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铸盾 护佑安宁 致敬人民警察,致敬他们的奉献担当
●本报记者叶惠玲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打击罪犯,他们冲在一线;巡逻防控,他们守护平安;哪里有困难,哪里就能看见他们的身影……他们是人民警察,是和平年代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队伍。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他们功不可没。
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21年起,将每年1月10日设立为“中国人民警察节”。“110”这再简单不过的3个数字,是人民群众遇到危难时最先想到的选择,也是人民警察在群众心目中最生动的符号。这是荣誉,也是使命。日前,记者走进警营,通过倾听身边的警察故事,展现兴宁公安队伍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激励全体民警和广大人民群众,为共同实现“平安兴宁”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不懈奋斗。
何旭东:执笔为枪诉“警”彩
用短笔当长枪,把键盘做阵地,这就是现任兴宁市公安局指挥中心副指挥长何旭东的工作日常。2007年,25岁的何旭东考上了兴宁市公安局。穿上警服的他,被安排从事宣传、文秘工作,多数时间与材料、文件打交道。这一干,就是十多年。
时刻保持“冲锋陷阵”的姿态参与随警作战,是何旭东之前的工作常态。面临险境的情况,并不少见。“有几次,和同事赶到现场,才发现疑犯手中有枪。”但为了第一时间获取宣传素材、最大限度还原事实真相,他也顾不上多想就跟着冲在了最前头。“当时为了拍照没有想那么多,等到行动结束之后才发现自己的衣服都被汗水湿透了。”他笑着跟记者讲起以往的经历,那语气好像是在讲别人的故事。正因为如此,在过去十多年的从警生涯中,不管在抓捕现场、抢险救灾,还是在活动安保、节日巡控中,均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枯燥烦琐,写材料有时更是让人焦头烂额,头发都掉了不少。”前几年,何旭东的工作内容重心从宣传转移到了秘书、调研方面,谈到现在的工作,何旭东笑着“抱怨”,话语中却也掩饰不了对这个岗位的热爱。为了写好材料,他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学习提高业务知识,从文字功底薄弱的门外汉逐渐成长为同事公认的“多面手”。如今,他年均撰写各类材料达到300多篇。
何旭东的妻子余文苑是一名乡镇基层干部,2020年1月,面对春节安保部署和疫情防控工作,夫妻二人均放弃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把9岁的儿子交予老人照顾,分别一直坚守在战“疫”一线,默默践行着“疫情不退,我们不退”的誓言。
彭思元:铁血刑警柔情汉
他,是让案件真相大白的侦查高手;他,是让黑恶势力闻风丧胆的刑侦硬汉。从警21年,兴宁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教导员彭思元,始终扎根打击犯罪第一线,特别是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不惧黑恶、不畏艰难,全身心投入到这场斗争中,为守护梅州、兴宁安宁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最怕晚上10点后手机响。”彭思元告诉记者,刑侦民警因其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往往需要办案民警第一时间投入案件侦办。晚上手机响了,基本就意味着有案子,基本就不用睡了。“还有休假的时候,手机一响,假期就泡汤了。当然休假的时候,如果遇到有案件发生,自己也会犯"职业病",忍不住上前帮忙。”彭思元笑着说。
刑警处在打击犯罪第一线,时刻都要面对流血牺牲和无法预知的凶险。在彭思元参与的抓捕行动中,几乎每一次他都冲在第一线。经历上千次抓捕,彭思元多次和死神擦肩而过。特别是有时需要押解患有艾滋病、肺结核、疥疮等传染病的疑犯,彭思元也不嫌弃。但这些事,在妻子吴文苑面前,他却从不主动提起。
“干我们这一行的,真的很需要家里人的支持。有时候遇到危险的情景,比如说持枪的嫌犯,都不敢跟妻子提起这些。”彭思元告诉记者,等事情过了一段时间后,他才敢在不经意之中告诉妻子。
荣获“全省优秀侦查员”,个人二等功2次,个人三等功1次,嘉奖多次……这是彭思元给人民交出的答卷。成绩的背后是鲜为人知的艰辛,在彭思元的心中,工作永远是第一位,辖区哪里有刑事案件发生,哪里就有他的身影。警情即命令,不管在哪里,他心里时刻装着案子,有时走在路上,一个熟悉的面庞闪过,他都会退回确认是否为某个案件的嫌疑人。有人说,这是职业病。在彭思元看来,案发现场的抽丝剥茧、千里缉凶的惊心动魄已经成为他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陈胜涛:交通安全“守护人”
“第一个属于你们的节日,打算怎么过?”
