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老藤椅

宝安日报 2021-03-24 12:09

黄启键 文/图

人与人的交往是讲缘分的。

与老卢十多年前相识于深圳。他知道我来自大埔县,主动讲起了其父亲1990年在大埔华侨旅社与其失散60年的姑姑相认的故事。原来他父亲幼年丧失父母,唯一的姐姐从小被拐卖至大埔县长治,其后又随夫旅居新加坡。其姑姑从华侨报刊获知大埔侨联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竭力为众多华侨寻找新中国成立前失散亲人的故事后,借助侨联力量找到了仍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生活的弟弟。姐弟互认,相拥而泣。而当时,我在大埔从事新闻工作,也是被誉为“当今柳毅”的大埔侨联为侨胞寻亲新闻报道的采写者。这种关系,迅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老卢是闽西客家人,待人特别热情,常常邀请我到他家做客。每次进入宽敞的客厅,便会把我拉到坐在藤椅上童颜鹤发的老母亲跟前,用稍微大一点的声音向耳朵有点背的老母亲介绍:这是当年父亲与姑姑相认的见证者。老母亲白里透红的脸庞,立刻便漾起慈祥而又喜悦的笑容。

老母亲坐的藤椅,也是粤东客家山区老人们最为喜爱的座椅。因为我的老祖母生前十来二十年最常用的物件就是这种藤椅,见此物特别感到亲切。藤椅框体支架是由小木棍缠扎而成,高度恰当的四个椅腿斜着立于地面,显得牢固平稳;柔顺的扶手和留着孔状花纹的靠背上,藤皮编织得细密、流畅。椅子前面还有个同样材质的垫脚。大概是用了有些时日,藤皮泛黄,表面光滑圆润。

那是2016年的一天,进到老卢家时,没看到老母亲。老卢说,老母亲两个月前住到医院里去了,是脑血栓引起偏瘫,站立不稳。已从ICU病房转到普通病房,在医院继续调理。他的妻子、孩子和他三个哥哥、三个姐姐以及一个弟弟、一个妹妹的家里众亲人,都安排了轮流照看。相信老母亲会慢慢好起来。

入院时,老母亲已年届88岁。尽管医生告诉老卢,老人除了血压较高外,其他许多器官功能和血液指标比他还要好,但是,毕竟偏瘫引起的功能衰退如期而来。先是肺部感染,进行抢救,后又引发急性肾衰竭需作血液透析,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入ICU病房。待病情稍为稳定,又需按医院管理相关规定转到普通病房。两种病房之间的转换随老人身体状况而时常变化。

知母莫如子。老卢上世纪80年代在龙岩金融系统工作,1988年结婚后,便把老母亲从乡下接来一起居住。后来老卢下海来到深圳创业,也把老母亲带在身边。创办工业园区从事制造业的老卢,工作再忙,每天都要陪母亲聊天。自从母亲住院后,老卢就尽可能不再出差在外,甚至穷尽办法,不在深圳之外的地方过夜。虽然母亲有众多亲人陪护,但他知道,他更清楚怎么样才能让母亲更开心。他找来闽西客家十番音乐、闽西汉剧播放给母亲欣赏,尽可能陪她讲些感兴趣、开心的话题。甚至亲自辅导晚辈陪护老人的要领。定期从老家运来母亲最喜欢的乡土风味特产。在医生指导下,亲力亲为给老母亲订制每日菜谱,也足见老卢的日常功夫。

生命的衰老与时间的流逝一样,不可逆转。老母亲很真切地感受着儿孙们的努力,虽然身在病榻,但还是能享受到风烛残年里温馨的一切。因脑部血管梗塞未能根本消除,老人病情日渐加重,慢慢地连张口饮食都无法进行了。在靠鼻管输送流汁食物的初期,老人偶然苏醒起来,大概是知道自己抵抗不过病魔,还能用比较含糊的语音表述要回老家。老卢清楚母亲的意志,他更清楚老家闽西小镇的医疗条件无法达到他们需要的标准,便不敢造次满足母亲的心愿。

庚子年新冠肺炎疫情,无疑对已意识模糊的危重病人来说,在医疗和护理上都构成挑战。老卢还是想尽了千方百计,确保老母亲的治疗不受影响。转眼到了初冬,主治医生告诉老卢,老人的身体器官功能最多还可以维持一个月时间。此时,老卢才与兄弟姐妹商定,送母亲回老家福建永定。

家乡山水也使老人创造生命奇迹。已无意识的老母亲在老家坚持了三个月,于这一年腊月前夕,走完了93岁人生路程。办完母亲的丧事,按地方风俗做了一系列仪式,老卢结束了前后五年所有节假日都在医院度过的经历。

今年春节假期后茶叙中,我才获知老卢的母亲去世的消息。真诚地劝慰老卢节哀之际,我发现年近花甲的老卢已显沧桑的脸上,眼眶倏忽间饱含着泪水。看得出,他在忍着不让眼泪盈眶而出。我说,你是地道的孝子。他说:“我用心了,也尽力了,但我无法挽回这场生离死别。老母亲连让我们尽孝的机会都带走了!”

这五年间,我时不时地关切询问过老人治疗和调理的情况。这次,我问了老人医疗费用情况。他说,送老人回老家时,与医院结算的总单超过800万元。这不包括每天要用的纸尿布、聘请专业护工、购买营养品等其他费用。我粗略估算总费用不下千万元。他淡淡地说,钱财不足惜,如果能延长母亲的生命,他愿意花费更多更大的代价。可以告慰母亲在天之灵的是,在母亲有生之年,儿子尽心尽力了,此后,要更加珍惜生命的延续,“立身行道,以显父母”,更好地做人做事。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极为推崇、奉行孝道。人文始祖按照“子承老也”的会意创造了“孝”字。2000多年前,儒家便有“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的核心思想。古代孝行故事汇编《二十四孝》至今仍闪耀人性的光芒。当今时代,涌现了无数感人至深的孝行典范。我也时常为我认识的朋友、同事无微不至地尊老事亲的故事所感动。

有道是,百善孝为先。善良的人们会认为孝行是平常不过的品德操守,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细细思量,做到尽孝并不那么容易。身处衣食不足、挨冻受饿的困窘之境时,有“匮乏之难”。辗转漂泊、离家谋生之人,有“相隔之难”。也有长者年老体衰、心智异常时,后人难以百依百顺、和颜悦色,此为“神色之难”。当老人身患重症、不可逆转的时候,行孝者往往又身处痛苦无奈的“不舍之难”。

说实话,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会扪心自问:对长辈、对老人,自己尽心了吗?尽力了吗?我想起十年前一位朋友分享的八个“不能等”,其中第一个便是“孝老敬亲不能等”,当时我还作了概括并转发分享。现在,回顾起来,十年间在行孝上,自己觉得还是有许许多多的不足和疏漏,甚至留下遗憾。也深深感慨,孝老敬亲真的不能等。

那把老藤椅还放在原来的地方。老卢说,只要他还在,这个房子还在,老藤椅永远不会挪开。一日复一日,老藤椅静静地在时光里待着,好像依然等待主人的归来。

新闻推荐

陪奶奶存钱

●邓晨雨(大埔县大埔小学203班)真开心!我期待的寒假开始啦!今天早上,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奶奶突然跟我说:“小雨,下午陪奶奶去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