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钧质楼的前世今生
●文、图/张丽珊
2020年1月,“又见·钧质楼”获评梅州市五星级民宿,而与她那最初的遇见,仍清晰地记得。
2019年4月初,一群人以花的名义,相约此处开展了一场插花活动,那时候向我们揭下神秘面纱的钧质楼,刚刚完成改建,准备营业,还有不少细节待完善,但已能窥见她的万种风情。
这座建成于1943年,具有浓郁的中西合璧特征的建筑,是客家文化与舶来文化相碰撞的老民居。据说是业主熊列长的父亲和伯父在泰国打拼事业,为了完成他奶奶的心愿,父亲和伯父回到家乡出资盖房,之后在他母亲的一手操办下,最终建成了这栋客家民居。
一走进民宿,装修风格典雅,木门窗、木桌椅、摆件装饰等等,是改造者花了大量时间与精力从各个地方淘来的;前台后的会议室内悬挂的大型木制灯具,据说是改造者亲手打造的;还有一些客家风情浓郁的摆件,听闻是从海外华侨手中寻得,再经由巧手改造,焕发出崭新的精神风貌;连角落都没放过的用心设计,处处透出改造者的极致匠心,营造了返璞归真的感觉。行走在其中,“舒服”二字便是最贴切的感受,这种家的温馨愉悦,大概也是多年前的民居建造者所追求的。
这得益于改造设计上的各个小细节,感受最深的是新建的屋檐低于房子本来的屋檐,还镶嵌有大块玻璃,一方面不影响采光,另一方面无论下多大雨,都能观赏到雨打瓦片的小景,能聆听到瓦檐滴水的妙音,也改变了老房阴湿的大问题。
机缘巧合,大概钧质楼也希望把这个场景展现在我的面前,所以第一次初见时,以晴空万里欢迎我的到来;待我彻底沉浸在与花的对话时,突然被瓢泼大雨所惊醒,才发觉民宿工作人员不知道何时打开了那个大型木制吊灯,柔和地撒满一室的光明,驱散了暴雨带来的唯一不善。
钧质楼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随后的日子里,三五好友还曾数次相约在民宿内的茶室品茶聊天,土到极致的木瓢从大水缸里舀出清凉的山泉水,身后是葱郁的植物,蕴含改造者的审美,收无限于有限之中,让眼到之处皆是美景,音乐轻柔入耳入心,爱茶人在茶香中品味人生,恰应了那句,“偷得浮生半日闲”。
而主屋后的平房被改建成了酒吧,二层的玻璃房带来神秘星空的浪漫气息,我猜想坐在其中,必定是“酒不醉人人自醉”。继续往后走穿过拱门,私厨餐厅里的美食色香味俱全,填饱了肚子,也带来了眼睛鼻子的满足。于是,你会发现,在这座客家老民居中,细节里、骨子中带着客家人特有的气息,与现代生活相融合,身处都市却又保留了自身的乡土味而不突兀,民宿产业、乡村酒吧、生态循环农业、私厨餐厅等多个不同的功能区域让其焕发出夺目的新光彩。
各种奇妙体验,打动了许多与我一样的访客,也让本地媒体对“又见·钧质楼”民宿的评价极高,称她“是梅州市古民居由输血式保护转为造血式保护的成功探索,一系列新产业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我想,修房子这件事,本身并不困难,毕竟有很多模板可供参考,或者简单一句“修旧如旧”,能省却很多的麻烦事。但如果能先深度“解读”老民居,如同耐心阅读一位饱经岁月沧桑的老人一般,先感悟她所经历过的一切,解读她的精神内质,正视岁月长河中的房屋使用者们、历史洪流和大自然留下的点滴痕迹,再将老民居过去的历史与未来的可能作为一个整体,反复推敲每一个细节,继而通过修缮去回溯、展现和延续她的历史感,应该是古民居保护更佳的选择,尤其是那些尚未纳入文物范畴,但是有一定保护价值的古建筑,活化、有效利用才能让她重获新生。
新闻推荐
本报讯昨日,记者从邮储银行梅州市分行了解到,截至今年10月底,该行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超过2.4亿元、向2000多人次输送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