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平远县谋划“两线八镇”乡村振兴连片示范项目,以点带面,推动沿线美丽乡村建设 以路为笔 绘就乡村新画卷
夜幕降临,梅州平远县仁居镇亮起了霓虹灯。袁群华摄
白色的房子散布在田野间,远看宛如一幅优美的画卷。朱双玲摄
在梅州平远县的乡村,黛瓦白墙的民居随处可见。朱双玲摄
小城三月,春和景明。
驱车从梅州平远县长田镇沿着206国道向平远县八尺镇行驶,一幅别具特色的田园乡村画卷展现在眼前。
两山排闼,绿树成阴,黛瓦白墙的客家民居置于山下,向河岸两处延伸,民居下的烟叶茁壮成长,绿意盎然。远远望去,绿色与黛色交相辉映,似一座翡翠屏风。
“村里已经有142户村民参与房屋外立面改造工作,经过改造后的房屋美观又大气,不少村民都感叹,村子越来越美了。”八尺镇排下村党支部书记肖剑锋说。
装饰一片民居,带起两线风景,造福全县百姓。
去年以来,平远县谋划国道206、国道358“两线八镇”乡村振兴连片示范项目,差干、仁居、八尺、河头、中行、大柘、石正、长田八个乡镇牵头,统筹房屋风貌管控,因地制宜在各村打造景点,以点带面,勾勒出美丽的生态乡村田园画卷,着力把“两线八镇”打造成为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带。
两条国道串起了八镇的美丽景色,也带活了沿线村、镇的经济,为平远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新活力。
民居有亮色
政策春风吹动客家民居改造
驱车从平远县城向八尺镇方向行驶,沿途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
206国道两旁的民居换上了新装,白墙黛瓦,形态各异,分外素雅;远处青山连绵,近处白屋矗立,两者交相辉映,宛如一幅优美的富春山居图。
八尺镇樟田村村民沈永科的房屋也是图中一景,经过外立面改造之后,他的房屋实现了从红砖裸露到洁白典雅的蝶变。时隔半年,对于笔者的再次到访,沈永科显得十分激动。“现在内部装修也搞好了,我们搬进了新房,住得很舒服。”他常常与朋友提起自家装修好的新房,并推荐满足条件的朋友也参与外立面改造。
回顾改造的过程,沈永科感慨:“还是要感谢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在半年内就能住进新房。”得益于《八尺镇客家特色民居外立面改造贷款贴息实施方案》的实施,沈永科夫妇拥有了启动房屋外立面改造的第一笔资金。
去年,平远县将“两线八镇”沿线村作为房屋风貌管控的重点示范区域,全面推进民居外立面改造,选取了八尺、河头两镇探索开展客家特色民居外立面改造贷款贴息试点工作,并充分发动外出乡贤捐资支持和参与家乡农房外立面改造,切实调动农户参与农房外立面改造的积极性。
乘着政策的东风,沈永科从平远县农商银行贷到了3万元,让自家房屋外立面改造得以顺利实施。“只要是无不良信用记录、具有经济偿还能力的村民,且房屋符合外立面改造奖补要求的,就可以申请贷款。按照政府贴息、村民还本金的方式,贴息的时间最长可以达3年。”平远农商银行八尺支行客户经理林志烽介绍。
村民房屋的外貌关系着美丽乡村的质量。近年来,平远县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针对农村建房规划滞后、风貌不一的问题,出台了《平远县农村客家风格建筑指引》《平远县2020年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编制了10多套美丽乡村住宅改建方案示范图集供群众选择。
除此之外,平远县还明确了外立面改造的奖励标准,只要群众按照要求进行改造的,验收合格后便会马上发放补贴。“总的来说,分为瓦面和墙体,均以总价的40%给予奖补,其中瓦面改造每栋最高不超过2万元,外墙改造每栋最高不超过1万元。”平远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股股长刘基正表示。
据统计,截至去年12月初,平远县应改造客家民居17401座,已完成外立面改造10778户。其中,“两线八镇”及圩镇周边行政村共有4702户改造计划,已完成改造2650户,已验收1346户。
如今,206国道、358国道的房屋外立面改造成效渐显,黛瓦白墙的民居尽收眼底。在此基础上,不少村民就地取材,对自家房屋进行装饰。
牧童悠闲地躺在黄牛背上,牛脚旁还放着小锄头;竹筛做成花圈挂在墙壁上,一旁还写着乡村振兴的标语……在长田镇官仁村,实物与油画相结合装饰的房屋成了村子的一大特色。
“美丽乡村,应该有乡村自身的特色,而不是千篇一律。”该村党支部书记马志强说。“我们鼓励村民在黛瓦白墙的基础上,对房屋进行二次装饰,打造"自己的家"。”
乡村有美景
结合特色文化酿造别样乡村景致
驱车驶至八尺镇排下村,一座颇有趣味的小广场展现在笔者眼前。墙壁上刻着“上善若水”,还绘着东江水脉图;一旁碧绿的草坪上,几颗石头散落,石子铺就的道路将其串联。从空中俯瞰,一幅东江水脉的地图便呈现在眼前,与墙上的水脉图相呼应。
