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的老师、民国梅县首任县长 社会贤达卢耕甫
图、文/赖俊权
一座城市总有一座城市的记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身影。梅江区西阳镇除我们知晓的林风眠大师外,还有许多翘楚人物。今天就和大家说说辛亥革命梅州光复后的梅州州长、民国梅县首任县长卢耕甫,一位为人敦厚,待人诚恳,并能主持公道,不徇私情,善解纠纷,常替人排忧解难,享有“社会贤达”美誉的客家先贤。
自幼聪颖好学 为叶剑英恩师
查《梅县志》,卢耕甫(1872-1943),名文铎,字钦长,号耕甫,又写作耕父(fu),梅县西阳镇白宫太平村人。出生于归侨之家,为梅江区西阳镇大平村人。其父卢云山早年远赴印度创业,经营皮革、药材生意,为当地侨领之一,后回乡广置业产,倡建道路桥梁,兴修水利,筹设备荒义仓等各种福利事业,乡人称“善长仁翁”。
俗话说名相拨于郡县,大将起于行伍,伟业起于基层。卢耕甫自幼聪颖好学,6岁入学,7岁能文,后中秀才,继入韩山书院专攻文学。毕业后赴印度继承父业,结交革命人士,先后加入兴中会、同盟会,追随孙中山辗转于东南亚各埠,为革命奔走。在香港,卢耕甫联合饶芙裳、姚雨平、谢良牧、邹鲁等革命党人,开展倒清运动,并负责韩江流域及梅州一带策动革命工作。
1908年至1911年,卢耕甫在梅县丙村三堡学堂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叶剑英是在1908年入读丙村三堡学堂,是卢耕甫的学生。当时对少年叶剑英诗文影响最大的李煮梦老师,也在三堡学堂兼课。卢耕甫的儿子卢春达和叶剑英是同班同学,他们后来又一起在东山中学读书,离校后同时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学校。其间,叶剑英曾得到卢耕甫的不少帮助。
1911年初,辛亥革命前夕,革命党人频频活动,卢耕甫被捕入狱。当时革命党人曾勇甫、邓石甫、周辉浦、邓华甫等人积极营救,动员各地会党群众数千人,手持武器,集结梅州附近,声势浩大,要求清州官放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甫闹梅州”事件。卢耕甫本可当日获释,但经各路率队人员商议,一定要由州官送至衙外广场,再由革命群众备乘彩轿、八音鼓乐列队,巡游梅城后回乡。
1911年11月11日,在梅的革命党人领导的起义军占领嘉应州城。清游击白如镜为革命党人所杀,知州陈寿鹬出逃,梅州遂告光复。梅州所属各地选派代表27人,组成议会,推举卢耕甫为议长。不久,经民主投票,卢耕甫当选为光复后的首任梅州州长。州改为县后,卢为梅县首任县长。1918年,他出任潮梅镇守使署顾问,旋即任饶平县县长。1925年春,国民革命军东征,叶剑英率黄埔军校学生军驻扎在梅州学宫,兼任梅县县长近一个月。其间,叶剑英曾多次到南门卢家祠看望住在那里的卢耕甫,并尊称他为恩师。
热心教育实业
创办多所名校
从宋朝开始,梅州就有兴学之风,历史上各地曾兴办的许多“社学”、“文学”、“书院”迄今用逾千载,民间处处流传着“唔读书,无老婆”、“入个学堂四方方,搬条凳子读文章”、“茅寮出状元”等谚语和童谣。当时改变境遇的唯一办法,就是晴耕雨读,有朝一日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愿望。
1905年春,西阳有识之士创办西阳公学,卢耕甫首任校长,这所位于梅江河与白宫河会合处南滨西阳圩镇的学校,目前已超过100多年历史,西阳公学1909年易名为“西阳高等小学堂”,1932年易名为“梅县第二十二区区立西阳初级中学”。1945年6月改名为西阳初级中学,仍兼办小学。1948年,学校在白宫红岃岗设立分教处,便利当地学子入学。1949年梅县人民政府接管西阳中学。1951年秋,将小学部分别拨归黄坊小学及白宫公学办理。1969年增办高中,1982年高中停办。1985年增设职业高中班。历史悠悠,书香缕缕,人才辈出,西阳中学从创办至今培养了不少著名的人物:世界著名画家林风眠,留美航海天文学家丘万镇,抗日爱国将领丘易色、赵一肩、丘国祥,革命烈士林一青等等。
