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一港一带一园 四轮驱动奔向振兴 梅州梅县区以平台建设为载体,加快构建“3113”绿色产业体系,为“十四五”开好局
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的梅州综保区。何森垚摄
每到丰收季,省级现代农业(金柚)产业园内总是一片繁忙景象。何森垚摄
城东白渡产业园内的梅州市福德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工人正在生产。王雅摄
2019年9月在综保区实现投产的梅州劲越头盔有限公司。何森垚摄
三月的梅县大地,莺飞草长,生机盎然。
这头,大型机械在梅州综合保税区来回“耕耘”,轰鸣声、捶打声、切割声、焊接声不绝于耳;那头,农民们在柚园里辛勤劳作,嘹亮的山歌响遍山头,奏响了春日里最动听的乐章。
春光无限好,发展正当时。今年梅县区提出,要以“一区一港一带一园”,即综保区、无水港、工业产业带和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绿色产业平台为载体,借力新一轮穗梅对口帮扶,主动服务融入“双区”“双城”。这为其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
站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梅县区上下正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奋斗姿态,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相关工作部署和梅州市委“123456”思路举措,争分夺秒倒排工期,全力加快绿色产业平台的建设步伐,着力构建“3113”绿色产业体系,推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争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排头兵。
区港联动
构建对外开放新高地
步入位于梅县区畲江镇的梅州综保区创新创业孵化大楼,尽是忙碌的身影,一楼中央的大型LED屏幕上,“距综保区封关验收(6月28日)还有110天”几个大字分外显眼。大楼外,大型机械来回穿梭,工人们正在为抢抓工期有序奔忙,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梅州综合保税区是全省首个内陆型综保区、北部生态发展区首个综保区,也是梅州首个国家级发展平台。2020年6月底成功获批后,作为申报建设主体单位,梅县区正围绕今年6月底申请正式验收的目标,加快总投资9.3亿元的场地平整、基础设施、监管运营设施等项目建设,力争实现“一次建设、一次验收、一次达标、一次运行”,确保顺利验收并封关运行。
“最近天气晴好,我们也抢抓时机,500多名工人加班加点赶工期。目前已完成基础设施总工程的75%。”梅县园区管委会主任、梅州综保区建设服务中心主任曾辉说,今年春节期间,建设者们也没有“打烊”,倒排工期、多点开工推进项目建设,卡口、围网、查验场、信息化系统和综合服务楼等监管运营设施紧锣密鼓加快推进。
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发展。在加快项目建设的同时,梅县区坚持“两条腿走路”,同步推进招商工作。
“我们重点围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等业务,编制了梅州综保区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了《关于促进梅州综保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试行)》和配套的孵化园、厂房、仓库租赁管理办法,采用"标准厂房仓库租赁模式",专人对接、全程跟进,务实高效推动项目落地。”梅州综保区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杨浩介绍,目前已有劲越头盔、希佰尼酒业、欧亿工业、欣桐科技等6个项目落户综保区。
“两年前,公司正准备在广州增资扩产,通过梅县区的招商引资活动,我们了解到梅州要建设综保区,索性就将总部搬到了梅州。”梅州劲越头盔有限公司是梅州综保区首家投产的企业,该公司副总经理陈运辉坦言,进驻综保区正是看中了未来这里的政策优惠以及便捷的物流。
在梅州综保区如火如荼推进建设、招商的同时,毗邻的梅州国际无水港也已开始施工。该项目由梅县区与广铁集团合作共建,规划面积约1000亩,总投资5.3亿元,设计首期年吞吐量为155万吨、远期为360万吨。主要建设铁路物流基地、保税物流园及相关配套设施,目前保税物流园正进行强夯和分层压实填高,已完成工程进度为80%。
地处内陆的梅县区,从未离世界这么近。
梅州国际无水港建成后,将与梅州综保区实现“区港联动”、功能叠加、融合发展,梅州综合保税区进出口货物可在“家门口”进行装卸、存储、中转、配送,可通过铁路对接深圳盐田港和汕头港、潮州港等沿海港口。不久的将来,梅县区便将扭转对外开放劣势,开启与全球无缝对接的时代。
“十四五”开局之年,梅县区再迎新机。近期,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建设好梅州综合保税区和梅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东风已至,扬帆起航正当时。
