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在景中建 人在画中游 梅县区多点发力,农旅融合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南方日报 2021-05-17 06:50

梅县区农旅融合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宋志锋摄

依托客家文化旅游资源而建的三舍民宿。受访者供图

置身于梅县乡村,村在绿中建,房在林中现,人在画中居,俨然一幅田园山水画。

如今,美丽乡村在梅县区正不断涌现,看得见山水,留得住乡愁,一曲曲“美丽交响乐”在希望的田野上奏响。

“出门住民宿,旅游去乡村”成为游客来梅县区旅游的热门选择。近年来,梅县区积极推动“1+N”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加快建设“一河一路一树一花一景”生态景观廊道,全面建成3镇14村26公里石窟河美丽游线,乡村实现美丽蝶变,用风光留住客人。

与此同时,梅县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好看、好玩、好吃、好住、好销发展“五好经济”,努力留住“一抹乡愁”,助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汪思婷刘洪桥曾健锋

观田园美景

创建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出了“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学习体验线路300条。其中“梅州市叶帅故里,美丽梅县乡村游路线”榜上有名。

此前,雁洋镇长教村获得第二批全国旅游重点村;雁洋镇长教村、阴那村被认定为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雁洋镇大坪村被评为梅州市客家美食名村;雁洋镇“叶帅故里、美丽梅县”乡村旅游线路入选首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近年来,梅县区的乡村旅游如火如荼。

诗意乡村入画来,山水农家留乡愁。夏日时分,步入南口镇侨乡村,绿油油的禾苗在风中摇曳,掩映在一片绿意中的白墙灰瓦,是侨乡村最具特色的古民居。这边游人正在南华又庐里感受客侨风情,那边年轻情侣正坐在自在楼咖啡馆里享受闲暇时光,不远处的亲水栈道,还有几名孩童在嬉戏打闹,笑声、蝉鸣声、蛙声混成一片……

为推进全域旅游,梅县区乡村旅游已经形成了连片开发的良好态势。

据介绍,为充分利用、合理规划雁洋镇乡村旅游资源,整合提升雁洋乡村旅游品牌,梅县区积极推动乡村旅游与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发展,全面推动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劳作变体验、农房变客房、果园变乐园、农产品变旅游商品,全面提升乡村旅游综合效益。

雁洋镇阴那村、长教村、雁上村、南福村、大坪村形成了连片开发的国际慢城旅游度假区,5村毗邻叶剑英纪念园、雁南飞茶田、灵光寺、雁山湖、桥溪古韵等景区。目前,5村是省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重要节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配套设施,乡村旅游环境和服务质量方面有良好的基础。

乡村旅游的发展给农村带来了什么?美丽乡村变“美丽经济”。

走进丙村镇,该镇打造的乡村田园综合体成为乡村游的重要载体。据悉,丙村镇溪联村大力推进“稻鱼共生”示范基地建设,引进先进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创造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生态产业模式,还搭建了集农耕文化、田园观光、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农旅平台,实现农旅融合发展。

南口镇侨乡村则成立村民共建共享旅游合作社,全村有超过七成居民入股,集体资本与外来精英共建旅游公司,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长教村以“公司+基地+农户”为经营模式,租赁村民土地,吸纳村民就业,成为景区依托型乡村发展的典范;大黄村发挥“头雁效应”,探索“党组织+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并统筹集体收益和乡村振兴资金,探索旅游开发,成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品农家美味

农家乐用美食留住游客

车陂仙人粄、丙村开锅肉丸、白渡牛肉干、鱼散粉、梅南大饺、松源麦芽糖、砣子豆腐……游秀丽风景,品独有佳肴,梅县用美食留住游客。

驱车前往程江镇长滩村,来到当地的德兴膳缘农庄,刚踏入农庄大门,饭菜味扑鼻而来。

笔者看到员工捧着采摘回来的艾叶、地瓜叶走进厨房。“我们用自己种的新鲜食材,做出原汁原味的客家菜,食客都很喜欢。”农庄负责人林淼峰说,除了种青菜,他们还专门在农庄周边养鸡、养鱼,不仅保证了食材的原生态,还能让食客体验农耕的乐趣。

寻味舌尖上的梅县,不仅有原汁原味的客家菜,还有别具风格的“特色菜”。“为这盘田螺小龙虾,我可是专门开车过来的,今日一尝果然名不虚传。”游客陈女士在品尝了大坪镇雷甘村的小龙虾后点赞道。

