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贤程旼(上)

梅州日报 2021-01-16 08:48

◆陈耀宗

在上古时代,在一千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曾经出现过一位从中原地区南迁入粤,以传播中原文化为己任的重要人物——客家文学开山鼻祖、世界客属名贤、广东古八贤之一程旼。

奇人奇才

客属先贤程旼是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追溯程旼颇具悬念的人生风雨历程和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可谓源远流长。

公元419年农历八月(东晋恭帝司马德文元熙二年己未),正是中秋之夜,在江西鄱阳湖地区筷子巷程氏家里,一个男婴伴随着十五圆圆的月亮呱呱落地了。

程旼出生前,祖父一直在朝廷做官,程旼出世后不久,祖父考虑到年事已高,便把官职辞掉,回归故里,一心一意栽培孙子早日成才。程旼不但生于官宦之家,而且生于书香世家,祖父嗜书如命,特别推崇春秋时代鲁国学者孔子的儒家思想,对孔子这位儒家创始人提出“仁者爱人”的观点和思想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程旼三四岁的时候,祖父就教程旼读书识字,向他灌输“仁”“义”“礼”“和”“道德”“诚信”的思想。在祖父的熏陶和影响下,在程旼幼小的心灵深处,刻下了儒家思想的烙印。在祖父言传身教下,读《易经》《书经》《诗记》《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成了小程旼每天的“必修课”,其中,他最喜欢《春秋》,有些段落和章节居然背得滚瓜烂熟乃至只字不漏。等到七岁入私塾学堂时,更是表现出超乎常人的天赋,无论多难读、多晦涩的书,他都能过目不忘,而且能题诗作对。一时间,“神童”“奇才”的美誉,让程旼的大名传遍四乡八邻。

人们不但称程旼为“神童”“奇才”,而且称他为“奇人”。传说程旼11岁那年,他跟着大人们入山玩耍,不想,途中突然遇上一头老虎。任凭怎么驱赶,可老虎就是横亘在路中央纹丝不动,且双眼露出凶光。正当大家感到害怕准备掉头“打道回府”。这时走在后面的小程旼三步并作两步来到老虎跟前,只看了那头老虎一眼,老虎便突然大惊失色,双眼也变得温柔起来,乖乖地给众人让路,然后低着头钻入茫茫密林中。后来,这个谜一样的传奇故事让人们广为传诵,并成为一段历史佳话。

16岁那年,程旼可谓双喜临门。由于程旼苦读《五经》,尤其对《春秋》一书更是进入如痴如醉的境界,他终于学有所长,是年金秋时节,程旼赴京应试,得中礼(记)经魁。冬天的时候,在父母的作主下,程旼与当地名门小姐夏氏喜结连理。几年后,程旼和夏氏有了“结晶”,先后生下三个儿子:长子伯材、次子仲材(杉)、三子季材。

结婚之后,程旼发奋读书,认真研究天文、历史和儒家学说等,终成大器。25岁那年,程旼一举成名,被选为官拜四品的宋史学士(类似于后来的翰林学士),在建康(今南京)任职。这一职位实际上是专门照料皇帝及其子女读书,足见朝廷对程旼的提携和重用。

寻找桃花源

自当上宋史学士以后,程旼一直忠心耿耿照料皇帝及其子女家属读书。因程旼敬业、认真、勤勉、严谨,加上才学渊博,博通经史,所以他深得朝野上下赞誉,从而使他成为享有盛誉的一代宗师。

程旼原以为会一直过上安稳日子,没想到,天下不平静。由于南朝刘宋与北魏相互对峙,从而引发连年的战事,造成民不聊生。这是外部战乱。而在刘宋统治集团内部,生活日益腐烂,为争权夺利同室操戈,骨肉相残,钩心斗角,相互倾轧、排挤、打击、惨杀。内忧外患,战事频繁让整个社会更加多灾多难,更加动荡不安。

程旼36岁那年(即公元451年)正月,宫廷发生政变:文帝不顾伦理道德和血肉之情,将同胞弟弟义康杀掉。两年后的2月,历史的悲剧再次重演,太子刘劭杀死文帝自立为皇,仅仅过了才三个月,武陵王刘骏讨杀刘劭自立为帝。到南朝刘宋孝武帝刘骏执政时,天下更加不平,社会秩序大乱,连年旱饥,一升米要数百银两,百姓四处流浪,饿死甚多,让人惨不忍睹,国内社会矛盾日益扩大、恶化。为摆脱被压迫、被奴役的枷锁,于是,农民不断揭竿而起,起义风暴烽烟四起。而面对外敌入侵,当朝孝武帝刘骏却表现出软弱无力、束手无策。

这一切都让程旼感到忧心忡忡。血气方刚、忧国忧民的程旼彻夜未眠。经过深思熟虑,他奋笔疾书,鲜明地提出自己的治国方略:“对外应以"和",对内应以仁治国。”有知己朋友看了他的“治国方略”后,不由替他担心起来:“你这是犯颜直谏,说不定会得罪圣上,反遭引火烧身。你这是何苦呢?别那么傻了,千万不要上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明哲保身为好!”

