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亭:梅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成立旧址

南方日报 2021-03-24 10:03

1983年,八角亭在原址重建,占地面积85平方米。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摄

巍巍群山,悠悠梅江。在梅江区,“红色印记”不在少数。许多重要党组织的设立和发展都在梅城,即现在的梅江区区域。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是开展活动较活跃的地区。

回顾百年,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梅江人民英勇奋战,走出了一条漫长而又艰难曲折的革命斗争道路。

在梅江区,有这样一座凉亭,因顶部呈八角形,故而被命名为“八角亭”。1925年,八角亭成为梅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成立的地方。在这里,有无数革命先烈曾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而前仆后继。

百年风雨,凉亭犹在。它根植于这座城市,镌刻着永不消逝的历史记忆,成为梅江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红色遗迹留存。

南方日报记者黄思华

旧时为迎候上级官员的地方

要追寻八角亭的历史,就要从它的建设之初开始讲起。

八角亭始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据记载,这座凉亭的建造者是嘉应州(今梅州)知州王者辅,他看见这块地方视野宽阔,又能观“两江”的天光水色,就在此地建了座“观澜亭”。

八角亭的亭址在梅江河与程江河交会口岸上。在古代,由于陆上交通不便,上级官员来到嘉应州时,多由水路登岸,地方官员便在亭内迎候,因此观澜亭又叫做“接官亭”。

为什么后来人们将此亭命名为“八角亭”?这里也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康熙三十一年,程乡(今梅县区)知县曹延懿把原呈四角形的凌风楼改建为八角楼,寓为“八面通八风”之意。而凌风楼改建后的短短4年时间里,在省城乡考试中,梅州先后有陈鹗荐、李琛、李嘉元等9人中举,陈鹗荐更是荣登榜首中了解元。

后来,人们便认为呈八角形之建筑是祥瑞的,于是也将观澜亭建成八角形。八角亭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八角亭坐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125平方米。远远望去,该亭亭台高筑,八柱八角,三重檐,八角攒尖顶,绿色琉璃瓦面,雕梁画栋,精工彩绘,颇有气派,成为梅城一个重要的景点。

东征来梅时成为革命活动中心

谁也不曾想到,作为观景和接客用的八角亭,日后会成为一个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地点。

1925年4月,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来梅,中共广东区委员张维以广东省学生特派员的身份来梅州活动,在八角亭建立起“广东新学生社梅县(今梅江区)分社”,其中有今梅州东山中学、学艺中学等校进步学生加入该社。

同年12月第二次东征抵梅州后,张维与国民革命军十四师政治部主任、共产党员洪剑雄在八角亭建立了梅县党支部,正式成立中共梅县特别支部,有党员7人。

八角亭成为梅县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成立的地方。党团机关也设在了此处,该亭成为当时的革命活动中心。

“国共两党领导的国民革命军两次东征来梅,给梅县革命运动以极大鼓舞和推动,也为建立中共梅县地方组织奠定了基础。”梅江区党史办主任江文秀说。

之后,在梅党员的数量逐渐增加。“中共梅县支部成立后,支部成员立即深入到工人中去宣传马列主义,把各行业工会陆续组织起来。同时,还发展新学生社组织和共青团组织,并在工人、农民、教员、学生中发展党员。”江文秀介绍。

至1926年初,党员人数增至10余人,还先后建立和发展了梅县区总工会、梅县区妇协会、全梅联合总会等群众性进步团体。

党员由此地向周边区域发展

“今属梅江区的梅城,就像是梅州大革命时期的"神经中枢"。中共梅县地方组织的建立发展,有力领导和推动了全县及周边地区工农群众运动的发展,开创了革命新局面。”江文秀说。

1926年,中共梅县支部升级为特别支部,机关仍设在八角亭,后来改设在梅城东门塘针嘴巷侯屋。

据记载,当时党员和支部已从梅城发展到全县各乡村,梅县党组织也向平远、蕉岭,江西寻乌、福建武平等地发展,先后建立了党团组织。

“这使得梅县成为闽粤赣三省边区党的活动中心地区之一。”江文秀介绍。1927年1月,中共梅县特支升级为部委,隶属中共广东区委;同年4月中共梅县部委和共青团梅县地委成立武装斗争委员会,领导举行了梅城“五一二”工人武装暴动;5月13日在梅江区东较场成立梅县人民政府委员会。

后来,朱德率领红军到过此地,在梅城战役中与敌军激烈交战;周恩来也在附近的东较场慷慨激昂地演讲……作为革命老区,梅江区的土地上留下过许多历史人物的足迹,记录着一段段催人泪下却又鼓舞士气的红色故事。

不忘来时路,开启新征程。1980年,当地政府将八角亭认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1983年,八角亭在原址重建,占地面积85平方米,新亭保留了原亭风貌,巍然屹立于南门江畔。1994年1月,梅州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八角亭作为其中一处红色遗址,成为当地市民和外来游客前来瞻仰的红色旧址之一。

新闻推荐

梅县区程江镇召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动员大会 抓住重点 破解难点 做出亮点

日前,梅县区程江镇召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暨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动员大会。程江镇党委、政府、人大全体领导,全镇干部职工,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