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迅烈士侄女肖元英接受本报记者连线采访 “烈士证是全家人的宝贝”
●本报记者吴丽伶
“烈士证是全家人的宝贝,所以我把它寄存在银行的保险柜内,防止丢失。”昨日上午,本报记者电话联系上了定居在广州的萧迅烈士侄女肖元英。
“萧迅是我爸爸的弟弟,年幼时有听父母提起过这位参加革命的英雄叔叔。”1942年出生的肖元英说,那是抗战时期,很多人都怀揣着抗战报国的决心,叔叔萧迅也在那个时期坚持要到延安抗大读书,离开时只留下一封家书。后来,她的父母因日本飞机轰炸被迫坐船前往印度尼西亚,并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海外生活,他们也就与叔叔萧迅失联了。
1960年12月,肖元英从印尼回国后,才得知叔叔萧迅英年牺牲的消息。“听说解放后,政府把我叔叔的烈士证交到了我爷爷(萧迅的父亲)手里。爷爷去世前,又把它交给国内的姑姑(萧迅的姐姐)保管。”肖元英告诉记者,1961年,她从姑姑手中接过叔叔的烈士证,并被嘱咐“这是很珍贵的证件,要妥善保管”。
与叔叔从未谋面的肖元英,通过烈士证知道了叔叔的生前信息。记者看到肖元英拍的烈士证图片(如上图)显示:萧迅,原名萧承荫,太行二分区部队通讯股股长,于1938年入伍,中共党员,安葬于河北省邯郸市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上个世纪80年代末,我的先生和我堂哥肖应选去邯郸祭拜过叔叔,回来后也跟家族的人说了大致的情况,让家人都知道有个长辈安葬在邯郸。”肖元英说。
“叔叔去世得早,没有留下子女。我们作为家族的一份子,有责任要记住他的牺牲。目前,我也正在谋划去邯郸祭拜叔叔的行程。”肖元英说,“为烈士寻亲”活动启动后,有更多的亲戚知道了她叔叔萧迅的事迹。大家都表示,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国到萧迅烈士的墓前祭扫,表达哀思和敬意。
对于祖籍地梅州,“官井头”这个地名在肖元英的脑海中一直有深刻的印记。“上一次回梅州,还是在1983年。但我一直记得自己是官井头萧屋出来的,只不过后来因为家乡没有老屋、亲人很多都在国外等原因,便没有再回去过。”肖元英感慨道。她表示,有机会一定要带着后辈再回家乡看看,“让他们记住自己的根在梅州”。
新闻推荐
烈士萧迅后人找到了! 梅州警方借助公安大数据 从全国3000多名“萧(肖)海”中寻找到烈士萧迅后人
工作组专程前往厦门与肖海(左一)核实信息。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家源通讯员梅公宣昨日记者从梅州警方获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