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区长沙镇残疾人联合会专员梁旭华 爱岗敬业老黄牛 折翼天使守护者
梁旭华正在检查残疾人“两项补贴”落实情况。梁时禹摄
早上8时20分,梁旭华骑着摩托车,准时到达梅江区长沙镇行政服务中心的门口,停车、开门、落座、打开电脑,一天的工作开始了。提前10分钟到达上班地点,这个习惯梁旭华坚持了7年,即使腿脚受伤也未曾影响他到达的时间,甚至未迟到一分钟。
梁旭华是梅江区长沙镇残疾人联合会专职委员。在同事眼中,他是爱岗敬业的老黄牛;在长沙镇残疾人群体的眼中,他是充满爱心的知心人。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兢兢业业的基层工作者,曾是湖南大学计算机系的高材生。
“我是残疾人,曾经接受过许多人的帮助,对残疾人生活的不易更能感同身受,所以我也要帮助残疾人。”为何要选择在基层为残疾人服务?这是梁旭华给出的答案。“我希望能尽绵薄之力为残疾人的事业作贡献,维护残疾人的利益,让残疾人也能感受到更多人间温暖。”梁旭华说。
●南方日报记者梁时禹通讯员黄琦
大“学霸”
不屈不挠高分考上大学
着装朴素、脸上的笑容质朴而纯粹,这是梁旭华给记者的第一印象。“也许服务残疾人久了,慢慢儿说他们更容易明白福利政策、办事规则,最重要的是能够让他们感受到温暖。”梁旭华说。
今年52岁的梁旭华也是一位残疾人,成长经历与工作经历使他更能理解残疾人的心理。“相较于普通人,残疾人的内心会更敏感,需要给予更多的耐心和关怀。”梁旭华说,“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身边人的耐心和鼓励给了我很大的动力。”
梁旭华是长沙镇上罗村人,出生10个月时便患上了小儿麻痹,导致左下肢残疾,父母四处求医也未能将他的小儿麻痹的后遗症完全消除。“从我有记忆起,我走路便是一瘸一拐,左腿使不上劲儿,我知道我和别人不一样。”每当上体育课,看着别人在操场上踢球、奔跑,坐在操场边的梁旭华总是会投去羡慕的眼光。“那时特别希望自己能够和别的小朋友一样能够拥有健全的双腿,可以自由地奔跑。”梁旭华说。
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加之家境状况并不优越,梁旭华将对双腿健全的渴望转化为读书的动力。他努力学习,相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1987年,梁旭华以优越的成绩被梅县高级中学录取。
从村里到城里,来回需要花费10元钱,乘坐将近1个小时的中巴车才能回到家,那是梁旭华将近1个月的生活费。为了多花些时间学习,同时减轻家庭负担,他经常是两个月才回一趟家。“在生活上,我的舍友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他们知道我行动不便,经常帮我打好午饭和晚饭,接好热水,有些时候还帮我洗衣服。”梁旭华说。
梁旭华最好的一门功课是化学。闲暇时,他常常坐在教室内仔细钻研化学题目,一想便是一个下午,有时还与老师共同探讨题目的解法。
自身的努力加上同学的关怀,梁旭华发挥出色,以642分的高分考取湖南大学机械系,之后又转专业至计算机系。“上世纪90年代,我们残疾人上学并不容易,招收残疾人的学校并不多。本来打算去嘉应学院读会计,后来学校老师告诉我,我已经被湖南大学录取。”说到这里,梁旭华眼里多了几分笑意。
除了努力,长沙是梁旭华学生生涯的又一关键词。“小学到中学在长沙镇就读,大学在长沙市就读,我与长沙有着别样的缘分。”梁旭华笑道。
老黄牛
推动评残工作“送货上门”
梁旭华的日常工作是为残疾人发放专项补贴、普及福利政策,有时还需要下乡入户,为不方便出门的残疾人提供上门服务。在同事眼中,梁旭华就像老黄牛。“工作中的梁哥既耐心又细心,他注意观察,为我们优化残疾人工作提了不少宝贵的建议。”长沙镇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钟梅君说。
为重度肢体残疾人以及精神病残疾人评定等级(简称“评残”),是梅江区残联的重要工作之一。过去,评残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不少人因条件不便而放弃,导致他们享受不到许多相关福利政策。“以往,评残需要残疾人的亲朋好友将他从村里带到市内相关机构进行等级评定,像下罗村的人出去一趟需要耗费将近1个小时的时间。”梁旭华深知外出评残的不易。
