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龙胜情系患者扎根基层36年 一位乡镇医生的“医者仁心”
●钟文丽
出生中医世家的邓龙胜,曾有多次到市一级医院上班的机会,但最终还是选择留在乡镇。从毕业至退休的36个年头里,他一直扎根基层卫生院,先后在畲江、长沙、三角镇3所乡镇卫生院工作,其中还担任了6年卫生院院长,以深厚的中医理论知识、精湛的中医治疗技术、单纯质朴的得失心,给“医者仁心”这四个字做了最好的诠释。
中医世家家学渊源
耳濡目染情醉中医
36年扎根基层,36年的坚守,岁月对这位仁心医者似乎格外地眷顾。今年68岁的邓龙胜精神矍铄、十分健谈,和记者谈及他的从医路时更是神采飞扬。邓龙胜1953年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是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期间梅城名中医邓仲三之子。耳濡目染,邓龙胜从小就在父亲和大哥身旁跟师侍诊,渐渐地他展现出对中医草药的浓厚兴趣。“"文革"期间正常的教学秩序被打破,所以我就有更多时间跟着父亲学习中医,我的中医启蒙就是在那时候开始的。”邓龙胜回忆道。他告诉记者,学习中医打基础是最难也是最关键的。家里珍藏的中医典籍虽然晦涩难懂,邓龙胜对其却是爱不释手,读来更是津津有味、废寝忘食。父亲常告诫他,学中医最重要的基础就是读中医古籍。要是经典没读懂,方歌没背熟,再怎么跟师也是看热闹。肚子里没点东西就去盲目跟诊,是没用的。
然而,只靠读书学脉诊,所有中医初学者恐怕最后只会是“心中了了,指下难明”。而父亲的指点,就像一把钥匙,带领邓龙胜开启了中医诊疗的新天地。邓龙胜告诉记者,父亲和兄长、姐姐们常会在病人较少的时候聚在一起探讨近期遇到的一些典型脉象,然后父亲会根据大家口述的患者病征进行指导和说明,常常让他恍然大悟。在中医世家的浓厚氛围里,父亲和兄弟姐妹都有自己多年积攒下的宝贵经验和独到见解。他们毫无保留地倾囊相授,让邓龙胜如获至宝,并最终实现自我成就。
扎根基层三十六载
医者仁心难能可贵
1980年从中医士班毕业后,邓龙胜开始中医职业。高考恢复后,他考上了梅县地区卫校,毕业时被分配到了畲江卫生院。来到卫生院的第一天,尽管有了心理准备,但农村随处可见的家禽粪便、嘈杂的吵闹声、简陋的环境还是让邓龙胜吃了一惊。但回忆起当时的日子,邓龙胜的脸上满是笑意:“农村是最有人情味的,这也是我一直舍不得离开乡镇的原因。今天你的桌上会多了一篮鸡蛋,明天村民又送来了新摘的柚子,这是大家淳朴的心意,是什么金银都换不来的。”
“医德好,医技高”,是村民对邓龙胜最多的评价。在任长沙卫生院院长时,邓龙胜还经常下乡义诊。他擅长用中医中药调理脾胃肾,尤其对治疗胃肠疾病(如慢性胃炎、结肠炎等)有较好的治疗方法。在下乡时常常遇到一些人在饮食禁忌上不注意而导致胃肠疾病,邓龙胜总是对症开方,且尽可能用最便宜的中草药解除病人的痛苦,受到村民的爱戴。
走进邓龙胜在南春堂国医馆的诊室内,一大早候诊的人就已不少。自2013年从基层卫生院退休后,本该含饴弄孙的邓龙胜仍坚持为病人把脉问诊。正在看诊的冯女士看上去约60多岁,陪同在侧的还有她的姐姐。“我是从长沙镇过来的,一直找他看病的。他家五代中医世家了,医术好,大家都比较信赖!”冯女士如是说。“这不又到梅雨季了嘛,我这姐姐身子又开始不大好,我就带她一起来找邓医生看看,心里比较有保障!”
新闻推荐
梅县区规范摩托车骑乘行为,确保校园周边交通安全 接送孩子不遵交规迟早受罚
民警与志愿者为家长、学生发放交通安全宣传资料。(侯珍妮摄)本报讯(记者侯珍妮通讯员温京)本报《民生一线》栏目4月8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