刚直不阿的程旼并没有听劝,而是我行我素直言进谏,上书朝廷。

当朝刘宋孝武帝是个有名的昏君、暴君,且生性多疑,看到程旼的奏折,暴跳如雷:“区区史学士,居然想参知政事,是不是想篡权夺位?”

见上书朝廷毫无音讯,程旼并不甘心,后来他又多次上书,直言自己的治国主张。这下子,孝武帝龙颜大怒: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他拿起朱笔准备下诏杀掉程旼。好在程旼在朝野内外口碑甚佳,皇帝身边的几个有良知的大臣纷纷出面希望刀下留人:“皇上圣明,程旼可是个大大的忠臣,万万杀不得啊!”

念及程旼的祖父、父亲曾在朝廷做过官,程旼又是个忠臣,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加上程旼又是首次冒犯,孝武帝不由动了恻隐之心,于是破例开恩赦免了程旼的死罪。

夜深人静,程旼孤灯一人坐在书斋里,想到自己一腔热血忧国忧民报效朝廷,因为进言直谏,险些丢了脑袋。男人有泪不轻弹,从不流泪的程旼不禁潸然泪下。他感到灰心失意、精疲力竭,不想再卷入政治漩涡中,他决定远离官场,甘当布衣过平平淡淡的生活。

时过不久,程旼主动向朝廷提出辞官回归故里。皇上先是虚情假意地挽留了几句,但见程旼去意已定,便来了个顺水推舟,批准了程旼的请求,并下拨了一大笔银两权作程旼日后的生活费用。

于是,公元463年冬,程旼辞官不做,带着家眷从建康(今南京)回到鄱阳湖地域筷子巷隐居。

作为文人,程旼钟爱人间清净,他一直憧憬着能过太平盛世、休闲、平静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愿望是美好的,却无法实现。程旼回归故里的第二年,即公元464年,孝武帝就病死了,孝武帝一死,国势衰危动乱,百姓的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他终于下决心隐居迁徙远走他乡,寻找世外桃源。可是社会如此动荡,迁往何处呢?逆长江而上吧,显然是下下策,因为当时中原地方战乱频繁,加上天灾、饥荒等;往北走吧,也行不通,因为此时北方早已成了硝烟弥漫、尸横遍野的战场;朝东去吧,却是茫茫大海,此路亦不通;如果向西南(今云南、贵州、四川)地区迁徙,恐怕也难以安身,因为其时,西南地区是少数民族地区,统治阶级有意制造事端,且积怨殊深,加上迟迟未能开发,经济非常落后。看来,这几条路几乎全部被堵住了。权衡来权衡去,程旼觉得别无他路,唯有往南迁徙才是上上之策,在他想来,南方地理条件特殊,地处偏僻,交通阻塞,毫无战乱,统治阶级也鞭长莫及,是最理想的隐居之地。

于是,公元466年秋(即刘宋明帝刘彧泰始二年丙午),作为领头人的程旼率领全家包括妻子夏氏、儿子媳妇等部分族人,在配足了马匹、船只和粮草后,含泪离开生他养他的鄱阳湖地区筷子巷。他们水陆两路兼程,逆赣江、贡水,攀山越岭,风餐露宿。南方地区低温、多疫瘴,水土又不服,自然条件和意外事故特别多,让他们饱受煎熬。一路上,程旼一行频频遭到强悍土著的骚扰、掠夺,弄得担惊受怕、元气大伤,损失惨重。他们栉风沐雨,颠沛流离,饱尝了无尽的酸甜苦辣,先后辗转几千里,经赣南入粤,最后来到南海义安郡、海阳县东北(今梅州市平远县坝头振东村)。

尽管一路艰辛,但当程旼一行踏入这块土地时,眼前的画面让他心情豁然开朗起来:这里地处偏僻,山青水秀,土地肥沃,水草丰满,一条清澈碧绿的河水(今坝头河)如玉带般向东北逶迤而去。而且,程旼发现,这里交通比较便利,以水运为主,从这里出发沿水路乘木船可直抵潮汕平原,信息比较灵通。这是避祸、隐居、繁衍的世外桃源,是荒漠中的一块绿洲。用今天的话来说,这是一块尚未开发的地方,是一张白纸。望着眼前山美水美如诗如画的景象,程旼不由心潮澎湃,久久难以平静。难道自己就此沉沦、隐居?不,绝对不能就这样自暴自弃,要振作精神,成就一番事业!刹那间,一种“报效朝廷,报效国家,服务百姓”的信念在他的心中油然而生。他要在这块处女地上开垦、播种、耕耘、收获,要在这张白纸上描绘最新最美的图画。

很快,程旼举家和部分族人在位于海阳县东北的山旮里(今广东平远县大柘镇坝头振东村,俗称官窝里)长期定居、繁衍生息,代代相传。从此,程旼一系在这块史称百越之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从而使程旼成为历史上中原地区汉民南迁入粤的客家先祖。后来,这里也成了以程旼姓氏命名为程乡县(古梅州)的发轫之地和客家民系的繁衍之地以及客家人的大本营之一。

新闻推荐

2020年前11个月平远累计投资41.08亿元 加强项目储备能力 提升发展后劲

本报讯2020年以来,平远县通过实施“乡贤回归投资兴业”工程、出台优惠政策、优化服务质量等措施,着眼于引进新项目、大项目...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