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熟了!

梅州日报 2021-03-25 05:52

不一会儿就摘了满桶的枇杷,刘勇军脸上挂着丰收的笑容。(钟幸钰摄)

●本报记者 叶惠玲

“阿妹,尝一个,可甜了!”一梢满盘,万颗缀树,进入三月,岭南开春第一果——枇杷开始上市。记者沿着新铺设的“桃源村道”来到城北镇群益村千亩枇杷基地看到,漫山都是密密麻麻的枇杷树,黄澄澄的枇杷已经挂满枝头,显得格外诱人。村民刘勇军说着话,手里的活却没有停下。不一会工夫,一颗颗金黄的枇杷便装满了一大桶。拿起一颗,果子皮薄肉厚,味道清甜多汁,让人忍不住再吃一颗。

“我家种了十几亩,一百多棵枇杷树,往年产量大概有2万斤左右。”刘勇军告诉记者,今年气温稍高、雨水较少,因此枇杷成熟期也比往年提前了约一个月,同时,受到年前霜冻影响,今年枇杷产量也大为减少。“但今年的枇杷都充分进行了"日光浴",会格外甜。”刘勇军笑着补充说。

据了解,群益村已有几十年的枇杷种植历史,目前全村枇杷约有1000多亩,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有种植。刘勇军家的枇杷树就是从父亲手里继承下来的,他也是从小爬枇杷树长大的。“以前种的是高树枇杷,果小,卖相也不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家便逐渐"淘汰"了高树枇杷,改种比较低矮的枇杷树。”刘勇军指着他家约2米高的枇杷树向记者介绍,“枇杷很是娇气,要防太阳、防雨水,以及鸟和虫子,要是不花心思去打理,结出来的果子很小,不好吃。”

“不同枇杷品种的成熟期不同,我们家现在成熟的叫"梅花霞",接下来陆续进入成熟期的便是"解放钟",村里70%都是种植这个品种。”刘勇军说,每天早上6点多,他就要上树开始采摘枇杷,一直要忙到中午12点多。

告别了刘勇军后,记者来到了村里的收购点,过秤、挑选、分级装箱,现场一片忙碌。“我们是从兴宁过来的,群益村的枇杷甜、口感好,连续好几年都来这里收购枇杷了。枇杷采摘期一般是40天左右,我们每天都会过来收购。”现场收购商“阿何鲜果”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他们在这里收购了约16万斤的枇杷,今年产量减少,收购量可能会有所减少,收购价也相应会提高。

“一共75斤!”说话间,刘勇军挑着两桶枇杷前来过秤,自枇杷成熟后,每天刘勇军和其他村民都要从枇杷园到收购点来回好几遍。

成熟的枇杷除了吸引收购商,也吸引了不少游客过来采摘。“除了枇杷,我们村还种有大片李子,等到李子成熟期,也欢迎大家前来采摘品尝。”不少村民热情地发出邀约。

美丽乡村建设,联动农旅产业发展。近年来,城北镇依托村企共建、机关与农村党组织结对共建,在206国道沿线村村联动、串珠成链,统一优化道路及水系建设,打造以樱花、兰花、石斛、芭乐、百香果、枇杷、桑葚种植与观赏等为一体的农旅产业经济带,形成了扎上樱花、群益枇杷、玉水三华李等“一村一品”品牌,有效带动当地农户就业创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根本。逐渐将枇杷变成致富“金果子”,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除了城北镇群益村,还有西阳镇北联村。

“北联村山多地少,更适合发展果树种植,目前已形成规模的主要是枇杷种植产业。”该村党支部书记钟志争介绍说,目前,全村枇杷种植面积近300亩,年产量约30万斤。在梅江区消费扶贫馆,也能看到北联枇杷的身影。“除了枇杷熟果,我们也有枇杷花、枇杷干等加工产业,接下来也将继续探索更多的优质农产品。”钟志争说。

新闻推荐

兴宁叶塘一家因病陷入困境,面对后续医疗费束手无策 谁来帮帮这个7岁白血病女孩?

本报讯(记者侯珍妮)兴宁市叶塘镇陈淦君一家人本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去年年底7岁的大女儿陈婉钰却不幸被查出患有急性淋巴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