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瓜棚念家乡
◆陈胜远
往日的农村,在自由和有限的条件下,聪明会算的梅州农家人,懂得充分利用起队里的水塘坎。在坎上栽上葫芦、丝瓜、黄瓜、冬瓜等爬藤植物,给植物搭个瓜棚,瓜棚成45度夹角伸向水塘。塘边瓜棚具有节地、省力、水量充沛等诸多好处。
节地。其时,生产队供给村民种菜的自由地是非常有限的,农家人想尽办法在队里养鱼的水塘坎上搭瓜棚,既没有影响村民在农事中的通行,又充分利用边上的空间发展了自己的菜园。只是碰到每年的农历七月半、国庆节,队里要从水塘打鱼分配给村民时,就麻烦了。塘里的鲩鱼、鲢鱼都会躲在瓜棚下栖息,瓜棚的木棒柱,挡住了捕鱼鱼网,鱼儿瞬间得到水上粼粼的波纹通报“消息”,趁机躲藏逃脱。但没关系,春节打鱼时,卸下了一年一建的瓜棚,再抽干水塘,一条鱼也逃不掉。所以队里也就默认了大伙搭瓜棚的行为。
省工。春天播下葫芦、丝瓜、黄瓜、冬瓜等爬藤植物的种子,先育苗然后移栽到地里。栽种葫芦等爬藤植物不用费很多劳力精力,适时施上农家的猪、牛、鸡粪尚可,属于“偷懒菜”的行列,夏季后就陆陆续续有收成。
水量充沛。因为葫芦、丝瓜、黄瓜、冬瓜等栽在水塘边,施肥浇水方便。这些瓜果在生长期间需要消耗大量水分和营养物质,“大天旱”也难不倒瓜棚植物的生长、开花、结果,呈现一派瓜花芬芳吐艳、壮实果儿垂下枝头的壮美景象。仲夏,瓜棚绿影婆娑,瓜花绽放,香气袭人,蜜蜂采蜜、鸟儿雀跃、蛙声一片的热闹场景屡现。在阳光的照耀下,瓜棚呈现出丰收景象:棚下瓜儿浅笑,瓜棚倒影赚眼球,吸引路人驻足观赏。少年儿童最喜欢来来回回地巡视自家瓜棚下的黄瓜,趁机尝鲜果腹,美味令人心旷神怡。
秋去冬来,瓜棚下的瓜苗凋谢了,瓜儿老成种子,别有一番沧桑模样。赤色的老丝瓜是刷锅、洗碗碟的好材料,家家都喜用。葫芦柄长三四十厘米,圆头的部分直径六七厘米,选择一点凿开直径二三厘米的洞口,把葫芦里的瓤拾掇干净,做成酒勺,可伸进农家酒瓮舀酒。既大又短的老葫芦,则从中间开裂,做成水勺舀水,很是实用,也颇具客家韵味。丝瓜刷、葫芦勺成为亲友邻舍之间交换的物品,自然之物植入农人心田,枝繁叶茂丰富家园。如今,虽然刷子、水勺被塑料和铁、铝取代了,依然有其客家人奋斗历史的烙印与闪光的一面,瓜棚也依然能撩起农家儿女的万种乡情。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梁志航)昨日17时35分左右,一名青年男子在梅城东山大桥上跳河轻生,当晚该男子被打捞起,已无生命体征。接报警后,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