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循环使用”话题再登微博热搜 教材“流通”打造节俭风景线

梅州日报 2021-02-08 08:47

宋武杰/绘

“卖了一麻袋书,最后只能买得起一个麻袋。”“定价1000多元的书,10多元就卖给了废品站”……近期,一则《教材浪费惊人:全国教材循环使用1年,可节约200多亿元》的报道,让“教材循环使用”话题再次受到社会关注,登上微博热搜。

近日,记者随访了蕉岭县桂岭学校、蕉岭中学、学艺中学、梅县区扶大中心小学等学校发现,教材循环使用在梅州市各中小学校基本实现推广,但囿于产业链梗阻、供需成本高等诸多因素,教材“流通”尚未实现有效循环,教师、家长、学生各方看法亦不尽相同。

●本报记者何春燕林婉萍

梅州市各中小学校基本实现推广

“各组组长,照旧把课本发下去,下课后收回。”在梅县区扶大中心小学的音乐课上,音乐老师宋海云一如既往地吩咐小组长分发音乐教材。

梅县区扶大中心小学涉及教材循环的课程主要有美术、科学、音乐、信息技术4门。宋海云告诉记者,推广教材循环使用以来,虽然孩子们都没有“个人专属”音乐教材,但丝毫不影响他们对音乐课堂的喜爱。“我们还建立了家长微信群,孩子们课后想要练习音乐课本上的某首歌曲时,我们就将那首曲子的教材内容拍照发到群上,很方便快捷。”宋海云说。

与梅县区扶大中心小学一样,蕉岭县桂岭学校、蕉岭中学、学艺中学等梅州市中小学也落实省、市相关文件要求,开启教材的“漂流”之旅。“每年学校都按照省里文件要求,进行"流动"科目教材的采购和管理,小学主要是美术、科学、音乐、信息技术4门科目,初高中循环使用的教材是美术、体育健康、音乐、信息技术。”据蕉岭县桂岭学校副校长吴笑娥介绍,除了音乐、美术教材由学科老师负责外,该校还在每个年级设年级长,负责分发、保管其他“流动”科目的教材,“我们要求老师每节课上课时将教材发放给学生,同桌共用一本课本。下课后收回课本统一存放在年级办公室的专门柜子,各班如此循环使用。”吴笑娥说。

无独有偶,为做好“教材循环使用”的落实和管理,蕉岭中学也“因校制宜”出妙招。“我们学校上这些科目有专门的教室,考虑教材搬运和分发的过程比较麻烦,我们就将指定科目的循环教材统一分发到各教室,方便教师、学生取用。”蕉岭中学教导处主任张利说,二手教材是被闲置的资源,“教材循环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资源的充分利用率。

记者从教育局了解到,目前梅州市由各县(市、区)教育局主抓“教材循环使用”推广工作,各中小学校基本实现落地普及,“列入循环使用的教科书由学校单独登记,统一编号,期末统一回收,防疫消毒后供下届学生继续使用。”市教育局基教科相关负责人说。

“流通”过程出现多个短板

“教材循环使用”在梅州市已推行多年,“教材循环使用”在实现二手教材闲置资源再利用的同时,不少老师也反映了“流动”过程出现教材破损率高、教材数量不足、难以实现预复习等短板。

“虽然说涉及循环使用的教材课程不比语数英等科目,每天排课"满档",但同一批教材要"服务"多个班级几百上千名学生,使用率高,翻阅频率高,破损情况不容小觑。”学艺中学陈老师说,一学期下来部分循环教材“寿终正寝”,学校基本上每学期结束后便会统一回收,添补新的循环教材继续投入使用。在蕉岭县桂岭学校,有时则因同级多位科任老师同时上课,出现循环教材难以满足课堂需求的窘况,“这时我们只能通过拍照扫描自制PPT进行教学。”吴笑娥反映道。

此外,也有不少科任老师坦言了心中的担忧,他们表示,循环教材涉及的科目主要是音乐、美术、体育等“小门课”,教材循环使用难以保障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小门课”将越发“冷门”。

推广实效各方看法不一

在面临诸多问题的情况下,“教材循环使用”的做法,是否依然有继续推广的意义?老师、家长、学生各自看法不一。

“对学生来说,教材循环能够培养他们节能环保的意识,对学校来说,节省一笔不小的经费,可以更好地添置教学器材和图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张利直言教材循环使用的意义,同时她也坦言,目前教材循环使用的推广过程存在瓶颈,尚且未能实现有效循环。家长陈娟对教材循环使用的做法也表示赞同,她告诉记者,循环教材出于环保的角度,减少纸张资源的浪费,同时教育孩子懂得保护书籍。

而作为教材循环使用的主要群体,不少学生则向记者反映,不少人在使用教材时习惯涂涂画画,教材品相较差。“教材循环使用是一个不错的闲置资源再利用的方式,我有时也会参与社会上一些共享平台"图书漂流"活动,但因教材与图书不同,大多数同学都有在课本做笔记甚至涂涂画画的习惯,会造成部分教材的污损,上课难以集中精神。”学艺中学学生叶瑜说。

新闻推荐

挂灯笼 年味浓

本报讯(记者朱庆强吴丽伶)随着春节的临近,梅城各主要道路、街道、商铺门前悬挂起了灯笼,营造喜庆的节日气氛,街头巷尾的年味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