排下村地处粤赣交界处,是广东东江源第一村。“江西有99条河,只有一条到博罗。”说起东江,八尺镇排下村村民韩宜德便唱起了这首民歌。“在我们平远县,有这样一个说法:八尺11个村庄,10条溪水汇韩江,唯有排下村水朝西独流入东江。”肖剑锋说。
在村内的亲水小广场,肖剑锋指着一侧清泉告诉笔者,这便是广东东江源头水。“泉水自东北向西南流动,经过寻乌县、龙川县汇入东江。”
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排下村独特的水文化。围绕“广东东江源”这一主题,排下村深挖东江文化,通过拆、改、建、管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行动。
“我们通过深掘东江文化,先后建设东江源文化广场、亲水小广场及水文化小品等美丽乡村景观,向群众展示东江源文化,宣传"珍惜水资源、保护水源地"的生态文明理念。”肖剑锋说。
自工作开展以来,排下村完成了2.75公里的主村道路面硬化,先后打造了东江源文化广场、东江源水系节点、村史馆等多个景点,并顺利完成连接省界最后一公里生态河堤和省际污水处理总池等项目。
排下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是平远鼓励各村、各镇挖掘本土文化,因地制宜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缩影。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之初,平远便建立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镇、村项目库会审制度,会审结果视作立项,进一步简化手续,减少立项所需的繁多程序,让镇村充分发挥自主性和积极性,加快人居环境整治项目的建设。
在建设的过程中,平远鼓励各村庄引导村民积极挖掘村子的文化,突出本地特色,避免村庄建设千篇一律,形成差异化特色,让乡村因特色而更加美丽、因特色而更具活力。
今年2月,平远县差干镇以“农作物丰收”为主题的丰收广场正式开放,让众多回平远过年的人眼前一亮。
硕大的蜗牛雕塑昂首迎客、果篮里脐橙、柚子、灵芝倾盆而出,将小广场装点得五彩斑斓;“丹山碧水·三省古驿”的牌匾引人注目……“家乡越来越漂亮,每年回来都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从佛山回来的谢小姐说。
差干镇地处粤赣交界,独特的地理位置、充足的光照和雨水使当地种出的脐橙果实饱满、果皮红润,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同时,依托山高林密且无任何污染的自然禀赋,差干镇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形成特色食用菌产业。
以脐橙、食用菌等农特产品为主题,该镇累计投入200多万元完成丰收广场、圩镇围龙景观等一批乡村旅游景观节点,旨在依托当地五指石、松溪河等老牌景区旅游资源,带动周边乡村游经济,推动成熟景区与美丽乡村互补发展,逐步形成区域的大旅游发展格局,进一步擦亮“丹山碧水·三省古驿”名片。
八尺镇排下村东江源文化广场、仁居镇仁居村红军走廊、差干镇差干村丰收广场……通过文化挖掘和美丽乡村的建设,平远县的特色小镇、特色文化、特色景点进一步展现,有效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
平远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黄新生介绍,接下来,平远县将以排下村为范例,推动全县各个乡村依托本村文化打造景观节点,进一步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特色化、差异化。
小镇有人气
串珠成链推动农旅融合发展
青砖黛瓦的民居矗立两旁,红色的党旗沿巷排布,精美的红军故事图绘跃然墙面……这是仁居镇仁居村的红军街,看着街两旁的景致,让人有时空交错之感,仿佛回到上世纪20年代。
随着358国道的改造完成,这座充满古朴气息的乡村成为众多游客的拍照打卡点。“墙绘十分生动形象,街边物件的装饰也非常具有历史感,红色气息非常浓郁。”从梅州蕉岭来旅游的市民林帆说。
近年来,平远县在发展区域实体经济的同时,始终把旅游业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深化农旅融合,加大政策扶持和资源整合投入力度,通过乡村基础设施改造工程,提升了乡村旅游接待能力,推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该县依托区域内丰富的红色资源与自然禀赋,按照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建设乡村旅游景点,以206国道、358国道为连接线,将景点串珠成链,逐步呈现出广阔的前景。
