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坊之根能铸梅江之魂
千年嘉应古城,城东城西一城两坊,城东攀桂坊,城西望杏坊,都与梅江区密不可分,上千年的文化传承,造就了梅江区往“文明客都、诗画梅江”的发展方向。
“一城两坊”的升级改造对于唤醒人们对梅州古城的历史记忆,挖掘和弘扬古城人文资源,提升梅江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品质,丰富和发展梅江文化旅游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早在几年前,攀桂坊便已经开始了逐步地修缮利用,张家围的改变就是其中例子。
望杏坊包含的范围,基本上都是老街深巷,古旧建筑,它们陪伴一代又一代人成长,也在风雨洗礼中饱经沧桑,甚至不少已成了危房。现在,望杏坊开始推进修缮提升改造项目,不仅是擦亮“诗画梅江、文明客都”文化名片,也让不少凋零衰败的传统建筑再次焕发生机。
有人说,维修老屋不如重建新房“划算”。作为历史与地域文化的完美标本,民居里的土木结构、榫卯工艺、雕砖画壁,构成了中式建筑的美学意蕴,保留了一代代人的乡愁和记忆。保护老屋,不能单算表面账,而是要看到背后传承传统文化的“神”,梅江发展的“魂”。每一栋历史建筑,每一条历史街区都是一座活态的博物馆,都应得到重视。
修缮保护工作便是把老城巷内有价值的历史遗存“找出来、保起来、串起来、用起来”,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深的文化自信。
保护老屋,并不意味着让它们当个“花瓶”。坚持修旧如旧,让一砖一瓦一梁一柱力图保留传统风貌的同时,注重实用,注入新业态;挖掘、总结、提炼片区中的牌坊文化、骑楼文化、名人名居等特色资源内涵;寻找老建筑的故事和街区的传说,记录那些珍贵的历史,通过文字、图像等形式在老屋还原……寻找多元途径,将老街、老屋的活化利用和业态的培育提升结合起来,将历史记忆嵌入我们日常生活,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都不失为好方式。
将“一城两坊”打造成为具有梅州特色、梅江特色的城市风貌,是繁荣文化的重要内容。除了政府的带动,也要大家的参与,要社会各方“动起来”,才能真正为“文明客都、诗画梅江”积攒人气。传承千年的客家文化,通过对“一城两坊”的重视,正浸润着这座城市的文化脉络和城市肌理,让城市的积淀更加深厚,也让她重新焕发出耀眼光芒。(荣玫)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市委统战部走进梅江区华斯顿外国语小学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为该校师生上了一节“平等、团结、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