据梅州市鮰龙归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念祖介绍,大坪镇雷甘村的生态环境非常适合养殖小龙虾。每年小龙虾上市都供不应求,很多人特意开车来雷甘村,就是为了吃到最新鲜的小龙虾。同时,他们还发展了亲子体验游——钓小龙虾,颇受欢迎。

美景配美食,梅县区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让乡村游更具吸引力,梅县区将培育农家乐特色餐饮作为抓手之一,重点突出浓郁的山野气息和鲜明的乡村特色,让越来越多游客从“头回客”变成“回头客”。

“用美食打动游客的胃,进而俘获游客的心,成为他们一次又一次来到乡村的理由。所以我们将"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与农业、旅游融合起来,大力支持农家乐特色经营,用美食留住游客,助推乡村振兴。”梅县区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

此外,梅县区美食协会于2019年成立,协会成员涵盖各大中型餐饮企业、休闲食品、伴手礼、小吃、西餐、面点企业等。据悉,协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弘扬客家美食文化,提升客家美食品牌,交流客家美食烹饪技艺,扩大梅县美食知名度,擦亮客都明珠旅游名片,让“旅游+美食”成为梅县区文旅新业态。

据了解,梅县区通过举办“寻味梅县”“美食护照”等系列活动,将客家菜师傅名店连成一线,以“美食地图”将零散的地方美食转变为体系化、品牌化、全链条的美食文化产业,让美食成为了拉动旅游经济、带动全域旅游的重要推手。

住乡村民宿

客家特色民宿一房难求

夏日微风,曲径通幽,掩映于绿水青山中的梅州三舍·客家明珠综艺民宿(以下简称“三舍民宿”),愈发迷人。

“原本我计划在这住一晚,但真的太舒服了,所以我又再续住了一晚。”来自珠海的游客陈小姐入住三舍民宿后赞不绝口。三舍民宿是一座客家老围屋,以端庄典雅、古韵为主调,有着星空房、骑楼观景房、演艺中庭房等别出心裁的房型设计。“假期几乎是一房难求,入住率达到100%。”三舍民宿董事总经理廖云峰说。

依托客家文化旅游资源而建的三舍民宿,赋予了原有建筑全新的生命力,不仅是梅州首家综合性文化艺术民宿,也成为梅州民宿业的典范之一。

“综艺性是三舍民宿最大的亮点,在南方是首创,在全国范围内也很难见到。”广东省旅游协会民宿分会副会长、三舍民宿创始人廖中华表示,因为无例可鉴,从筹备到完成用了三年的时间,还原最纯正的客家味道。

而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志睦楼民宿,整体建筑按客家风格建设,屋内布置处处体现了农耕文化元素,让游客切身体验到浓厚的乡村文化,记得住浓浓的乡愁。

“我们做民宿,理念就是这个民宿不只是让游客落脚的地方,更是集农趣体验、农家特色菜肴品尝于一体的民宿。”志睦楼民宿负责人张振忠表示。

目前,梅县区拥有三舍、花间慢等梅州市五星级民宿,志睦楼等梅州市四星级民宿;与此同时,外婆家仁寿庄民宿、雁南山居民宿、金康源民宿、寻麓间民宿等一大批主题鲜明、极具客家特色的精品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民宿经济作为梅县区旅游经济新业态,已呈现出高质量蓬勃发展的趋势。

如今,如珍珠般散落在梅州山水间的民宿正成为乡村旅游度假目的地,更成为梅县区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

从贫困村蝶变为环境美、产业兴的“广东厨师之乡”,城东镇玉水村充分发挥厨师资源优势,聚焦农旅融合发展,并计划新建民宿,打造乡村旅游景点,丰富乡村业态。

乡村旅游业近年发展迅速的南口镇侨乡村有着同样的思考。

随着村庄面貌的改善,游客逐渐增多,进一步拉动了村民和村集体的收入。“在旅游接待方面,许多村民已经得心应手,大家一门心思谋发展,争取过上更好的日子。”侨乡村党支部书记潘增明说,人来了,就会有消费,有消费就能带动村里的经济,“对于下一步发展最大的思考是如何留住游客,我们村计划继续拓展亲子农场等体验式农旅活动,探索发展民宿。”

新闻推荐

梅县“五一”假期吸金超亿元

小长假期间,“客都人家”景区内游人如织。受访者供图笔者从梅县区文化广电旅游局获悉,“五一”假期梅县区旅游业亮点纷呈,共...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