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外来工子女凸显城市亲和力

梅州日报 2020-11-13 08:15

近日,2020年梅江区文化馆秋季公益培训班开班,优先面向全区就读小学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展客家山歌班等9项公益培训课堂,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免费接受艺术熏陶,度过快乐而充实的周末时光。

让外来工子女在城市“不见外”是留住人才和人力资源的必答题。在国家强力打破户籍限制和深化放管服改革政策推动下,以往各地外来工反映的教育、医疗等起点公平问题已日趋得到解决。外来工子女融入城市,其实是入乡随俗的过程,需要帮助他们迈过语言关、风俗关、文化关等。梅江区文化馆的主动作为和创新举措,就有推动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的示范意义。

在新型城镇化大潮下,为孩子迁居、为孩子择业,是很多家庭的重要考量。深圳能够从小渔村成长为国际化大都市,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无数打工仔打工妹的真心关爱不无关系,当然也包括对外来工子女的真心付出。资料显示,2019年年末梅州市户籍人口为 545.85 万人,而常住人口为 438.30 万人,应该算是人口净流出大市。如何推动“净流出”变为“净流入”,这是个系统工程,而高度重视外来工子女关爱工作,应该作为重要切入点。

“老客家、新客家,来到梅州就是一家”!梅州客家人热情好客,具有“天然亲”。但是,这远远不够,我们还要复制梅江区文化馆的有效做法,多为外来工子女开足免费公益课程,进一步增强城市亲和力。

首先,“主阵地”要春风化雨。教育、文化以及团委、妇联等部门,要多向上争取、推介一些关爱外来工子女的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推动常态化关爱外来工子女。各中小学可以开设一些推介梅州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客家文化的“校本课程”,组织参观梅州经典游学线路,让外来工子女懂梅州、爱客家。其次,“桥头堡”要精准滴灌。要发挥社区党建引领作用,为流动党员及其子女做好关爱服务工作。尤其要用好今年以来梅州市开展的“在职党员社区报到”的潜在力量,对外来工子女实行网格化关爱行动。再次,“志愿红”要助力圆梦。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可以在网上征集意见开展“大手牵小手”志愿服务,听取外来工家庭的一些“小梦想”,并帮助他们完成一些“小确幸”,让他们共享城市文明成果,共建和谐文明城市,让外来工及其子女真正融入社区,让梅州成为“三宜”范例、幸福绿洲。

新闻推荐

就业政策保民生·就业扶贫保就业 梅州市梅江区2020年金秋招聘月活动 暨广州 梅州(梅江区)人才和劳务对接现场招聘会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就业保就业的决策部署,助力企业发展,加大对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力度,促进劳动者就业创业,梅州市...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