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恰番豆

梅州日报 2020-10-16 08:22

老街烚番豆(秋月摄)

10月8日下午梅江区作协举行“漫步老街、耽怀古韵”文学采风活动。出发前,发微信向文友老朱寻求攻略,老朱八字回复:逛吃逛吃逛吃得矣!心想,如果作业难产,就写元城路好吃、文保路好吃、中山路好吃、盐焗鸡好吃……

老街,对我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

上世纪90年代末,我还是小伙子,在华侨大厦做厨房主管。农村娃住酒店宿舍,7年的集体生活,对老街的美食也非常熟悉。从梅江桥底下的夜排档、凌风路的腌面鸡杂汤,到文保路的牛筋丸、鸭肉王,再到中山路X记炒粉等等,按今的说法就是美食地图。这些传统的客家味道,日日夜夜滋润着老街每一个角落。当时的华侨大厦、食不亭、望江楼是响当当的餐饮金字招牌,可惜仅限于老饕客的记忆。

如果你问梅城人,哪里有烚番豆(水煮花生)卖?标准的回答是:江南不知道,江北老街的某某路的转角边、十字路就有!从商业角度分析,客家人口中的转角边、十字路,是做生意的黄金地段,也是最顺口最容易找的地标。

行至仲元路,发现了转角边的店铺。客家人的“灿橱”,坏了又修的“粄筛”,火红的对联,一大筐一大筐待卖的番豆,没有一处不是在提醒你,此家是有年份的老店。店主匠工般地专注挑拣番豆,也随时可以起身招呼客人。可以想象,几十年风雨无阻,其间有冷凳板,口味的改良,长时间的积累,店家始终如一的坚守、执着,是老街众多的老字号的缩影,这也正是客家人坚韧、朴质精神所在。

小时候,常跟着外婆去地里收获番豆。清早出门,带上竹架和缝补了的床单,充当大阳伞。外婆告诉我,客家土地孕育的番豆分两种,“7月夹”用耙,多果(三夹四夹),收成后挑到生产队的油坊榨油,维持家庭煮菜用油。“8月夹”用挷,果大(两夹),生熟掰来食都可。挷的番豆难免有漏刀,小孩子用“烟爪”打扫战场,战利品弄回家洗干净加盐加水烚,好吃到崩裂,自己动手特有成就感。

在梅城的酒楼餐厅,烚番豆成为受欢迎的餐前小吃,是绑茶叙旧的好载体,越吃越香,越吃越想吃。如不是七八月,就用“朝”番豆烚,有阳光洗礼的味道。当季的新鲜烚番豆,带着客家肥沃土地的清香,特别受欢迎。烚番豆看似简单,但这蕴含着时间的转换和盐与水的加减法,火候把握得当才能够“登盐登味”。

夜幕降临,丝丝寒露风,老街的灯笼陆续点亮,昭示着假日的余味,队伍也在中山路打卡后自由活动。在农村,此时应是炊烟袅袅,想到家中孩子盼父亲做饭,决定抓紧回家,做地道的家常菜给孩子们吃,长大后才有记忆中家的味道。如同文友笔下的麦芽糖,母亲们的套路都说师傅做的时候沾了口水,殊知,这谎言成就了最美的回忆,最好的传承!

新闻推荐

钟秀堂深入辖区调研垃圾分类工作 让生态成为发展支撑点

本报讯10月13日,梅江区长钟秀堂深入辖区调研垃圾分类工作,区领导钟建兵、陈启泰参加调研。钟秀堂一行先后到鸿都帝景湾、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