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远建县以来首位进士 韩元勋:乱世见忠廉 文风传千秋
●傅思林郑文珊/文钟小丰/图
“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纵观古今,唯廉者留其美名。史官者执笔如刀,刻众清官于青卷之上;百姓者心如明镜,印诸廉行在野史之中。在平远县八尺镇凤头村,明末梅州(时称程乡)籍监察御史韩元勋芳名传今,其为人刚正不阿,肃整纲纪,政声卓著,后人广为称颂。
据嘉庆廿五年《平远县志》载,韩元勋生于1608年,明崇祯十年(1637)中进士(丁丑科殿试金榜三甲第238名),是平远建县以来首个进士。其升浙江道监察御史,巡视江苏、浙江等地。崇祯皇帝为韩元勋册封蕲阳王,给一品服俸,赐诸侯宝剑,尤为君国倚重。
近日,听闻韩元勋故居“凤头进士第”得到平远县人民政府重视而加于修缮,欲打造为廉政教育广场,不日即将开放,记者也慕名前往凤头村,谒古迹、访群众,试图进一步揭开明末清初那段关于客家先贤韩云勋及其后世的历史记忆,观古今廉洁,扬廉政之风。
置身乱世坚守清廉
要留清白在人间
“传说韩进士自幼天资聪颖,七岁能与人应对,十七岁考中秀才。之后随他叔父韩谷余宦游江南,三十二岁中进士,诏入朝廷后崭露头角,在崇祯皇帝面前敢于谏言,备受赏识……”聊起韩元勋的故事,如今仍定居凤头村的韩春辉、韩远忠等韩氏族人无不骄傲。然而,回溯明末清初那段改朝换代的动荡历史,锋芒毕露的韩云勋似乎“生不逢时”。
70多岁的老人韩文德讲述了凤头流传的一个有意思的传说:有一年,韩元勋请假回家,饭桌上乡亲们问他朝廷形势何如?他用筷子先夹起餐盘里的蛋黄吃掉,指着盘子无奈地说:“冇黄(皇)净(只剩下,仅有)白”了。足见韩元勋审时度势,早已预见明朝结局。但纵然直面覆巢之危,韩元勋却丝毫未失其为官一任之担当、廉洁奉公之秉性、忠贞报国之赤胆。
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廷国势衰弱,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占领北京,崇祯皇帝自缢煤山,吴三桂在山海关引清兵入关,大江南北战火纷飞。韩元勋潜回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即位建立南明政权。彼时,以宰辅马士英为首的奸臣不思卫国之策,反趁新权初立,结党营私,残害忠良,打着“兴复”“助饷”的旗号在各地压榨百姓、聚敛财富,一时民不聊生。
时任都察院左都察御史的韩元勋不肯同流合污,联合大学士陈方策等人对马士英严加反制,震动朝野。但不久,清兵攻破扬州,短暂的南明政权即告瓦解。1645年6月,唐王朱聿键于福州称帝,改年号隆武。韩元勋被提升为监察御史,继续历巡上下,奖廉惩贪。直至次年8月,明室江山大部陷落,韩元勋单身历险回到家乡平远县。后又联合李士淳等拥明人士力图再举复明无果,最终郁郁而终,享年42岁。
翻阅《潮州府志》《嘉应州志》等史籍不难发现,乱世中,韩元勋虽为官仅十载,廉洁奉公之事迹却可圈可点。据载,1638年,韩元勋任浙江道监察御史,深入苏、浙等地洞察民瘼,惩贪官治污吏,所到之处政绩显著;1644年,朝廷命韩元勋出使琉球,给一品服俸,赐给诸侯宝剑……可惜的是,时值朝代更迭,青史难存,此间更多细节已无从考证。
凤头村老辈人还回忆,韩元勋所遗官袍、宝剑曾被韩氏代代相传,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还供奉在进士第内,此言或是不虚。1939年,时任平远县长朱浩怀有闻韩进士廉洁忠正之风骨,特前往八尺镇凤头村韩元勋故居,亲见其派赴琉球册封使时穿的“一品服”。韩文德也向记者印证:“那袍我小时见过,单记得从房梁垂下来,能触及到地,非常修长华丽,可惜后来生活艰苦,袍与剑早被同族人变卖,不知所踪。”聊及此,现场众人无不惋惜。
