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综保区的日与夜
为节省时间,施工人员在工地上解决午饭。
数百名建设者奋战在施工一线。
正在建设中的梅州综合保税区。
夜晚,梅州综保区建设工地上灯火通明。
结束一天工作后,建设工人围坐一桌吃晚饭。
下工后,建设工人回到宿舍享受片刻的闲暇时光。
建设工期紧,机械施工忙。
机械操作手正操作机器进行施工。
11月的梅州,凉意渐深。
早晨5时40分,天未白,距离城区30多公里的梅州综合保税区里,建设工人陆续醒来,开始上工前的一套流程:刷牙、洗脸、到食堂吃早餐、戴好安全帽来到工地。
“正式开工时间一般是6点半,我会提前15分钟到工地预热机器、擦拭机油。”机械操作手段鹏辉告诉记者。
11时30分,气温逐渐升高。为此,在上工前,段鹏辉会在脖子或背上围好一圈汗巾。
铲车穿梭,沙尘四起,一箱箱盒饭被送到各个工地上。为了节约时间,施工人员只坐在操作间或倚靠在机器旁吃一顿简单的午饭,随后又投入紧张的施工工作中,直至晚上8时。
整个团队都在与时间赛跑。
2020年6月底,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梅州综合保税区;7月底,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全面启动。目前动工的项目,是梅州综保区首期封关运营的控制性工程和重要基础设施,需于明年4月前完工。
奔着这个目标,梅州综保区的建设按下加速键,成千上万如段鹏辉一般的建设者从全国汇聚而来,投身于此。由于工期紧张,许多施工人员近10个月没回过家。
“工地上60多台铲车、钩机同时作业,每天可以完成约5万至6万立方米场地的平整工作。”梅县园区办工作人员方明告诉记者,这相当于每天挖掉一座小山头。
梅州综合保税区的建设,是数百支队伍、成千上万人共同的战斗。
今年“双节”期间,梅州综保区建设现场热火朝天,施工人员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各司其职,微信工作群的提示音一直持续到深夜甚至凌晨。
“目前,综保区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团队已进驻,海关卡口、围网建设正加紧推进,综保区产业发展规划和招商引资政策也将出台。”梅州综合保税区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杨浩介绍,梅州综保区将重点引进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和保税服务企业,同时围绕梅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设立,制定相关措施落实,实现综保区和跨境电商综试区政策的“两区叠加”。
此前,海关总署同意增设梅州综合保税区国内地区代码“44146”,并配套增设海关统计经济区划代码“44149961”。入区企业可凭相关代码办理业务,提前适用综保区机器设备免税政策。
国内地区代码相当于综保区的身份证,是综合保税区封关运作的必备条件。至此,梅州综合保税区已具备相关业务办理的基本条件。这是梅州打造对外开放高地,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时刻,建设速度必须加快再加快,建设过程必须精细再精细。
目前,梅州综保区首期规划用地已全部完成征拆清表,现正进行场地平整。其中,梅县区范围内的502亩规划用地已平整约32%,兴宁市范围内的115亩规划用地已完成93%。
配套专利技术孵化园、一批标准厂房及保税仓库已建成,海关综合服务楼正在装修,主要市政道路、管网、污水处理厂等设施正抓紧建设。综保三路(含跨线桥)路基及雨污水管道已完成80%,创业二路、综保五路、综保六路、巡逻道等动工建设。
从高空俯瞰,建设中的梅州综保区每天都不尽相同。每当朝阳升起,一线工人们又将投入全新一天的建设中,用一点一滴的汗水为梅州综保区封关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何苑妮摄影:袁群华
新闻推荐
“单打独斗”走向“抱团发展” 梅州市政企合力打响“寿乡水”区域品牌
●本报记者方俊鹏通讯员林巍谢锋辉“世界长寿乡”梅州,孕育于绿水青山之中,良好的生态植被最大程度保留了饮用水的美好和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