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预付式消费加个“安全阀”
■ 知 新
“呜呜呜我被骗了,在这里充了钱,然后人跑路了……”5月10日,市民黄小姐更新朋友圈,讲述其在一家私厨充值1000元后不久,店家玩起“失联”。近年来,梅州市预付式消费“馅饼”变“陷阱”,消费维权案例层出不穷,再敲警钟。(见《梅州日报》5月15日4版)
预付式消费之所以有很强的诱惑力和竞争力,不仅在于价格优惠有力度、消费使用很便捷,而且有利于商家锁定客源并快速回笼部分投资。这种本来“双赢”的消费模式,近年来却频现消费陷阱:节假日消费被限、退卡退余款难、商铺转让跑路,引发的消费纠纷屡见不鲜,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预付式消费纠纷居高不下,暴露出的是商家信誉缺失。“以预付之名,行敛财之实”无疑是杀鸡取卵,最终只会让消费者“用脚投票”,给整个行业健康发展蒙上阴影。
避免掉入预付式消费的陷阱,广大消费者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既不能被所谓的“打折”“赠送”等优惠“冲昏了头脑”,还需多些实地考察,并弄清办卡的相关条款和消费细节,以白纸黑字而非口头协商的形式确定下来,用理性的消费行为来保护自身权益。
面对预付式消费乱象,职能部门也需果断“出手”、正本清源。多走走市场路线、群众路线,让“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同向发力,是可以净化市场秩序的。特别要发挥行业协会、市场协会等组织的干预和管理,“倒逼”商家自觉遵守市场准入法则,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
这几年,有些地方在预付式消费治理上可谓动足脑筋、下足功夫,诸如实施强制性备案制度、探索“资金第三方托管”模式、建立不良商家“黑名单”进行“失信联合惩戒”等做法,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关键要精准施策,并不断打造升级版。职能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运用“云监管”等方式补齐监管短板,加好预付式消费“安全阀”,把前置性预防措施想在先、做在前,进一步完善消费举报和投诉制度,构筑起消费安全协同共治的新格局,进而激发梅州更强的市场活力。
新闻推荐
教育部办公厅公布实施专科教育高等学校备案名单 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获批
本报讯(记者吴海清)近日,教育部办公厅正式下发《关于公布实施专科教育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备案名单的函》,广东梅州职业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