椿堀村采茶记
●林燕翔
看过一个日本的茶叶广告:茶树的枝干上,毛毛虫爸爸带着毛毛虫宝宝努力向上爬,毛毛虫宝宝奶声奶气地问,爸爸,我们去哪里?毛毛虫爸爸说,我们要去吃好吃的。吭哧吭哧爬了好久,毛毛虫宝宝累了,往旁边的斜枝一拐,说,我饿了,吃这个就好。立刻遭老爸一记重拳:这个不好吃,最好吃在上面呢!可当它们爬到顶,那最嫩最嫩、随风摇曳的茶叶,已经被抢先一步“掐”走了。
清明前后,人间正是芳菲喧闹,在椿堀村的茶山上,我和朋友就是那个掐走毛毛虫宝宝嫩茶叶的人,摘的还是凤凰单丛。
椿堀村地处潮州市潮安区凤凰镇西北,是该镇最为偏远的一个村庄,它地处大埔、丰顺、饶平、潮安四县交界点,这个静美的村落就坐落在大山深处,几十户人家就散落在小山坡上。村里有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的客家土楼,建筑结构独特,气势高大宏伟,外形呈圆柱形,楼壁厚实,冬暖夏凉。这些年,周围不少当地村民盖的新房拔地而起,新农村建设也是如火如荼。
潮州市凤凰山土壤肥沃深厚,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非常适合单丛茶树的生长。春天来临,随着气温的升高与春雨的来临,一片片幽深的墨绿色中开始钻出密密麻麻的、浅绿色的小嫩芽,这就是珍贵的“春茶”。经过整个冬季的压抑、等待,这些小嫩芽在阳光下,从繁密的老叶枝桠中迫不及待地探出头来,望望阳光,舒展腰肢。
朋友是土生土长的椿堀人,尤先生是她的哥哥。尤先生兄弟姐妹6人,20世纪70年代,他们在这里出生长大。在那个年代,饭尚且吃不饱,茶叶自然价贱,山里的日子艰难可以想象。90年代,长大后的兄弟姐妹都外出卖单丛茶,经济慢慢好转,2010年,他们在凤凰镇上建了房子。椿堀,就是每年采茶时候才回来。
尤先生说,今年工人难找,也就请了6个阿姨,她们来自福建省永定市。好几处茶山,工作量还是很大的,包吃住、一天140元。她们戴着斗笠,为怕太阳晒脖子,会加多一条毛巾,毛巾披头再戴帽子,垂下来的部分会保护脖子,预防晒伤。摘茶是用长尼龙袋,口部用硬物卷成一个固定的椭圆形口,两边再缝两条带子,可以斜背。
茶树是中乔木,低矮的地方伸手可摘,高的可达2、3米,要梯子才成。6人当中,苏妙香阿姨年纪最大工作经验最足,她68岁,今年已经是第5年受雇于尤先生家,只见她手脚依然麻利,茶叶如小鸟一样飞进她的袋子里,不多时,袋子已经开始鼓鼓囊囊了。
跟在阿姨们身后,我们有样学样,捏住顶部嫩叶,使暗劲,一扯,叶子就摘下了。密密麻麻的嫩叶,两手并用,活不重但考验着技巧和耐心,用劲不对,也许叶子就从中扯断了。
尤先生大概每隔一个小时左右去把阿姨们摘的茶收回来,在门口空地铺上纱网,把茶叶铺薄晾晒,晾晒一个小时收回天井阴干,这个时候鲜叶轻度萎凋,水分被挥发,而后,茶叶被直接放入一个竹编的大滚筒一样的东西,进行“摇青”,每隔一个小时摇一次,一次几分钟到十来分钟,持续五六次。尤先生一直密切关注茶叶的状况,他说,出现红边,说明就差不多。然后进入杀青、揉条、烘焙。上市前,再进行精挑、烘焙,有时候需要三次烘焙。每一工序不能粗心随意,稍有疏忽就影响茶叶品格,非常考验功力。
椿堀村附近的茶山当地人称内山茶(也即高山茶),一年只摘这一次,不像外山茶(相对低矮的山头),有头春、二春、暑茶、秋茶。也许是因为是仅有的一次,所以特别珍贵。原丛母树,枝叶没有经过修剪,一直任其自由生长,这样虽然生长速度慢,但味道好,带有原始茶树的味道,也是其他经常修剪的茶树所不能比的。
接下来,杏仁香、水仙、鸭屎香、黄栀香都渐次可采,一茬接一茬,采茶活动持续整个春天。
对于椿堀村的乡人们来说,采茶是最具有经济价值的农业活动,是美好生活的保障。
辛苦一天,坐下来好好品一杯好茶,滋味依旧浓醇鲜爽,润喉回甘,但经过亲自参与采茶,发觉往日喝惯的茶,如今又添新的韵味。这韵味,是否就是朋友常说的“山韵”?这“山韵”只能意会无法表达,据说这“山韵”是凤凰单丛茶品质特有的关键,也是区别于其它产地单丛茶所在。山韵,是对椿堀人乃至凤凰人的褒奖吧!
回来的时候,无意中在朋友家里看过一张村里的老照片,写的是“舂堀”,再配合朋友用潮州话叫村名,发的就是“舂”米的音,或许,“舂”字才是正确的,“舂堀”“舂堀”,且俗也雅。
期待再来一次“舂堀”,期待再品“山韵”。
新闻推荐
温向芳到丰顺县调研工业经济和产业发展情况 发挥龙头作用做强主导产业
本报讯(记者林玉莹)24日下午,副市长温向芳到丰顺县调研工业经济和产业发展情况。温向芳先后前往丰顺县泰昌电声元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