“站好岗位,就是过节。”听到记者这么问,兴宁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大队长陈胜涛笑着说,设立警察节,是一件非常骄傲与自豪的事情,但对于他们来说,过节,和他们度过的其他周末没有太大差别。
路面就是陈胜涛的“主战场”,自担任现职来,陈胜涛便带领全队民警、辅警,认真做好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几年前,兴宁很多摩托车驾驶人上路都不习惯戴头盔,为了让群众真正把“戴好安全头盔,文明安全出行”记在心里,陈胜涛出了个主意:开展驾乘两轮摩托车不戴安全头盔专项整治行动。被查获的未戴安全头盔的摩托车驾驶人,将要求其观看警示教育片半小时、戴红袖章协助交警执勤半小时、抄写宣传资料提高安全意识,登记姓名、单位地址、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关注兴宁交警宣传微信公众号后,给予罚款200元,记2分的处罚。“这样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目的是让当事人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既知道违法的原因及危害,又明白今后该怎么做,进而提升交通参与者的遵纪守法意识和行动自觉,共同维护良好的交通秩序。”陈胜涛说。
实践证明,效果是可喜的。近年来,兴宁驾乘两轮摩托车戴头盔率明显提升,涉及摩托车的交通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明显减少。此外,陈胜涛还带领交警严厉打击假牌套牌假证违法行为,大力开展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减量控大2020”专项行动,努力推动道路交通的社会综合治理水平,有效缓解兴宁交通拥堵。正是在陈胜涛的带领下,兴宁交通事故死亡人数逐年下降,道路交通秩序明显改善。
工作在交通管理工作的第一线,陈胜涛见证了各类因不遵守交通规则而造成的交通事故。他说:“希望每一位交通参与者都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共同维护安全文明、良好顺畅的交通环境。
曾俊杰:平凡岗位护平安
在兴宁公安队伍中,与群众接触最多、距离最近的要数基层派出所民警,他们的工作繁杂而琐碎:调解纠纷、入户走访、侦破案件……从派出所民警到刑警再回到基层派出所,现任刁坊派出所所长的曾俊杰变了,又似乎没变。变的是业务能力更强了,不变的是那颗依然捍卫群众利益,为民服务的初心。
“每当破获一宗案子,解决一件群众难事,都会有欣慰感,这是其他职业感受不到的。”曾俊杰满是骄傲地跟记者说,群众有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警察,就说明了人民警察在百姓心中的威信极高,那是一种难以形容的荣誉感。2017年4月因打击电信诈骗工作成绩突出,曾俊杰还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
从事了10年刑侦工作的曾俊杰跟记者介绍,比别的基层民警多了刑侦经验的他,如果辖区内发生有案件,如何快速规范地收集证据,对他来说并不是难事。正因为如此,刁坊辖区内发生的案件都能极快地得到解决。此外,曾俊杰还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无私地把他的经验传授给所里的民警。
“基层民警跟刑警最大的不同,就是基层民警解决的大都是群众家门口的事,也是一个磨炼意志的地方,因为群众的事情都很琐碎,需要极大的耐心去解决。”曾俊杰告诉记者,刁坊派出所一共有9个民警,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人员压力还是挺大的。
“我的猫丢了,可以帮我找一下吗?”刁坊派出所接警处不单处理各类刑事、治安案件,也处理群众求助,调解家长里短。“尽管有些求助不属于我们的职责范围,但还是希望能够帮老百姓解决问题,所以能帮的都会帮。”曾俊杰补充说。
“做警察,你的家人支持你吗?”面对记者的提问,曾俊杰顿了顿,说:“正是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我才能心无旁骛安心工作。我非常感激他们。”曾俊杰坦言,他最想感谢的便是妻子,一直支持着他走这一条路。
记者手记
理解,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支持
“白加黑”“加班”“不休息”“高压”……这几个词是记者在采访中对人民警察这份职业最深切的感受。可是,他们却对此已经习以为常,虽然口中“抱怨”,却没有不满。
幸而有你。时至今日,“有事请找110”已经深深烙印在国人心中。“110”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的数字,它代表的是危急时刻的信赖,是无时无刻的安心。而支撑“110”的背后,是中国千千万万的人民警察。1月10日,梅州、兴宁公安机关举行升(挂)警旗仪式、重温《人民警察入警誓词》等多种多样的活动,迎接属于自己的节日。不过,在这样一个节日,警察们都说,会继续坚守岗位,更好地履行职责。因为车水马龙的街道不能没有人民警察的身影,人民危难的时刻不能没有警徽的闪耀。这就是他们的真实生活。
“110”是人民的保护神。“拦摩托车的时候,也遇到过不理解的,觉得交警很烦,老是拦车。”“有时候民警说话大声了点,就说要记住警号投诉。”“有时候半夜接警,到达现场却发现是恶作剧。”……这些声音是我们部分群众百姓内心的真实想法,我们是不是该站在他们的角度也多想想,人民警察也是普通百姓中的一员,他们的努力只是为了我们的安全,为了我们的生命着想。所以,我们对警察最大的支持,就是理解。
风里来、雨里去、战严寒、斗酷暑、“白加黑”“五加二”。在繁华的街道、在僻静的巷子,在十字路口指挥交通,在群众家中走访摸排,无论严寒酷暑,人民警察,一直都在我们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守护。不同的警种,一样的初心。“人民”二字重千钧,“警察”职责刻心间。为民,是人民警察不变的初心。
(叶惠玲)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吴冰在太平街道甲第巷,人们时常会看到一个身影,他或巡查巷道,看看巷道是否干净整洁;或走进民居,看看邻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