伞”

民警护送学生安全通过斑马线。(曾国韬摄)定期督导检查校园安保情况、针对存在问题发出整改通知书、提出完善制度的工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