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小伙黄义从打工仔打拼成“茶园主” 让茶香飘出深山
茶香里不仅有怡人的香气,更蕴含种茶人的执着。从普通的打工仔打拼成为一名“茶园主”,将荒山打造成一座“金山”,梅县区梅南镇九龙村村民黄义近几年在九龙嶂的深山里默默开辟了一大片茶园,不得不叫人信服。
●张佳胜钟淑芳
念好“茶”经,淬炼制茶技艺
走进梅县区梅南镇九龙村,山坡上雾霭缭绕,云开雾合间满山遍野都是浅浅的绿色。从山坡往上瞧,层层叠叠的茶垄似乎梯田般从高处一路延伸,满眼青翠仿佛与半山的云雾交相融合,远看犹如无数条绿色的丝带,缠绕在山间。
“在外打工始终不是长久之计,我决心要做出自己的一番事业。”黄义今年28岁。几年前,他开始研究茶叶种植与发展史。随着对茶的深入了解,他决定做个种茶人。2015年黄义在家乡接手茶园后,到处学习茶树种植培养、茶叶炒制加工以及评茶、品茶等知识。从理论学习到田间地头,他对茶叶的认知步步升华,“以前我觉得好茶主要是在加工上,其实从源头上就要做好每一步。”面对杂草遍地的茶山,黄义没有退却,而是除杂草、辟荒山、挖沟渠、开新路、种茶苗……那些日子他把茶山当成了家,常常开着摩托车在弯曲的山路上颠簸盘旋,运送茶苗和肥料,每天早出晚归,劳累而快乐。为了不让种茶造成二次水土流失,黄义积极优化调整种植结构,合理配置利用共生资源,改变单一种植模式,推广茶、草、树并存的生态环保型种植技术,恢复茶山生态多样性的“立体种植”。汗水没有白流,经过两年的苦干,除去杂草荆棘的茶山,终于焕发新面貌,一丛丛茶树整齐有序,像模像样。
在保证茶叶质量方面,黄义延续父亲一直以来的管理方法。“生态种植管理和制作方式直接决定着茶叶品质的好坏。”黄义介绍道,无论是种茶或是制茶,他都始终坚持最原始的方法,对茶园里的茶不施肥也不喷药,把茶园里割下来的杂草覆盖在茶株上,变成“绿肥”。“尽管这样出来的茶叶无法做到高产,却能很好地保证它的质量。”每年采摘时,黄义只选清明前后,茶叶以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等优质嫩叶为主,如果嫩叶变老就不用。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努力,黄义在制茶过程中练就一套“火中取宝”的手艺。“制茶需要杀青、揉捻、烘干等多道工序,但每一道工序都没有一个标准的时间,这完全要靠自己的经验来把握。”黄义坦言,如果不把茶叶制作好,那么它只是一堆枯叶,只有通过产业化发展,产出优质精良的茶叶,才能让自己得到实惠。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加上人工的精心培养,让黄义成功开拓了市场,打下良好的口碑。在采摘期,他还以市场价统一收购茶青,确保茶农不愁卖。每年吸纳50多名劳动力,为当地村民提供家门口就业机会,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在黄义的苦心经营、规范管理和运行下,茶叶产业基地规模日益壮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茶园种植面积扩大到100多亩,茶叶年产量5000多斤,年产值达100多万元。2017年,黄义建起500多平方米的茶叶加工厂,购置了杀青机、揉捻机等制茶设备。目前,黄义带动村民种植高山云雾茶3000多亩,种植海拔在800米以上,茶叶品种有绿茶、黑茶、红茶等。每年总产量在3万斤,价位在100元—300元之间,年总产值达450万元。
拓宽渠道,创新发展模式
因九龙村天然独特的种茶环境和传统的手工技艺加工,黄义制作出的茶香高味醇、鲜爽回甘、唇齿留香,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茶叶质量保证了,黄义开始思索着如何更好地拓宽销售和传播渠道。平时,他带着自家生产的茶叶参加各地茶叶展会。通过线上线下两步走,不断扩大茶叶的品牌影响力。如今有不少客人慕名而来,到九龙村参观他的茶园种植,购买他的茶叶。“今年国庆前后的一个月,光红茶就销售了10多万元。”此外,黄义还利用一切渠道和机会推广自身产品,开设线下体验店,经常跟各地茶商保持沟通联系,满足他们的差异化需求。
如今,望着茶山那一片色泽翠绿的茶树,黄义又有了新的思路,借助红色旅游资源,创新“茶业+红色文化”的发展模式,在茶园和村道两旁种上樱花,尝试开发茶叶采摘体验游,构造“采茶东篱下,悠然见九龙”的乡愁意境,让四方游客在九龙山寻求原汁原味的乡村怡然乐趣。
新闻推荐
第二届宋湘学术研讨会暨纪念宋湘系列活动举办 忆“岭南才子” 扬“宋湘文化”
本报讯(记者赖运香)昨日,“书香墨韵·宋湘故里”第二届宋湘学术研讨会暨纪念宋湘系列活动在宋湘故里——梅县区白渡镇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