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法政路 老店看新街

梅州日报 2020-10-23 08:05

如今的法政路,道路宽敞又平坦。(吴海清摄)

●本报记者吴海清

街道,如一部无言的书,它记录着城市的变化与人们的生活。江南街道法政路作为梅城较早兴起的商业街,街边一间间“老字号”不仅承载了许多人对于梅城商业的深刻印象,更见证着城市发展和岁月变迁。

从满地沙到盐焗街

如今,站在法政路口,可看到平整的柏油路贯穿了整条街道,街两边商铺林立。在许多年前,这条街又是另一番模样。

“在改革开放以前,这条路是条沙路,单车走过都会掀起很多沙尘。而路两边则是水田地和土房屋,没有商铺,大家都以种田为生。”今年68岁的郭姨回忆道,她20岁从梅县区石扇镇嫁到梅江区后,便一直在法政路定居。这条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是许多人从梅城去西阳镇、大埔县的必经之路。改革开放后,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许多人开始做生意,法政路才开始有了商业街的雏形。“最开始街上都是摆摊卖小吃的,大家有时也会来这赴圩,后来有单位、公司来这建楼后,街道才慢慢热闹起来了。”据榕树塘二巷的住户描述,20世纪80年代末,农机公司、外贸公司、工艺厂和一些市直单位陆续迁建于此,不少盐焗食品店也相继开张,给法政路聚起了不少人气。

“那个时候很多其他县的人来这里到政府单位办事,路过就会来我们店吃饭,买点盐焗食品。”精发盐焗食品店负责人郑曾军向记者介绍,1989年,他的姐夫杨德谋在法政路路口开了家“精发酒店”,专门做快餐小炒,并卖点自制的盐焗鸡脚。“我姐夫三兄弟那时都在这条街开酒店,后来才专门卖盐焗食品。”郑曾军说,1992年,杨德谋把酒店改为专门卖盐焗食品的店,精发盐焗食品店就此诞生。后来,杨德谋的两位兄弟陆续在法政路开了振城客家盐焗食品店、粤嘉客家盐焗食品店、嘉埔盐焗食品店等。当时,法政路开起不少卖盐焗食品的小店,故被称为“盐焗一条街”。

从积水路变步行街

20世纪90年代初,跟盐焗食品店一样生意火爆的还有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的服装店。

“那时大家买衣服都会去百花洲和法政路,这两条街最多衣服卖。”69岁的杨钦电是梅县区松口镇人,搭车到法政路买衣服,成了他记忆里最美好的事情。“百花洲品牌衣服比较多,两三十块钱就能买一身衣服。”杨钦电说。

在盐焗食品和服装店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时,位于法政路外贸宿舍5号店的“朱记肉丸”,默默靠实力成功“圈粉”,并一直经营至今。这家店由朱新华创建,1990年,他在法政路搭了个小铁屋,卖起了手捶肉丸。他家的一把芹菜、几颗爽口肉实的肉丸加上骨头熬制的浓汤,成了许多老梅城人记忆里挥之不去的味道。

“很多附近上班的人,就会来这吃上一碗肉丸汤,或者打包点生肉丸,带回家去。”朱新华说,因为生意越来越好,他的店在法政路前后搬迁了两次,店面也慢慢从以前的10平方米扩大到现在的74平方米,真空包装代替了草纸包装,机打代替了手工制作,微信预订代替了现场买单,肉丸价钱也从那时的3.6元/千克涨到了60元/千克……朱新华的店随着时代一点点在变化,他也在店里看着店门口的路变得越来越平,越来越宽。

“因为地势比较低,以前一下雨我店门口就积水。”朱新华说,旧时的法政路虽然在店面多了之后铺设了水泥路,但道路比现在小一倍,且地势高低不平,一到雨天,街道就会堵得水泄不通。

2009年,江南顺梅步行街在法政路路口正式开业,法政路也在那年发生了大变化。当时,梅州市委、市政府专门筹措资金,对梅州城区路面路况较差的近10条商业街区路面进行维修和改造,其中一条路就包括法政路。经过“升级”后的法政路不仅加宽了,还铺设了沥青,进行了排水系统改造,以宽敞、平坦的新面貌展现在市民面前。

从“旺”到“望”的老字号

20世纪90年代末,梅城人口耳相传着这样一句话:买衣服到百花洲、法政路,买建材到渡江津,买摩托车到赤岃岗,品小吃到东较场。由此可见,法政路的衣服店在当时的知名度是极高的。

位于法政路中段的梦丹娜时装店,1993年开店至今,店主林彩平见证了法政路“服装一条街”由兴盛归于平淡。“20世纪90年代,我一般从早上开店到夜间12点关门,因为到了晚上10点,还有很多人来逛街。”林彩平店内主营自家裁剪制作的职业装,在过去,多是散客前来购买,后来,因梅城的商业综合体陆续开张和受网购兴起等冲击,前来购买衣服的人越来越少。

“这条街的服装店换了好几轮了,因为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像冲浪、凤凰、蓝月亮这些时装店,都是为数不多的"老字号"了。”林彩平说到这,稍显无奈。“我现在每天不到8点就关店了,偶尔接一些老顾客和一些单位的订单。” 近年来,随着社会多元化及消费趋势的不断演变,消费者对商业街区的需求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购物行为本身,更多的是寻求购物、餐饮、社交、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商业综合街区,传统的商业街渐渐失去了人气。

“年轻人现在爱逛万达、客都汇等综合体,爱网购,但其实对于不少中年人、老年人来说,我们这些老店的衣服他们才穿得惯。过了十几二十年,还是有老顾客特意来法政路买衣服。”说话间,林彩平还在店内的制衣间拿着样板在裁剪布料,他正准备给一位老顾客制作西裤。“其实现在,卖吃的比卖衣服好赚,因为大家一日三餐都要吃,衣服却不见得每天都要穿新的。在这条街的老店,很多人都是在90年代初,靠卖衣服、卖盐焗食品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我们这代人都老了,也没精力去追着时代跑了,现在卖衣服生意不如从前,但是只要还有顾客在,我就会一直干下去。”林彩平说道。

新闻推荐

大埔19所“爱心之家”所在学校推行“我和树洞有个小秘密”信箱活动 搭建沟通桥梁关爱心理健康

本报讯(记者黄钰然)日前,“我和树洞有个小秘密”信箱活动揭箱仪式在大埔县大麻镇中心小学举行。据了解,“我和树洞有个小秘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