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感谢家乡人民” 萧迅烈士后人肖海昨日首次回梅寻根,梅州日报记者现场见证
●本报记者吴丽伶江婵
“多谢大家,我今日心情很激动!”昨日中午,萧迅(萧承荫)烈士后人肖海从福建厦门开车回到梅州,在梅江区金山街道官井头萧屋,叔公萧迅和爷爷萧承蔚的出生地,他用刚学的客家话表达了当时的激动之情。1969年出生的肖海,52年来首次回到祖籍地梅州,梅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和梅江区人民政府、金山街道党工委、金山社区等相关代表共同见证了这趟寻根之旅。
4月2日,本报及时跟进退役军人事务部启动的“为烈士寻亲”活动,在掌上梅州app发布“帮烈士萧迅(萧承荫)寻亲”的消息。消息发布后,在梅州引起了强烈反响。梅州市委、市政府,梅州市公安局,梅县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烈士寻亲活动,要求全力查找烈士萧迅的后人。4月4日,经过梅县区公安民警的不懈努力,最终在福建厦门找到了萧迅烈士的侄孙肖海。据悉,烈士萧迅,生于1918年,原名萧承荫,广东梅县人,1946年7月牺牲,现安葬于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寻根回到梅州
了却多年心愿
“终于回来了!圆了我从小一直想要回祖籍地的梦,回到梅州感觉很亲切。”肖海告诉记者,在清明节当天,知道自己是萧迅烈士后人和祖籍地的具体位置后,他的心情非常激动,彻夜难眠,5日早上6点就起床收拾东西,迫不及待地想回梅州,看看自己的“根”在哪。同时也很感谢政府对革命烈士的重视,在加拿大的弟弟肖进最近刚好在整理族谱,没想到梅州的父老乡亲为他们找到了“根”。
驱车近4个小时的肖海,顾不上休息,便跟着本报记者来到梅江区金山街道东仓巷萧氏宗祠,见到了萧迅同屋人肖雄汉,刚一见面,两人就翻阅萧氏族谱,聊起了梅州萧氏起源和祖辈故事等。“官井头萧屋是从梅县区石扇镇迁过来的,我曾听父亲说,萧迅出生于官井头街"进士第",在梅州中学读过书,后来抗战时才到延安抗大读书。”83岁的肖雄汉介绍道,萧屋古时候出了2位进士,所以叫“进士第”,至今还有四五家人居住在此。
“汉哥,梅州萧氏宗祠下次祭祖是什么时候?”“一般在每年10月,有1000多位宗亲在梅县区松源镇相聚,萧氏入粤始祖的墓地就在那。”“太好了,那今年10月我们争取回梅祭祖!”肖海和肖雄汉相谈甚欢。在肖雄汉引导下,肖海还来到叔公和爷爷的出生地——萧屋“进士第”参观。感慨万千的肖海用手机拍下了叔公和爷爷居住过的房间以及官井头街古井等,第一时间发回给家人分享,并表示下次一定要带家人回来看看。
感谢家乡人民
期待再次回梅
“我弟弟肖进对家族情况比较熟悉,他在小时候跟随家人回过梅州,那时我心里还有点"嫉妒"。”肖海动情地表示,回梅州是他一直以来的心愿,即便从未回过梅州,但每次填写个人信息的时候,他都会在“祖籍”或“籍贯”这栏写上“广东梅县”,还经常对儿子说:“要牢记,我们的"根"在梅州。”
“这次能够回到梅州寻根,离不开梅州各级政府的支持和公安部门、梅州日报社等单位的协调对接,真的很感谢家乡人民。”采访过程中,肖海对这几天辛勤付出的单位和工作人员表示感谢。“这次寻根之旅,让我收获满满,了解了家族的历史背景,知道萧屋是一个先贤辈出的地方,希望红色基因能够代代传承。”肖海表示。
因清明节假期即将结束,肖海这次行程仓促,在梅停留仅3个多小时。他利用宝贵的时间还走访了梅城老街,争取对家乡多一点了解。“这些都是我小时候吃过的,请帮我各样都打包一点。”在文保路一家梅州特产店前,肖海指着馓子、芋圆等客家传统小吃惊喜地说,小时候经常能吃到父亲做的这些美食,没想到现在还能找到,他准备把家乡的特产带给亲人尝尝。
启程回厦门时,肖海带上了当天的《梅州日报》,他看到头版刊登的《萧迅烈士后人找到了》这篇报道后,表示一定要好好收藏这份报纸。“第一次来梅州,感觉很熟悉,真的有回家的感觉。虽然只是短暂停留,但也能感受到家乡人民的热情,梅州的街道都很干净整洁,古建筑也保护得很好,期待能尽早再次回梅,多走走多看看。”谈及对梅州的初印象,肖海点赞道。同时,他希望有更多历史文物能够得到修缮保护,让下一代人感受到家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梅县区公安分局侦破一宗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案件,帮助8名农民工追回被拖欠工资18.3万元。1月15日,梅县区公安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