“接下来,我们将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奋斗姿态,争分夺秒倒排工期,全力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力争实现"一次建设、一次验收、一次达标、一次运行",以"区港联动、融合发展"之势,助力梅县区开启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征程。”杨浩说。
一带多园
探索产业共建新模式
一年之计在于春,开足马力忙生产。
在位于城东白渡产业园的BPW(梅州)车轴有限公司,同样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一辆搭载着车轴半成品的智能小车,沿着生产线把一根根车轴送到指定的加工位置,开始智能化组装……每一道流程岗位上,都有工人们忙碌的身影。
“公司的订单量非常满,年前发货发到年三十都没有发完,所以今年开工相对早一些,年初六大家就返岗生产了。”BPW(梅州)车轴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阮茂说。
黄阮茂说,新的一年公司制定了新的计划和目标,在快速进入生产状态的同时,也加快推进新产品研发、新设备工艺升级改造和产品转型升级,力争实现新突破。“接下来,我们重点抓好作为市、区重点项目的第八期技改项目,投产后可实现产能翻番,也将带动盘式车轴、空气悬挂车轴等新产品的研发,进一步扩大生产、销售。”
在园区的另一头,梅州市福德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二期项目正在紧张有序推进当中。“预计今年8月完成项目建设并投入运行,公司总产能将达到6万多吨,预计产值可达4亿元。”梅州市福德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园园说。
振兴发展关键在产业,重点在项目,核心在平台。
工业平台的集聚互动发展效益正逐步显现。数据显示,2020年,梅县产业集聚地完成工业总产值50亿元,同比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18.47亿元(其中工业固投9.52亿元,同比增长52%);嘉元科技、超华科技、BPW车轴等骨干企业更是逆势增资扩产,发展活力可见一斑。
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进一步夯实产业平台基础,从工业领域寻求突破、补齐短板、增长动力,梅县区委、区政府对此已有部署。
梅县区委一届十一次全会提出,要聚力“一带多园”工业产业带建设,规划建设铜箔新材料产业园,争取产业集聚地升格省级产业转移园,创建省级高新区,夯实产业平台基础。
梅县区有蓝图,更有行动。
“目前,我们正积极抢抓广东省打造河梅先进材料产业集群等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和市委、市政府打造"铜箔之都"的有利契机,利用白渡园区的沙坪和梅州坑工业基地、雁洋镇超华和嘉元科技现有的铜箔产业,与正在谋划的雁松铜箔特色产业园协同、联动发展,构建"一园多区"的铜箔产业发展新局,连片打造申报省级铜箔特色产业园。”曾辉说。
作为梅县区高端铜箔产业的代表企业,嘉元科技已在白渡镇沙坪园区投资10.1亿元,新上年产15000吨新能源动力电池用高性能铜箔技术改造项目,投产后预计可增加年产值15亿元以上,带动680人就业。
“目前,第一栋厂房已建设至第二层,预计11月后试产,第二栋厂房则在打地基,预计明年上半年试产,第三栋厂房的前期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将于2022年底投产。”该公司副总经理杨剑文说。
以“一带多园”为平台支撑,梅县区还将积极开拓“双区”市场,充分发挥“梅县所长”,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经济圈”,通过产业配套对接“湾区所向”“深圳所需”,探索“企业总部在湾区、生产基地在梅县”“研发孵化在湾区,成果转化在梅县”的产业共建模式。
以园兴农
打造助农增收“聚宝盆”
“先是产业园落户,再是丰收节进村,加之近年来政府和农业部门的给力推介,现在我们梅州柚的名气越来越大,慕名而来的新客户也越来越多。”首批进驻省级现代农业(金柚)产业园的梅县区众信水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廖志君,见证了近年来梅州柚产业的快速发展。
2015年,依托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契机,梅县区利用政策扶持资金进行项目奖补,以800万元财政资金吸引1亿元社会资本,在松口镇大黄村建成了占地300亩的梅县金柚产业园,吸引了28家企业、专业合作社进驻,形成集信息化柚果交易、现代自动化柚果仓储于一体的规模化购销平台,解决了周边地区1500人的就业问题,带动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5万至3万元。
“我们家几代人都种柚子,现在种有800多株,去年产果12万斤,都卖给众信水果专业合作社,得益于精细管理,价钱也相对高一些。”大黄村柚农古祖华说,解决柚子的销路问题后,他们一家人都来到金柚产业园务工,成为“上班族”。
