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经典美食品牌 擦亮“蕉岭三及第”名片

南方日报 2021-01-15 06:48

通过近几年的深耕推广和“客家菜师傅工程”打造,“蕉岭三及第”已成为“世界寿乡富美蕉岭”最具特色的一张美食和文化名片。林文虎摄

畅享“蕉岭三及第”电视大赛决赛现场,选手们展开激烈的对决。

蕉岭融媒体中心供图

位于新铺镇的蕉岭县“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展示体验培训馆。

汪敬淼摄

“早上一碗三及第,上班工作有活力”。通过近几年的深耕推广和“客家菜师傅”工程打造,“蕉岭三及第”已成为“世界寿乡富美蕉岭”最具特色的一张美食和文化名片,也成为实践和推进乡村振兴、就业创业和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

持续举办电视大赛发展“三及第”品牌

摆台备料、开炉煮水、入锅烹制……赛场上,参赛组合在规定的四个比赛环节中,现场比试“底汤”“配菜”“蘸料”以“烹调”的厨艺水平,最终评选出最佳“色香味”金奖、银奖、铜奖,以及创新创意奖、文化底蕴奖、网络人气奖、优秀奖等奖项。

日前,蕉岭县在丘成桐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三元及第·自在寿乡—畅享“蕉岭三及第”电视大赛决赛,三及第再次成为寿乡热门话题。“县里连续举办电视大赛对于传承推广"蕉岭三及第"非常有意义,这么多厨师现场参赛交流,对于提高技艺很有必要。”获得本次大赛最佳“色香味”金奖的森态源组合代表表示,借助电视大赛这个平台,还可以让更多人知道并品尝到正宗的“蕉岭三及第”,让“三及第”的品牌进一步创新发展。

据悉,作为“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的蕉岭实践和推进乡村振兴、就业创业的重要举措,蕉岭县联合市广播电视台连续三年举办梅州市“蕉岭三及第”电视大赛,进一步激活“蕉岭三及第”文化资源,弘扬当地饮食文化,树立行业规范化标准,延伸健康旅游养生产业链条,推动“蕉岭三及第”走出梅州,走向全国。

活用体验培训馆培育多层次客家菜人才

依托石窟河寿乡画廊精品线路,在蕉岭(新铺)乡村振兴创业第一站建成蕉岭县“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展示体验培训馆,以立体展览形式,将寿乡富有特色的饮食风俗和饮食文化呈体系化展示在游客面前,现已成为公益性的热门“打卡点”。

蕉岭县餐饮协会的人员表示,这样既让游客走近蕉岭美食,也借助该平台吸引、发展、培育多层次的客家菜人才,尤其是名师名厨的推广,让本土的客家菜更加深入人心。

馆内曲折回环,布置了“蕉岭三及第”、名厨名师、蕉岭名店、八镇名菜、粄食文化、益县益民、长寿食材等10多个展区,重点展示推出了以“蕉岭三及第”、梅菜扣肉等为代表的“蕉岭一桌菜”。其中,“蕉岭三及第”展区巧妙地将“蕉岭三及第”的制作技艺以图、文、土灶实景和视频结合的形式进行立体诠释,勾起记忆中的乡愁,激发参观者对认识了解客家菜的兴趣和动力,感受蕉岭客家饮食文化的魅力。

“展示体验培训馆为全县厨师们提供了交流、展示、培训的平台,大大促进了蕉岭客家菜及餐饮行业的发展。”蕉岭县餐饮协会负责人梁伟龙介绍,现在正充分依托展示体验培训馆平台,组织全县名厨名师多交流和培训,努力在传承文化基础上实现特色创新,不断做强寿乡特色美食文化品牌。

与此同时,蕉岭县正以培训和就业创业服务为载体,通过打造培训基地、举办厨师技能培训班活动等方式,传承以“三及第”为主打的系列客家菜历史文化精华和精湛技艺,全面发展和培育多层次的客家菜人才,推动蕉岭客家菜特色化、品牌化和产业化。

创新推广形式做好非遗文化传承

走进丘成桐国际会议中心一楼,不少游客围在“蕉岭三及第”展区仔细端详,在光、电、声交汇中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我们通过图片、实物、数字视频等光电声形式活态展示非遗文化,初步形成完整的县级非遗文化展示体系,推动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再上新台阶。”蕉岭县文化馆馆长陈桂峰介绍,“蕉岭三及第”作为广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此得到了全面、立体的呈现。

从蕉岭县文化馆获悉,“三及第”起源于清末。清朝状元林召棠深知读书人的渴求与梦想,用肉圆、牛肝、猪粉肠做成一种名为及第粥的美食,借以抚慰天下读书人。后来,蕉岭士子在此基础上借鉴和吸纳,因地制宜改良,用猪脊顶肉、猪肝、猪粉肠为食材,煮成汤,变成了今天的美味“三及第”,到现在世代相传已有近200年的历史。

为更好宣传、推广“蕉岭三及第”,做好非遗文化传承,蕉岭县通过制定“蕉岭三及第”宣传小册子,创办“寻味蕉岭”专栏节目,打造“蕉岭县寻味美食旅游线路”,开展第三届“蕉岭三及第”电视大赛暨征文、短视频征集大赛等方式,进一步打响“蕉岭三及第”美食文化品牌,有效推动“粤菜(客家菜)师傅”工程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

廖静宜祝银清林剑湧

汪敬淼丘林强

新闻推荐

敬畏生命 “醉”美守护

为强化党建引领,不断加强党建和业务的互相融合,梅州市人民医院各党支部紧紧围绕医院中心工作和岗位实际,深入开展“一支部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