在一次入户过程中,一名残疾人向梁旭华道出了不愿意评残的原因。“他告诉我,自己不认识回家的线路,家里只有一个年轻人。到市里评残比较困难,又不想麻烦别人,就干脆放弃了。”梁旭华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们还走访了几户精神残疾的人家,要他们出门评残,几乎不可能实现。”
梁旭华决定,向梅江区残疾人联合会反映这一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为残疾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最好的解决办法,便是将评残工作"送货上门"。我将意见向区里反馈之后,得到了区领导的大力支持。”梁旭华说。
经过努力协调,梅江区的评残多了一种方式:上门评残,难出门的残疾人不需担心因条件不便而不能评残。“如今评残,镇残联会提前搜集好需要评残的人的信息上报,然后由区残联联系工作人员,下乡入户为人评残,方便了许多。”
在梁旭华以及长沙镇残联其他工作人员的努力下,长沙镇37名肢体残疾和精神残疾的人有了“残疾人证”,生活质量有效提升。残疾人家属无不感谢这位基层工作者,称他为知心人。
长沙镇大密村精神残疾患者老余的家属,便是其中的一个。“工作人员上门来为老余做鉴定的时候,我们才发现老余的身份证早已过期,然而老余一直不肯去申办新证。多亏了梁哥和长沙镇多位干部的帮忙,让我们能够拿到新证,申领到残疾人专项补贴,非常感谢他。”老余的家属说。
贴心人
帮助有劳力残疾人就业
残疾人想要就业有多难?即使是985大学毕业的梁旭华也曾受过不公的待遇。“大四即将毕业时,我在广州黄埔区某家外贸公司找到一份与计算机相关的工作,试用期2个月,月薪1500元。”梁旭华说,当时他有两个选择,除了上述的工作之外,还可以选择回到长沙镇水泥厂工作,水泥厂开出的月薪为100元。
本以为能够靠这份工作在广州安家,而事实却相反。临近转正期,梁旭华突然被公司告知他被辞退了。“领导说,我并不适合这份工作,让我再找其他更适合的工作。”工作未出错,与同事关系良好,自己为什么会被辞退?梁旭华自己也想不明白。忠厚老实的他回到了长沙镇,在镇水泥厂工作。
而这件事却在梁旭华的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帮助有劳力残疾人实现就业成了他心中的一个愿望。“所以,我到长沙镇政府工作之后,积极帮助镇里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找工作,实现自给自足。”梁旭华说。
他常常留意相关的人才招聘网站,遇到特殊招聘工作会记录好。时刻关注梅江区定期开展的就业培训,并努力为镇里的残疾人争取名额。
小李是长沙镇小密村人,先天性疾病导致他说话和行动比常人要稍慢些,属于轻度残疾。“我可以做很多工作,比如包装农产品、种植等。但是许多工厂得知我是残疾人之后,拒绝了我的求职要求。”小李说。
一次,长沙镇开展就业培训,培训内容是关于如何经营宵夜档,梁旭华便安排小李参加培训。随后,小李在村内开起了一家烧烤店,生意不错。“现在,他和同村的一名女生正在交往,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小李的经历让梁旭华感到欣慰。
在服务残疾人的道路上,梁旭华越走越远。如今,他正在学习与康复相关的知识,教镇里的残疾人们如何运动,保持身体健康。“许多残疾人也是贫困户,因残致贫。如今生活好了,家庭也渐渐富裕起来了,我们需要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家庭关怀和帮助,才能让他们感受到小康春风。”梁旭华说。
离开长沙镇时,已是中午12时半,梁旭华拒绝了其他同事就餐的邀请,匆匆赶往停车场。“不好意思,我已经习惯了中午回家吃饭,妻子在等我。”梁旭华说。
下午2时20分,梁旭华又准时出现在长沙镇行政服务中心的大门前。
新闻推荐
梅江区金山街道虹桥安全文明小区改造基本完工 旧小区新面貌 老居民新生活
●本报记者江婵家住梅江区虹桥安全文明小区的居民们没有想到,建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旧楼房,在新的一年迎来了焕然一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