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造林力度 盘活森林资源 书写绿色发展篇章 厚植生态底色 绘就绿水青山
●本报记者陈思杰
特约记者刘海阳张森源
春末夏初,沿着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绿道往山上爬,缕缕清风迎面拂来,四下环顾,只见林木茂盛、树影摇曳。山顶上,站在齐昌楼下往远处眺望,山脚下的城市被绿色植物环绕,风光旖旎。近年来,兴宁市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和森林抚育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全面发展林业产业经济,林业生态优势日益明显。
浓墨重彩绘绿卷
踏上兴宁的土地,满眼青翠、“城在林中”,在蓝天白云、青山碧水映衬下生机盎然,令人神往。350平方公里的宁江盆地上,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近年来人们深深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兴宁市大力推动林业生态建设,让这座城市披上了更靓丽的“绿色”新装。
又是一年植树时,党政领导干部带头义务植树,已成为兴宁市弘扬生态文明、创建森林城市的“标配”动作。植树节期间,在兴旺大桥南堤,近百名干部职工脱衣挽袖、热情高涨,他们分工协作,挖坑、扶苗、培土、浇水……不一会儿的功夫,就种下上千棵垂柳和红千层,为宁江河畔再添新绿。
兴宁市各地干部群众纷纷行动起来,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近年来的植树节,兴宁市把义务植树绿化活动与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工作相结合,在干部和市民群众共同努力下,公园、高速公路及国省道等主要节点,都被播撒上一片绿意。
“今年梅州市计划要完成新造林5733亩、森林抚育18.77万亩,4月底前将完成全部种植任务。”兴宁市林业局负责人说,为做好造林工作,他们建立了时间节点倒逼机制,确保在春季要完成种植任务。
随着对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视和投入力度的持续加大,越来越多人能享受到“森林走进城市,城市拥抱森林”的生态福利。据统计,兴宁市森林覆盖率从2007年至今,已从62.2%增长到了67.03%。特别是近五年来,兴宁市累计完成碳汇造林9.12万亩,森林抚育103.02万亩,完善提升了4298亩生态景观林带、33个乡村绿化美化省级示范点。
生态康养好地方
在群山环绕、环境优美的永和镇,一个集旅游、休闲、体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产业园——熙和湾客乡文化旅游产业园坐落于此。去年底,这里被列入了省森林康养基地名单。
进入熙和湾,映入眼帘的是凤栖湖,湖旁的树郁郁葱葱。沿山而行,刻有不同姓氏的亭台分布于山间,亭子四周古木蔽天、花草丛生。近年来,熙和湾客乡文化旅游产业园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采取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方针,不断优化园区环境,抓好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发展,打造了一张独具特色的森林生态旅游名片。
在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连绵起伏的山峦同样被郁郁苍苍的树木覆盖,行走在绿道上,空气中带着大自然的芬芳,让人心旷神怡。近年来兴宁市先后投入5亿多元,对神光山国家森林公园进行升级改造,建设了神光山广场、石古大王、南山湖、百花园、体育广场、山顶广场、湿地公园、佛教文化园等大批森林旅游基础设施和景点,成为人民群众健身、观光、休闲的好去处。
“兴宁现已形成了以神光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熙和湾客乡文化旅游产业园、明珠养生山城为核心的森林旅游景区景点,全市共建成14个县级以上的森林公园。”兴宁市林业局负责人说。
绿色惠民产业兴
兴宁市是中国油茶之乡,种植油茶的历史久远。在罗岗镇潘洞村,虽然已过了采摘期,但绿油油的油茶林仍给这个小山村带来了勃勃生机。当地村民告诉记者,每斤晒干的茶果能榨出近三两的茶油,是他们增收的主要渠道。近十年来,潘洞村的茶林已经从2000亩扩种至4300多亩,仅油茶收益就有670多万元。
潘洞村是兴宁市协同推进绿色生态与林业产业全面发展、依托油茶产业振兴乡村经济的有益实践。据介绍,目前兴宁市油茶种植总面积达25万亩,共有油茶经营企业38家。
走进位于石马镇的睿山森林康养生态园,各类名贵树木映入眼帘,其中寄生在树干上的林下石斛特别引人关注。花期已至,花苞随风摇曳,美不胜收。
睿山生态园种植的铁皮石斛分为林下附生种植和大棚种植,其中林下附生种植363亩、大棚种植120亩,目前该公司已研发了包括石斛花茶、石斛面条等十多种铁皮石斛产品。除了铁皮石斛,睿山生态园还种植了灵芝、麦冬等多种药材。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还以石斛种植为主体,花卉苗木为特色,目前正在进行总投资2亿多元的睿山森林康养旅游生态园项目建设,打造集文化、体验、森林休闲、滨水娱乐于一体的石斛康养胜地,助推乡村振兴。
“今年,我们还将继续加大林下经济发展步伐,建设中药材种植加工基地达2000亩。”兴宁市林业局负责人表示,该市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业资源,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林下特色养殖业和种植业全面发展,目前已建成5家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林下经济经营总面积6.1万亩,林下经济产值达2.3亿元。
新闻推荐
3月22日下午,兴宁市实验学校举行了“校长杯”班际足球比赛。绿草如茵的足球场上整齐地站立着来自该校四年级10个班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