在长田镇,一座长安趣味乐园正在加快建设。“这边是沙滩排球场,这边正在建设"步步惊心"桥,那里还将建设一个小组足球场……”指着图纸,长田镇长安村党支部书记丘均平饶有兴致地向笔者介绍。
“到了我们长田镇,可以先到著名的曼佗山庄看花海,然后到我们长安村、官仁村、长田村观赏美丽的田园风光,最后再到趣味乐园游玩。”长田镇文化站工作人员林明珠介绍。
去年,平远对两条国道进行提质升级,在原路面的基础上进行拓宽和铺设新沥青。同时,平远县全域推进乡镇通行政公路改造、村委会通自然村村道路面硬化、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化3类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1355个自然村村内道路硬化,自然村通客车率达100%。
随着206国道、358国道改造与“四好农村路”建设相继完成,交通条件进一步优化,这座精致小城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在八尺镇角坑村,客人已挤满了村民韩春兰的“红色一号”农家乐。“算下来,每个月能够多几千块的收入,比在外面打工好很多。”韩春兰说。外出深圳创业的肖立超看到村里的发展,也回到了家乡,办起了“桂花王”农家乐,把古桂花树打造成为游客玩赏新热点。“平远的旅游基础很不错,我对未来发展也很有把握。”
平远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平远将持续推进“两线八镇”建设,加快推进红军纪念园等文化古迹以及仁居镇仁居村、大柘镇黄沙村等文化旅游特色村建设,带动乡村游、农家乐、民宿等新业态发展。
相关
产业兴旺,为乡村振兴注入产业活力
四月,平远县八尺镇黄沙村的桑葚将进入采摘期。
桑葚基地内,红色与紫色的果实交错,绿色的桑叶衬托其间。五六名农户手提着果篮在桑葚基地里穿梭,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今年,桑葚第一次收成,预计产量可达6万斤。”叁陆陆电商农业产业生态园总经理李展辉告诉笔者。
据李展辉介绍,基地于去年开始种植桑葚,主要有无籽十大、台湾长果桑、红果1号3个品种,目前桑葚面积达280亩,已挂果成熟的有120亩,随着桑树的生长,产量将逐年增加。桑葚的采摘期约为一个月,以游客现场采摘销售为主,前期开展促销,每斤定价15元。
八尺镇黄沙村村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可耕种面积达530亩,适合发展蔬果种植。2019年,黄沙村与梅州市叁陆陆贸易有限公司达成电商合作协议,流转294亩土地,设立果蔬种植基地,并在村内建起直播销售中心。
“要想实现长久脱贫,就要依靠产业稳定。”在黄沙村驻村第一书记王正义看来,产业是稳定脱贫的关键。“有了产业园,农民可以稳定就业,村集体收入有稳定来源,村内其他种植户也可以通过电商平台实现盈利,这是一个多方受益的模式。”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要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产业兴旺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结合自身自然禀赋,平远县积极引进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坚持“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重点支持机制好、产品竞争力强、为农户提供系列服务、与农户利益关系稳定密切、带动面广的农业企业,制定出台鼓励企业带动农户的一系列政策,扶植龙头企业快速发展。
通过与农户签订购销合同、保底价收购,让农户“零风险”种植,免除后顾之忧,确保稳定增收。目前,种植基地已解决村内50户农户就业问题,平均每人每月直接增收3000元。
“基地建设之后,我就在基地内工作,帮助桑株除草、施肥、松土,一年的收入约2.4万元。”黄沙村脱贫户肖焕英说。“除了在基地打零工,我自己也有一亩桑葚,成熟之后基地帮忙收购、销售,让我们有稳定的收益。如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撰文:梁时禹朱双玲朱维佳袁志鹏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黄科)昨日,客天下十五周年庆系列活动之粤闽赣客家旅游节暨客天下第五届赴圩节启动仪式在客家小镇记忆广场举行(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