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区消费扶贫馆开馆半个月线上线下营业额约80万元 农产品村收城销受青睐

梅州日报 2020-10-17 08:11

市民在梅江区消费扶贫馆选购扶贫助农产品。(钟小丰摄)

●本报记者江婵

“我这有一筐空心菜、红苋菜和小葱,看看质量怎么样?”15日上午8时,刚摘的蔬菜还挂着露珠,家住梅江区西阳镇直坑村的农户丘学英,骑车来到村委会前的收购点售卖蔬菜。梅江区消费扶贫馆的工作人员验货后,以市场收购价予以收购,经现场称重、结算,丘学英的劳动成果转化成“真金白银”,获得了41元。梅江区消费扶贫馆进村收购农产品、助力农产品走出“山门”的画面,每周二、四、六都会在直坑村等地上演。

梅江区的10个省定贫困村,均在2019年达到出列标准,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714户1439人在今年6月达到脱贫标准,并有序退出。消费扶贫的一头连着百姓的“菜篮子”“果盘子”,另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今年9月底,梅江区消费扶贫馆在梅城文化路揭牌成立,该馆由梅州市臻尚食品有限公司建设运营,是一个集“线上+线下”购销、加工、仓储、配送服务于一体的扶贫农产品销售平台。馆内经省扶贫办认定的扶贫产品有50多个品种,带动农户600多户。

丘学英的家中有三分菜地,种菜是她和老伴一直以来的主业。“以前卖菜要到白宫圩镇的农贸市场,现在每周村里就有定点收购,我们方便卖出去,梅城市民也能吃到我们种的"放心菜"。”说到这里,丘学英喜笑颜开,热情地向记者推介其种植的蔬菜:“你看这菜叶多嫩。”记者看到,短短半个多小时,收购车前便围聚了越来越多“送货”的农户。香芋、南瓜、竹笋、蒲瓜、丝瓜、油麦菜等称重后被搬进车厢,随车走出“山门”,经农检、包装等程序,农产品最终“变身”成商品,陈列在梅江区消费扶贫馆内,供市民选购。

产销对接“活”起来,“以购代捐”消费模式也越来越受到群众欢迎,扶贫产品随之“热”起来。塘青蜜柚、北联枇杷花、直坑蔬菜、清凉山茶、客家丝苗米……梅江区消费扶贫馆的产品琳琅满目,挑选购买了油麦菜的市民钟女士说:“馆内的农产品品种齐全,平时买蔬菜水果都会来这里,能为扶贫事业贡献力量很有意义。开馆不久,我已经变成老顾客了。”

据了解,梅江区消费扶贫馆采用“保本微利”的模式经营,产品均按照农户或扶贫企业的供货价加收税费、包装、运输等成本费后平价销售,并实行专账登记,年终扣除运营管理成本后的利润将用于扶贫公益事业。

目前,梅江区消费扶贫馆的线上线下营业额约80万元,其中通过淘宝、拼多多APP等线上直播带货的营业额约15万元,每场直播点击量均在1万人次以上。“汤料食材、蔬菜、番薯、芋头、清凉山茶等比较受欢迎,"双节"假期期间,还有很多外地来梅的市民和游客挑选农产品作为手信。”梅江区消费扶贫馆负责人梁琛说。

新闻推荐

梅江区作协采风活动 “漫步老街,耽怀古韵”诗文选

采风文友(罗金星摄)国庆中秋双节圆融而至,金山圩日民俗文化活动于国庆当日在江北老城区隆重启动。为体验客家地区的圩日文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