卢耕甫热心教育与实业,曾参与筹办东山中学、南华学院等。1924年夏,应潮梅镇守使刘志陆将军邀请到清凉山避暑别墅区,卢耕甫与廖道传、黄墨村、饶芙裳、周辉甫等乡贤共商岭东建设事,为解决粤闽赣边区学生读大学难的问题,一致商定在天字岃创办嘉应大学,并担任第一任校长。抗战期间,协助钟鲁斋创办的南华学院在梅办学活动。
卢耕甫先后与其他乡贤创办西阳公学、白宫公学;参与筹办梅州东山中学、嘉应大学、南华学院;筹建梅江桥、梅州市梅县区图书馆、民众教育馆、公共体育场;集资开筑梅畲公路、梅宫公路,开发明山煤矿、丙村秤子岌煤矿、修建道路和风雨亭等,可以说卢耕甫对民国初期的梅州作出巨大贡献,凡地方建设均不遗余力,且有成效,令人赞叹。
晚年的卢耕甫喜山水,好花木,无心仕途,隐居乡间,兴学育才热心公益事业。正像100多年前、千里之外邻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说过:“我历经世事的种种,如今终于觅到幸福之所在,归隐田园,帮可帮之人,助无助之者,行善行之事,修身养性,怡情山水,泛舟书海,畅游天地,邻里坊间,其乐陶陶。”这就是我们理想的生活,若真如此,夫复何求。
碧芬精庐故居
梅州文保单位
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目前,我们除零星见到卢耕甫题写的一些楼名、匾额,还可以到他的故居碧芬精庐去参观缅怀这位先贤。
秋日的一天,为收集资料,我特地驱车前往碧芬精庐探访究竟,经几次问路后,终于找到目的地。碧芬精庐位于西阳镇大平村,是一座特色的客家围屋,建于民国初期,坐西南向东北,钢筋水泥和土木石混合结构,为二堂四横屋式,正门前檐采用四架梁卷棚顶。门额署“碧芬精庐”,其狮形石斗拱,彩绘色彩鲜艳。上、下堂间左、右廊厅设二层露台。推开老式掩映的大门,屋内有2015年2月5日,碧芬精庐被评为第三批梅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铜牌。该故居对研究客家人文历史,纪念究卢耕甫在辛亥革命时期对梅州所作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碧芬精庐是典型的客家建筑,前有池塘,后有风围树,客家人历来崇尚自然,笃信风水,以水聚财,所以,客家围屋前都有一个风水池塘,房屋依山傍水,宅基以山脉衬托气势雄壮,山麓结基平坦宽敞,四周绿树成荫,山峦如案,远处山峰隐约可见。在客家文化里,这是财丁两旺、文人辈出的理想屋场,我参观的时候正值下午,落日余晖中,老屋就像一轴泛着岁月光泽的历史画卷,彩色的墙画,卷了边的飞檐,仿佛细数着主人昔日的荣耀。
也许每一个时空交汇的原点,总有一片土地,在历史厚重之上孕育面向未来的力量;总有一方城堡,雄踞文明圣土,传承着一座城市的光荣与梦想;也总有一群人,艰苦卓绝、奋勇当先,立志向上,追逐灿烂和光明。卢耕甫正是这样的一位客家前辈,他有胆有识,能文善诗,除以上陈述的一些贡献,他还著有《卢文铎诗集》一卷,晚年他潜心研究《易经》,对《易经》阴阳学说有精辟见解,与南社诗人李煮梦有很深的友谊;他熟悉客家文化渊源,精通客家民俗建筑艺术。他撰写的建校、建桥碑记则被收录于新中国成立前梅县文化名人李元宋编写的《西阳乡志》内。
一座城市的显与隐,多是自然与历史的定数。千年前那繁华丝绸之路上的辉煌文明,今日早已在地图上消失;而千年后曾被古人称为“瘴疠之地”的梅州,如今却是百业兴盛,文化蔚然,山清水秀,风光旖旎。卢耕甫的故乡西阳,处处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如父子进士张文宝、张纲,世界级大师林风眠,以及丘俊、陈国宝、丘大彰、丘玉光、李素、陈一厚等文武进士、举人,将军赵一肩、黄任寰、丘易色等等,很多名垂青史的人物都诞生于此,他们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的爱和愿望,以及对故乡的情怀与贡献,在坊间流传,我们会铭记在心。卢耕甫,正是他们当中杰出的代表之一。
新闻推荐
双方球员在拼抢中(林翔摄)本报讯(记者张少邦)中冠联赛梅县赛区小组赛D组第二轮的赛事昨天开打。在中午12时进行的梅县竞技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