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镇泮坑村发挥绿水青山生态优势,发展城郊休闲经济 山坳坳掘致富经 家门口吃旅游饭
●本报记者钟幸钰
从梅城出发,乘坐1路公交车,便可直达梅州著名休闲胜地——有着“梅南胜境”之称的泮坑旅游风景区,这也是不少来梅游客的景区“第一印象”,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达80万人次以上。
从一个山间水库,到著名旅游风景区,再到开放包容的郊野公园,泮坑村村民见证着泮坑旅游风景区的不断发展。从村民“走出去”到游客“涌进来”,这条依山傍水、宜居宜业的“小康路”也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活用山水资源
小山村里造旅游景区
泮坑村地处梅江区三角镇,从梅城开车出发,20分钟左右即可到达。泮坑旅游风景区以泮坑水库为中心,三面环山,林木苍翠,有清凉山、高观音、公王庙、客家文化长廊、枫林湾等景观节点。
“这里环境好,空气清新,离梅城不远,又能亲近大自然,很适合周末或者平日空闲时来玩耍。”趁着周末,家住梅城的王先生一家驾车前来泮坑休闲放松。3岁的儿子刚刚吃完味酵粄,王先生打算带他到长廊走一圈。
如今的泮坑旅游风景区,有吃有玩有住,功能齐全,是梅州经典景区之一。在年轻一辈的记忆里,除了这些年设施更完善了、景观更丰富了,泮坑仿佛一直都是这模样。而老一辈却摇摇头:“变化是非常大的。”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泮坑村仍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唯有一个以“泮坑公王保外乡”闻名的公王庙。村子远离圩镇,地处高山脚下,交通不甚便利。“以往村民家里种了点农产品,要抬到圩镇上卖,这里到三角圩镇,得走四公里左右。”今年66岁的村民熊国胜告诉记者。
“我家老屋在水库里面的深山,在以前可以说是"狗都不去屙屎"的地方,可如今而言,烟雾缭绕之时宛若"仙境",环境非常好,交通也方便了。”泮坑村党总支书记彭增文笑言。
同一个地方,感触却如此不同,这与泮坑旅游区的创建和发展是息息相关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三角镇和泮坑村以镇村合办的形式,在泮坑水库周边建设旅游区,开始完善相关基础设施。“以前村里没有资金,但是有山有水有地方,自然资源丰富,就想着通过发展旅游来壮大村集体经济。”彭增文告诉记者。
在规划建设方面,泮坑旅游区有着独特而超前的思路。环水库明湖建设的“客家文化长廊”,全长3000米,由30段长廊和30个各具特色的凉亭组成。“当时是以认捐的形式建设长廊的,设计好亭廊的标准,发动乡贤等力量捐资助力,建设后以认捐人的姓名或遵其意愿进行命名。”彭增文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一廊一亭相间的形式,也是考虑到为游客提供遮阳避雨的场所,现下看来这种设计不仅实用,也极具观赏性,其中的客家诗文图画等文化元素,极富生命力,时至今日依然值得观赏品读。
依托黄沙嶂、清凉山、高观音等高山流水自然景观,建设客家文化长廊、登高路等,随着各景观节点建设的推进,泮坑旅游区渐成规模,人气也更旺了。1997年,梅州市泮坑旅游度假村成立,酒店、停车场等配套设施日臻完备。泮坑村集体则以土地的形式参股,每年可获得10万元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以前进景区是要门票的,每人5块钱。”彭增文说,村集体还能从门票中获取提成增加收入。
从“零”开始,小山村里掘出了大景区,泮坑村念起了山水“致富经”。1999年,泮坑旅游区被评为梅州市四大市级旅游景区之一;2000年,泮坑旅游区入选省级推荐的广东百个“假日观光新亮点”。
张开怀抱迎客
老牌景区变惠民公园
下午4时许,午后的阳光渐渐温柔起来,家住泮坑村环湖路的村民古清娣开始“出摊”了:只见她在家门口摆上了香蕉、杨桃、蔬菜等自家种植的农产品,散步经过的市民偶有停下脚步询价、购买的,小本生意为家庭增收。“我们自己吃不完的,就拿来家门口摆卖,有些游客比较喜欢地道的农家产品,也算方便大家。”古清娣告诉记者,以前要到村外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一些收入,自己又上了年纪,有这样的额外收入也很不错。
在景区原停车场的位置,“珍妹小食”摊档前来了食客,不一会儿又卖出几块荞粄和炸味酵粄。“我们原先在湖畔酒店附近流动经营,今年国庆节后就和其他摊档一起,到这里统一经营,不用再跑来跑去。我们以前也是在外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做一点小生意,更加灵活。”摊主一边将食材放入油锅,一边给顾客打包。
2008年,泮坑旅游区取消门票制度,转型为开放式的泮坑公园,人气更旺。看到家门口的景区人气满满,不少泮坑村村民也抓住了机遇,端起了“旅游饭饭碗”。自家吃不完的农产品,在家门口就可以畅销;利用自家的地理位置优势、做起传统小吃生意的村民也大有人在,泮坑的客家小吃名气渐旺;山里的农家乐、素食馆比比皆是。“在景区附近的经营者,九成都是我们本村村民。我们时常鼓励大家,要诚信经营,也要团结起来,共同维护景区秩序。”彭增文说。
吃上“旅游饭”的多为居住在景区周边的村民,而对广大村民而言,更大的“福利”来自随着景区设施完善而带来的人居环境改善和环境质量提高。
“一开始,水库这边还没有环湖路,只有单边道路。我家门口这条路是后来开的,以前是沙地泥地,别说单车摩托,走路都不好走。”古清娣指着家门口的双车道告诉记者。随着景区的建设,不仅有了道路,路面环境还逐渐改善,从水泥路到柏油路,道路越来越通畅美观。
村民熊国胜则住在进景区的必经之路上,他告诉记者,去年枫林路建成通车,改善了进景区的拥堵路况,大大方便了村民游客。此外,近年来,泮坑村结合美丽乡村“微改造”活动,大力提升村内基础设施,村委会门口至泮坑40米大道仅用时11天就完成了道路升级和路灯安装等建设。
不仅如此,今年来,梅江区提出要打造“一带三园四城五基地”,三角镇紧抓建设“清凉山郊野公园”的契机,进一步提升泮坑至高观音登山步道,打造枫林湾景观,完善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配套设施,让泮坑旅游风景区涨颜值、添气质、聚人气,让老百姓共享美丽乡村建设红利。
新的规划也意味着新的机遇。“我们正在考虑利用闲置资源建设民宿,结合本地文化建设茶道等等,引进新业态,打造特色文旅。”彭增文说。
新闻推荐
广东梅州经济开发区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宽松的环境吸引更多的资金、人才、知识、技术加入。(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