时至今日,记者漫步修葺一新的“进士第”,唯有墙面上韩云勋亲笔传世的《韩氏家训》:“家为人根、国乃家藩。家国一体,国泰民安……”这与门外廉政教育广场“坚持以正风肃纪反腐凝聚党心军心民心……”的新时代廉政思想标语遥相呼应,引人浮想,催人励志。
赓续崇文重教乡风
文不惊人死不休
谈及韩元勋其人,为今世津津乐道的还有其学富五车的才气,以及韩氏赓续百年的崇文家风。去年11月,凤头村民为负责修缮打造廉政教育广场的施工队提供线索,竟成功在“进士第”附近掘出十数块楣杆夹石,实乃一大发现。它们虽久经掩埋悉数碎裂,但少许字迹仍可晰辨。经村民理事会成员与记者翻阅《韩氏族谱》查证,此为清嘉庆年间韩氏后人韩恭愈所遗。
值得一提的是,据《韩氏族谱》载,自韩元勋始,韩氏族中考取功名者不下百人,崇文重教之风鼎盛。韩文德回忆说:新中国成立前曾共有9条楣杆立于“进士第”两侧,可惜在“破四旧”时期悉数遭到毁坏,或掩入祖祠黄土之下作为“基奠”,或抛弃至小河江塘中做了“水坝”。
韩元勋一生以“文不惊人死不休”自励。其少年时便文采斐然,曾在17岁徒步从平远九龙庵赴县治(今梅县)参试时,将两天赶考行程中的途经地名串成歌谣传世,其中片段:“功读九龙时日长,七娘催促赴科场。脚踏黄沙齐上路,鸡公报晓稔田庄……”该诗共七言十一句,囊括26处梅州地名,成为今人研究客家文化的第一手材料。
韩元勋在任御史期间,忧心平远、蕉岭两地举子赴京赶考路途遥远,居京应试糜费甚巨,寒门人才难出,便召集二县在京乡人捐资筑建会馆,取名镇平会馆,后改平镇会馆。该会馆至今完好,位于北京市崇文区冰窖斜街15号,是北京最为古老的会馆之一。该馆序文有句 “发箧陈书,寒士亦思崛起;绝裾辅主,英贤尚隔慈帏”,即纪念会馆倡建人韩元勋。
平镇会馆的设立,也带动了平远人功成名就后报答家乡的义举,此后平远县内兴学助教善举甚多。民国十年,平远留京大学生有20多人,多住于平镇会馆,其中广东历史文化名人蕉岭籍丘逢甲,平远籍上将姚雨平,平远籍中将林震、刘时亮都曾在此居住。
相关链接:
韩元勋进士第现状
韩元勋故居坐落在平远县凤头村,2016年被确立为市文物保护单位。该屋面向海拔800米的文笔峰,地处闽粤赣交界。文笔峰南麓有一山岗,古时因绿植不显,赤土裸露,酷似铸铁的高炉,故称“炉形山”,将进士第围裹其中。进士第占地533.76平方米,建筑风格古朴,坐东南向西北,二进三开间,如方框里面工整地画一个“井”字,砖砌杉桁瓦顶。据考证,其原址是韩元勋曾祖滨洲公在此开基所筑茅草屋,其后300多年间,屋子几经拆建,但总体风格得以保留,还遗下黄岗岩门当、石狮子,石雕香炉、木雕花窗等不少文物。
去年10月,平远县八尺镇人民政府为韩元勋故居启动修缮改造项目,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复原门前楣杆夹石等古貌,新增农耕文化展示厅、韩云勋史迹展厅等功能室,并依托门前广场打造平远县廉政教育广场,旨在活化利用名人故居,忆古说今勉励后来者,弘扬传承客家先贤清正廉洁、崇文重教的思想。据负责修缮工作的梅州市译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利红介绍,目前廉政教育广场已基本完成布展工作,主题石刻、楣杆夹石等景观正在加快推进,预计春节后将竣工开放。
新闻推荐
客家公园的梅花相继绽放,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粉色的花海。(高讯摄)盛开的宫粉梅散发阵阵清香,吸引了蜜蜂前来采蜜。(连志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