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空巢老人患上抑郁症

梅州日报 2021-05-06 09:04

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据全国老龄委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35年,我国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从2.12亿增加到4.18亿,占比提升到29%。调查显示:我国老年空巢家庭率已达半数,大中城市达70%;在空巢老人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达到60%,而达到疾病程度,需要治疗和心理干预的空巢老人比例占到10%-20%,这些心理问题当中,抑郁症尤其值得老人和子女注意。

据来梅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门诊和老年科门诊就医的老年抑郁症患者统计,空巢老人患抑郁症的以70岁左右的居多,患者首要症状多为长期失眠,其次是没有食欲、体重减轻、不愿出去与人交往、唉声叹气,不少患者还透露“人老了活着没意思,不如早点死了算了”的轻生念头。值得一提的是大多老年抑郁症患者还称“子女不在身边”“经常见不到子女”或“很少接到子女电话”。

诱发空巢老人患抑郁症的主要原因有三点:“老伴去世”是第一诱因,很多老人在老伴去世3个月内即出现明显的抑郁症症状,如果持久且严重的抑郁情绪就不能简单认为“老伴去世”引起的正常反应。其次是退休,很多老人退休了,角色转换不过来、生活失去目标而出现心理问题。另外,因慢性疾病导致长期身体不适出现抑郁症的老人也较多,尤其是心血管病、糖尿病患者等。以上这些原因,一旦出现了,老年人自己以及家人都要重视,及早给以支持和干预。

老年抑郁症要早发现、早治疗。老年抑郁症具有一定隐匿性,老年人一般不会主动表达“心情不好”,而会反复诉说各种躯体不适,如头昏、心慌、胃痛、全身无力等,但到医院做各种检查也没有发现明显异常,这时子女就要注意老人是否有情绪的异常,是不是经常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是不是经常感到烦躁、坐立不安等。如果是的话,很可能是患上了抑郁症。

另外一方面,子女认识到老人的不良情绪,但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心理疾病,是可以通过积极治疗好起来的疾病,误认为老人“心态不好”,自己调节调节就好了,因此贻误治疗。特别要提醒的是受社会偏见、歧视思想影响,老人及其家人明明知道老人患上焦虑、抑郁这些常见的心理疾病了,但是为了所谓的名声、面子,担心被人说有“心理疾病”,或者把“心理疾病”等同于“精神病”而不敢或者不愿到正规的精神心理专科医院检查治疗,贻误病情。

解决空巢老人心理问题需要专业的医疗机构、老年人自己、子女、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如何预防空巢老人患抑郁症呢?

建议:一是作为老人,在思想上要摆脱传统文化影响,减少对子女的心理依恋,降低对子女回报父母的期望值,做好子女到了“离巢”的年龄的心理准备。行动上要培养兴趣爱好,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调整生活方式,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和公益性劳动等,充实生活。

二是作为“离巢”子女,要知道空巢老人较易产生焦虑抑郁不良情绪,要加强对老人的“精神赡养”,经常与父母联系交流,常回家看看。当发现有焦虑抑郁时要积极帮助老人疏导减压,如果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时要尽快寻求专科医院心理医生的帮助治疗,以免贻误病情,出现不良后果。

(陈岳丰梅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新闻推荐

梅州市文化馆山歌幼苗培训班非遗传承教学交流走进五华 汲取艺术素养 共享非遗魅力

本报讯(记者林德培)日前,“献礼百年党庆·童心齐颂党恩”梅州市文化馆第十一届山歌幼苗培训班非遗传承教学交流走进五华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