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不可攀到走进千家万户 从小众冷门到大众需求 兰花开得满园香 小康路上尽芬芳
“气如兰兮常不改,心如兰兮终不移。”在大自然的剧本里,兰花是保留至今最古老的物种之一。回顾历史长河,国人始终赋予了兰花一种高洁的人文气息,多少文章墨迹,借兰花而言志。
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精神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兰花已不再像以往那么“高不可攀”,而是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了普通市民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日常需求。
●本报记者罗玮
培育产业 带动就业助农增收
近年来,随着梅江人民的经济收入和幸福指数的不断提升,逢年过节喜欢购买鲜花装饰家里或赠送亲朋好友的人越来越多,与此相关的花卉种植产业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
梅江农民对兰花也并不陌生,100多年前,三角镇泮坑村就有人种植兰花,品种以四大家兰为主,但兰花产业受产业规模和市场销售等因素影响,直至2008年全区兰花种植面积也仅有100余亩。
其后,梅江区委、区政府将做强做大花卉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的重点来抓,全力推进观赏性花卉朝商品化、高档化、基地化的方向发展,在梅江区平静繁衍多年的兰花产业由此驶入了发展快车道。
截至目前,全区花卉种植面积已超万亩,其中兰花种植面积已扩建为6000多亩。
在以“商贸重镇·花海城北”为发展目标的梅江区城北镇,206国道城北段短短十几公里的道路两旁,聚集着数十家花卉苗木企业,名贵苗木、各色花卉和形态各异盆景让国道沿线的村庄村村如花海。在城北镇的花卉苗木产业中,兰花产业独树一帜,成为引领全镇花卉产业发展的龙头产业。
在梅州市绿道实业发展有限公司,25万盆兰花整齐排列在占地20多亩的大棚内。“我们这个大棚主要种植企黑、企黑爪、白墨、金嘴等家兰,出棚时间集中在春节期间,主要销售至山东、河南、北京以及东北等地,是普通市民逢年过节,办喜事的首选。虽然这几年价格有所回落,但市场需求却十分稳定,即使是在今年的疫情期间,通过网上直播卖货都卖出了7万多盆兰花。”该公司董事长梁庆忠说。
除种植家兰外,精品兰种植随着近十几年精品兰花市场的崛起和火爆而逐渐走向产业化和市场化。据梁庆忠介绍,兰花种植投资较大,但由于市场需求量增大,除大型公司和基地外,城北镇不少懂兰花的农户如今也在闲置土地或者自家阳台上低成本种植兰花。虽然兰花的价格一直以来都有波动,但一年到头精心养护下来,收入却也不菲。一些兰花“发烧友”更是一有空就背着包往深山里钻,时常都能听到他们又找到某种名贵稀缺品种的消息。
兰花产业作为梅江区城北镇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兰花业相关人员的就业。
今年29岁花场工人梁建强已经在兰花行业扎根9年,据其介绍,从兰花“小白”到如今能够识兰养兰、摸清兰花习性。9年的时间里,他也见证着兰花产业从小众、冷门,到大众热捧,再到如今理性稳定,从花棚里挤满了前来买花的市民,到如今批发走量、网络一键购买……
市场在变,消费方式在变,兰花也从价高名贵、只可远观,变成了普通市民的日常所需。也正是因为有了市场需求,才为市场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如今,梁建强一家三口都在花场养兰,每月累计1万多元的收入,日子越过越好。
花开四季
闻香赏兰修身养性
“兰为王者香。兰花的种类有数万种,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如今不少普通品种,在种植技术不成熟的年代,价格也曾达到成百上千元甚至上万元。”兰花爱好者张国瑞聊起钟爱的兰花,总是滔滔不绝。
从为追求经济利益而进入养兰业,到如今喜欢兰花喜欢到骨子里,一有时间就往兰园里钻……张国瑞的变化是梅江人精神境界提高、丰富精神生活的缩影。
“以前物质匮乏的时候,咸菜焖猪肉一年都吃不上几次,脑子里想的都是如何谋生挣钱,哪有闲情逸致种花买花。如今物质生活上来了,才有经济基础去追求精神生活。”张国瑞说,从前兰花的颜色稀少,市民也只喜欢“一色花”,买花的时间也大多集中在春节期间。而这些年随着市民审美变化和培育技术的提高,不仅颜色更加多元,还培育出了不少新品种,买兰花也成了市民装点生活的日常所需,且一年四季都可以买到不同的品种。不仅如此,梅江区的兰花还乘着“道路”和“网路”走出梅州,从“深山曾经人入难,好兰只能香自家”,到全国各地皆可观,随时随地都可购。
在梅江区精品兰集散地西阳镇,白宫兰社静静地藏于333省道旁边一片并不算亮眼的大棚中。走进兰社如同走进一座精致的大花园,各式兰花在城郊辟出一块“世外桃源”。张国瑞告诉记者,西阳镇地理位置毗邻高速路口且离城区很近,全国各地的兰友都会来此交流。一群志同道合的兰友聚集在一起,闻兰香品清茶,讲古今诉衷肠,生活好不惬意。
“满园兰香,沁人心脾,心情越来越好,生活也将更加美好。”在采访过程中,张国瑞的脸上始终写满了对当下小康生活的满足与对家乡的骄傲。
新闻推荐
本报讯目前,梅江区八届区委第五轮巡察整改阶段性工作已经完成。根据省委、市委和区委巡察工作有关规定,现将区统计局党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