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之年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步步高 梅州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预期目标为5%以上
广梅产业园作为广州对口帮扶梅州的主战场,着力实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博富能电池有限公司锂离子电池生产车间,工人正井然有序生产产品。
“创新引领慧聚苏区”2020第二届梅州互联网大会召开,旨在推动梅州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数字经济。
-6.0%,这是梅州经济2020年第一季度的增速;-1.9%,这是梅州经济2020年上半年的增速;0.3%,这是梅州经济前三季度的增速;1.5%,这是梅州经济2020年的增速。
梅州经济的累计增速从负增长到不断提速上扬,由负转正,实属不易。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梅州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育新机开新局。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207.98亿元,同比增长1.5%。
以“双统筹”奋力夺取“双胜利”,梅州创造了一连串不平凡的数据: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8万户、总数达30.4万户,分别增长12.2%和7%;全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超25亿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加大,存贷比提高到65.16%;全市8个省级工业园区(含集聚区)实现工业增加值92.15亿元,同比增长3.5%……
培育竞争耐力,增强发展韧性。“十四五”开局之年,梅州经济“上扬折线”如何描点画线,尤为关键。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梅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梅州市市长张爱军就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各项工作进行部署,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奋力谱写梅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南方日报记者黄培强
本版摄影: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
蓄能发力?
狠抓311项年度投资420亿元的重点项目
海铁联运,山海联动。1月30日上午,梅州国际无水港(松棚铁路物流基地)及配套工程开工活动在梅州市梅县区畲江镇梅州国际无水港保税物流园举行。
“这是新时期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件大事、喜事、盛事,标志着梅州狠抓三进一出,服务融入"双区""双城"站上了新起点,开始了新征程。”梅州市委副书记王庆利表示,梅州将切实把项目建设作为实现换道超车、跨越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有力抓手。
经济发展快,要靠项目带。以项目为点,方能串起经济发展线,推动高质量发展。
回望2020年,梅州始终稳投资,狠抓项目申报和建设,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负转正,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11个,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给疫情下的梅州经济,注入新的动力。其中,圣戈班、景田矿泉水、万洋众创城等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动工,王老吉、采芝林等新项目建成投产。
千方百计“抓”项目、积极主动“谋”项目、创新机制“招”项目,仍旧是2021年梅州经济板块的重头戏。
“扩大有效投资,狠抓311项年度投资420亿元的重点项目,带动投资增长。”在梅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上,张爱军在部署2021年工作安排时,将扩大有效投资、狠抓重点项目摆在首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项目为经济后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带来了发展的信心。
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在实现下闸蓄水目标后,项目正加快发电机组安装和其他收尾工作。2021年,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将计划完成投资9.69亿元,全面完成工程初设批复概算总投资。“力争2021年全面完成工程建设,为韩江下游及三角洲地区的防洪、供水再添一份有力保障。”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管理处总工程师黄先廉介绍。
当前,梅州正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深入实施人要进来、新产业要进来、龙头企业要进来、货要出去“三进一出”工程,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注入新动能,为梅州苏区振兴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2020年,梅州迎来了高质量发展平台建设的“高光时刻”。梅州综保区、国际无水港、跨境电商综试区落地建设,积蓄发展动能,同步进行的是梅州“铁公机”的规划与建设。
“目前,综保区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团队已进驻,海关卡口、围网建设正加紧推进,综保区产业发展规划和招商引资政策陆续出台。”梅州综合保税区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杨浩介绍,梅州综保区将重点引进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保税服务企业,同时围绕梅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设立,制定相关措施落实,实现综保区和跨境电商综试区政策的“两区叠加”。
用好平台布好局,梅州在2021年将以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和10个省级产业园为载体,面向“双区”“双城”,加快引进先进制造业为重点的龙头项目,全面探索“企业总部在湾区、生产基地在梅州”“研发孵化在湾区、成果转化在梅州”“生产在梅州、消费在湾区”的产业产品共建模式。
换挡提速?
深化“5311”产业体系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
“厂房基本建成,首条生产线在安装调试。”梅州高新区圣戈班汽车高端玻璃制造项目现场,负责人管春城正对3月底的投产工作进行准备。他说,该项目计划总投资6.2亿元,达产后预计可实现11.8亿元,首期建设汽车夹层玻璃的压制生产线,建成后年产量将达100万片。
相隔不远的梅州市万宝电器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同样是忙而有序。“去年年度计划目标是10万台,实际上整年完成23.7万台。今年的生产目标为40万台。”谈及今年的生产目标,万宝电器制造部部长陆剑华充满信心。
新的干劲、新的目标、新的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产业体系建设,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这是梅州在开局之年表现的发展韧性和发展潜力。
实践证明,构建“5311”绿色产业体系,不断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是符合梅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引,是有力推动梅州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围绕着“5311”产业体系,梅州进行了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2020年2月,《梅州市实施五年实体经济大振兴战略加快构建“5311”绿色产业体系实施方案(2019—2023年)》正式印发实施,提出优化升级烟草、电力、建材、电子信息、机电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培育大文旅、互联网、体育等新兴特色产业,壮大特色现代农业,形成“5311”绿色产业引领梅州高质量发展的格局,努力实现“一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总体目标。
在过去的2020年,一个个坚实的发展步伐再次说明“5311”绿色产业体系给梅州经济带来的活力:不断夯实10个省级工业园,共引进招商项目135个,计划投资646.97亿元;广梅园获评“中国领军智慧园区”,申报国家级高新区稳步推进;平远工业园被认定为省级高新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3家,总数增至242家,新增科创板上市企业1家;嘉元、超华、博敏、塔牌、BPW车轴等骨干企业增资扩产,其中BPW车轴整体税收由上年8800多万元增至1.77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111.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0%,增速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其中,工业用电量中制造业用电量增长4.9%,增速比工业用电量快1.0个百分点。
坚持产业兴市、项目为王、企业第一,不断积聚新的高端增量,加速优化传统存量,梅州在新的一年也提出了深化“5311”产业体系供给侧改革。发展制造业,培育发展特色产业,深耕互联网产业,加快建设产业园区,同时启动县域经济发展新计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财政金融工作。
其中,明确提出2021年梅州要着力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加快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中国电声之都”、汽车零部件主导产业、打造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寿乡富硒食品产业集群、文旅产业集群、大健康产业集群、积极培育互联网和数字经济产业集群等市域产业集群。
开局之年,梅州也将启动县域经济发展新计划。按照规划,结合8个县(市、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逐县编制县域经济发展方案,选准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新改扩建工业园区平台,突出工业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统筹发展现代农业、文旅产业等,加强产业项目滚动储备、实施,形成县域经济发展赛龙夺锦生动局面。
创新引领?