2018年,喜讯传来:梅县区成功创建金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次年,该区又上榜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获得了1亿元的中央财政奖补资金,被用于完善产业园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前提下,我们规划建设了智慧产业园、科研平台、柚果产后初加工、梅州柚文化公园、"梅州柚—梅县金柚"区域公用品牌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等15项目,目前已开工15个,已完工7个项目。”梅县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接下来,将全力夯实现代农业平台基础,推动金柚产业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发展,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
在省级现代农业(金柚)产业园30多公里外的城东镇葵下村,由广东李金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5亿元兴建的梅州柚深加工项目也在如火如荼地推进,鲜柚果初级加工保鲜基地、柚果精深加工提取车间基地、生物制品低温库、原料仓库等正加紧建设。
“项目建成后,鲜果年加工可达10000吨,提取柚苷可达1000吨,年综合加工柚果能力可达40000吨,年产值预计2.5亿,可带动5000户以上农户增收致富。”梅州柚深加工项目相关负责人说。
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探索农民持续增收新机制的重要平台。在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撬动下,2020年全区金柚种植面积达到25.5万亩,产量55.6万吨,产值约63亿元,带动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人均年收入8200元,让梅州柚真正成为了助农增收的“聚宝盆”。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
“下一步,我们将以国家级现代农业(金柚)产业园建设为重点,加快梅州柚产业发展基地建设,同时依托产业优势,积极创建茶叶、南药、金柚扩容提质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建设对标"双区"的高标准市场体系,以更高品质的生态供给更好融入和服务"双区",努力形成"生产在梅州、消费在湾区"的产品共建模式,带动村民致富,助推乡村振兴。”梅县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延伸
梅州综合保税区、国际无水港成长史
●2015年5月
梅州市人民政府向广东省人民政府请示设立梅州综合保税区。
●2015年8月12日
广东省人民政府向国务院请示设立梅州综合保税区。
●2015年8月18日
国务院将广东省人民政府申报设立梅州综合保税区的材料批转海关总署。
●2016年10月
广东省人民政府致函海关总署,商请优先支持设立梅州综合保税区。
●2018年6月
广东省人民政府致函海关总署,商请优先启动梅州综合保税区审核工作。
●2018年8月
海关总署启动梅州综合保税区联审程序。
●2019年12月
梅州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八部委联审。
●2020年6月
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梅州综合保税区,梅州成为广东第六个设立综合保税区的城市。这是广东省首个内陆型综合保税区、梅州苏区的首个国家级平台。
●2020年7月15日
梅州综合保税区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座谈会召开,就梅州综合保税区产业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等问题展开交流研讨,并听取中国口岸协会专家关于梅州综保区的产业发展定位、目标、路径以及政策措施等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020年7月27日
梅县区召开梅州综合保税区征地拆迁工作动员会,要求全力以赴做好梅州综保区征地拆迁工作。
●2020年7月31日
梅州综合保税区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梅州综合保税区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后正式进入“实操”阶段。
●2020年7月31日
梅州综合保税区建设动员大会召开,举全市之力建设梅州综保区,打造苏区振兴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0年9月28日
海关总署同意增设梅州综合保税区国内地区代码“44146”,并配套增设海关统计经济区划代码“44149961”,企业可凭相关代码办理业务,提前适用综保区机器设备免税政策。
●2020年10月
梅州综合保税区首期规划1.52平方公里范围内土地完成征拆,转入全面施工建设阶段。
●2021年1月30日
梅州国际无水港(松棚铁路物流基地)及配套工程开工建设,加快构建“区港联动”发展格局。
●2021年2月
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建设好赣州、井冈山、梅州综合保税区和龙岩、梅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撰文:黄韬炜曾健锋
编辑统筹:何雪峰
新闻推荐
■徐剑锋“以前小区环境又脏又差,朋友们都叫我搬走,现在政府帮我们重新改造,让小区变美了,跟"新小区"一样,大家都很高兴!”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