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番客姑婆”游梅州

梅州日报 2020-10-28 13:23

□余青

滴滴滴滴,周一开早会的时候,曾思的手机连着响了几声,她没空理会,过会后一看手机微信,她突然多了一个“家乡好梅州”的群,群里已经有近百条信息。原来,国庆期间,远在南洋的“番客姑婆”带着她的儿孙们一起回来,当时曾思临时上岗当了几天的“家庭导游”。现在大姑婆他们回去了,跟身边的客家人一说梅州如今的繁华,个个都说要回梅州看看。

感受到大家对家乡的热爱,曾思除了喜悦,更多的是对担任本次“家庭导游”的无限感慨。大姑婆已经快90岁的高龄,近十余年也没有回过梅州,特别是她的孙子们,更是对梅州没有太多的印象。于是,曾思把姑婆们回家的第一站安排在客天下。

在美丽的客天下,这里有山,四季郁郁葱葱,山花烂漫;这里有景,一步一景,亭台楼阁,古朴雅致。漫步客天下,你可以看到客家人五次南迁的大壁画,也可以看到传统灰瓦白墙的客家围屋建筑;既有地道的客家山歌表演,也有不少客家阿妈挑着担子的泥塑雕像。在水车嘎吱嘎吱的转动中,慢生活时光消逝而不易察觉。

当舟车劳顿的一行人走进名家菜馆,扑鼻而来的娘酒鸡和梅菜扣肉的味道,让姑婆兴奋起来。“盐焗鸡要来一只,酿豆腐也要,荞粄,荞粄来两打,吃不完我打包……”曾思站在旁边出神地看着坐在轮椅上的姑婆,这些熟悉的客家味道,可能曾是她无数个深夜里最不舍的怀念。

归乡的第二站,是姑婆要求的,全家一起来到了松口。松口镇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有着“自古不认州”的盛名,也是明末以后客家人出南洋的第一站。曾经商铺林立的街道,繁华逝去,依然屹立于此。老街旁边打铁铺“叮叮当当”的声音,似远又近,一声一声似乎从时光深处踏步而来;售卖企炉饼的老翁,悠然地坐在大门口抽着水烟,不甚清明的眼里却藏着我们所看不透的睿智,仿佛他卖的不是饼,而是一段段光阴。

姑婆在移民广场面对河道沉思了很久,她突然转身拉着自己的小孙子的手,“以前我啊,就是在这里把你公太送走的。我都担心死了,你公太回不来怎么办。他却拉着我要一起走,那时候,谁都不知道未来是个怎么样呢。”姑婆的眼里,是对以前青春时光的怀念,嘴里,却是对岁月不饶人的无奈。

归乡的第三站,一大家人来到了江北老街。姑婆十余年未回来,在她的记忆中,老街可能是梅州最繁华的地方。她回来之前还打包了各种衣物、金银物件,打算带回家分给亲戚朋友们。曾思的爸爸听后连忙制止了自己的大姑,“现在梅州,啥都有。我们这里也有碧桂园,有万达广场,吃喝玩乐购跟珠三角看起来已经没啥差别了。”

十年前的老街,乱七八糟的广告牌、厚重的石灰泥尘等遮住了原本雕刻精美的骑楼外立面,而且墙面各种污垢印记,道路坑坑洼洼等各种问题。而如今的骑楼老街,统一的奶黄色墙面,灰色调的门面招牌,在红灯笼的点缀下,越变越美,但乡愁记忆从未变过。一溜儿的客家传统炸品炸芋圆、炸南瓜圆、炸馓子、煎圆等美食依旧让人牵肠挂肚,香糯汤圆、牛奶煮蛋、客家糍粑等令人回味无穷。此刻的大姑婆反而像是一个主人,不停地在为儿孙们介绍客家的骑楼建筑和各种美食。于姑婆而言,在梅州以外,她还是客,回来梅州,她又变成了主人,地道的“客家人”。

在有限的慢城时间里,曾思还带着姑婆去游了平远泗水镇梅畲村,欣赏古色古韵的吊脚楼,高山、梯田、云雾和日出在梅畲山间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水画卷。姑婆无限感慨,“以前,说到农村,想到的是猪舍难闻,满地鸡屎,说你是农村人,都好像是骂人的话。但你看看现在的新农村面貌,青山绿水,花园小道,房前屋后,鸟语花香,日出日落,生活悠闲。现在,大家都无比羡慕农村生活啊。”

姑婆的儿子说,他也要在梅州安个家,让子子孙孙都记得这份乡愁。曾思看了一眼姑婆,她的眼睛里噙满泪水。曾思忽然就想起了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姑婆离开的时候,与家乡的兄弟姐妹们抱在一起,久久不能言语。曾思默默地转身,擦去自己眼角的泪水。科技发展,让时间和空间距离也越来越近,但家,却永远只在那一隅,偏生越来越远。

新闻推荐

梅州海关优化服务保障进口医疗设备安全

本报讯日前,记者从梅州海关了解到,该海关近日对梅州市人民医院从德国进口的一台核磁共振设备进行到货核查、检验,确保该批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