争取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0.35%
最高补贴75万元!梅州重金招才,计划引进博(硕)士1341人!
在2021年首月,梅州发布了《梅州市2021年引进博(硕)士等急需紧缺人才公告》,进一步集聚更多优秀人才来梅工作、创新创业,切实提高梅州市人才队伍的核心竞争力,同步重磅推出“黄金八条”,即《梅州市加快引进博士人才八项措施(试行)》,意义何在?建设人才高地。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高质量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这恰恰也是梅州在努力补齐的短板之一。
不逃避问题,从问题出发。2021年,梅州提出落实“人才新政20条”,重点解决人才房问题,实施“扬帆计划”“急需紧缺人才引进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重点引进一批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同时,用好院士工作站和人才驿站,务实开展技术指导、项目合作和技术成果转化,强化本土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技师队伍培养,实施广梅园“1+5”人才政策,努力打造产业人才交流基地。
在过去一年,梅州科技创新呈现新气象:梅州市农林科学院完成重组整合;广东省科学院梅州产业技术研究院落成启用;广梅产业园获评“中国领军智慧园区”;平远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高新区;新增1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新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2家,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比例提高到38%。
但这并不能完全支撑梅州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与目标,与周边城市相比,梅州有差距,也有发展的潜力与动力。
“我们目前正与兰州大学物理与技术学院合作,生产的各种类型金属软磁磁芯已被广泛用于通信、新能源、航天航空、国防军事等行业,用户涵盖了全球多家新能源、通信、家电、电动汽车知名品牌企业。”梅州市瑞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丘庆荣介绍,新项目的建成投产,不仅使该公司摆脱只生产磁芯,磁粉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还将助力瑞冠新材料成为行业领先企业,成为企业向“高、精、尖”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起点。
时隔17年再添省级高新区,平远县产业转移工业园区获认定为省级高新区无疑是给梅州经济的创新注入新的动能。“我们将借助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利用广州市南沙区对口帮扶的机会,到高校、科研机构商讨合作方案,探索合作机制,用他山之石打通本地企业在高新技术方面的发展瓶颈。”平远县工业园管委会主任凌来泉介绍说。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持续抓好科技创新和动能转换。2021年,梅州将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新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
“围绕梅州区域生态和产业发展布局,找准定位、凸显特色,致力将省科学院创新资源优势与梅州产业发展优势有效嫁接,实施对产业的精准技术服务、推动高新技术成果在梅州转化落地,为梅州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日前,广东省科学院梅州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梅江区东升工业园落成启用。广东省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廖兵表示,梅州产业技术研究院已成功孵化两家科技型企业,正在积极对接益生菌发酵健康饮品、激光医学成像等6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计划用3年时间孵化科技型企业20家以上。
狠抓创新驱动,力促发展“换道超车”,梅州正鼓励企业与重点院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争取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达到40%。探索建立铜箔、印制电路板、电声、稀土等行业创新联盟,提升产业链协同创新水平。2021年,计划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群体,新培育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加大科研投入,争取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提高到0.35%。
相关
梅州高质量发展背后的“助推器”
2020年,梅州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11个。圣戈班汽车高端玻璃制造、景田百岁山矿泉水、万洋众创城等一批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动工,塔牌水泥二期等技改项目如期完成,广药王老吉、采芝林等新项目顺利投产。靠的是什么?关键还是在营商环境。
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开局之年,梅州经济发展第一步该怎么迈,才能有效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还是在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坚定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一环。
牵住营商环境综合改革“牛鼻子”,梅州深化“放管服”和“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深入开展“暖企”行动,2020年全省营商环境试评价居粤东西北首位,城市政商关系健康总指数位列全国292个城市第43位,居进步最快城市榜首。在“客都人家”、圣戈班等项目上,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梅州速度”,初步实现“梅州服务、天天进步”。
梅州服务,永不止步。2021年,梅州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一方面,落实减税降费助企纾困政策,千方百计保企业,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快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推行“证照联办”改革,探索商事登记确认制试点。
另一方面,深化审批制度改革,优化企业投资项目、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和审批服务便民化。加快数字政府建设,实施“粤系列”移动应用触达工程,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同时大力推行承诺制,完善失信约束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提高“信用梅州”建设水平。坚持推行政企“双月”沟通座谈机制,进一步打响“梅州服务天天进步”品牌。
新闻推荐
匿名读者:请问可以补填2021年学考试卷类型吗?梅州市教育局:2021年春季高考已于1月8日结束,考生的答题卡已送省教育考试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