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好习惯 促人格发展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无数教育案例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下面就如何通过行为的外部控制和培养,将学生的内隐品质物化为外显行为,谈谈我的感悟。
1.强化意识,营造教育氛围
要使学生掌握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必须解决学生的认识问题。利用国旗下的讲话、班会、主题队会、思品课堂等渠道,向学生宣讲《规范》的有关条文,开展知识竞赛,开展良好行为习惯“激励卡”评比活动等,使学生对《规范》《守则》的认识不断深化,结合“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校园”工作,让学生将目光投向校门外,了解收集市民对学生的反映,利用公布栏、红领巾小广播等进行公布宣传,让学生在这褒贬不一的评价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强化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了解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理,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自觉配合学校的教育。
2.明确要求,完善管理制度
孟子有句家喻户晓的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是为人行事的准则,建立规章制度是学校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制定的,是全体成员必须遵守的共同行为规范和准则。依据这些准则,就能有条不紊地管理好学生,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依法治教。如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制定了小学生“习惯养成双十条”,将小学生“学习习惯”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项目、意义、目标进行细化要求,让各中队开展执行。
3.知行统一,重在行为养成
有些学生对“行为规范”可以回答得头头是道,然而在生活中又出口成“脏”待人粗鄙,因此,对这些学生来说仅仅告诉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不够的,必须在进一步提高其认识的基础上,反复训练,把“知”落到“行”上,寓训练于各种活动之中。在各科教学活动中渗透课堂常规训练,开展达标评比,争创文明班、文明之星活动,针对存在的一些不文明行为,掀起“建设文明校园,向不文明行为说"不"”,通过自查——查找身边存在的不文明言行,自律——向不文明行为告别,使学生受到启发感悟教育,做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
4.重视评价,促进养成教育
评价可以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的养成,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是培养学生道德思想的常用方法,学生在接受评价的过程中能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当学生受到鼓励的时候就会一直把这种良好的习惯给延续下去。
培养良好习惯,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要使下一代成长为健全的社会人,做社会的合格成员,最关键的是,让他们通过学习和实践,逐步把种种良好行为转化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学生必备的一项生活素质,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作用。
(梅江区美华小学何利映)
新闻推荐
美术中考冲刺班 报名时间:即日起至2021年各中学美术中考前
梅州日报推荐机构梦想从这里起航咨询请扫二维码教学地址:新中路银宇大厦二层(市政府对面)报名地址:梅江区教育基地亮胜客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