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区扎实做好“河长制”工作促进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守一泓碧水 留悠悠乡愁
●本报记者吴海清
芹洋半岛湿地公园郁郁葱葱的绿景顺着水岸线逶迤向前延伸,清澈干净的梅江河面上不时有白鹭掠过。傍晚时分,三五成群的市民踏着落日余晖散步,享受城中森林带来的舒适……这和谐的画面,既是市民生活中的生态剪影,也是梅江区河长制工作成效的缩影。
近年来,梅江区着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总目标,扎实做好“河长制”工作 。目前,河长制工作进入从“见河长”转向“见行动、见成效”的深入实施新阶段。
河长当先锋
治出水清岸绿
10月14日上午,李秋满处理完公务后,便行至西阳镇直坑村党群服务中心旁的白宫河段,巡查河面及周边情况。途中发现河面漂有水浮莲和垃圾,她便顺手把它们捡起装进垃圾袋。“每天都有村干部来清理水面垃圾,自己巡河看到了也会顺手捡,现在的垃圾比起之前少很多了。”李秋满说。
河长上岗,河流变样。自2017年成为白宫河直坑村段的河长后,李秋满每个星期至少巡河一次。“发现有问题就会拍照,通过"智慧河长"系统向上级反映并进行处理。”据她回忆,曾经的白宫河面飘满了垃圾和各种杂草树,基本没人敢靠近。后来,河长制全面推行后,直坑村完成了白宫河(直坑村段)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包括清理河道、升级两岸环境等措施,全面提升水质,并打造了赏心悦目的“水韵直坑”河道景观示范段,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休闲游玩。
直坑村水环境的改变是梅江区河长制工作取得成效的有力印证。截至目前,梅江区现有6名区级河长、14名镇(街)级河长、61名村(居委)级、59名自然村河长,各级河长积极履职,定期开展巡河,及时发现并处理河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今年9月,梅江区还率先在全市建立“河长+检察长+警长”的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河长办的协调职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公安机关的打击违法犯罪职能,把生态损害公益诉讼、快速有效打击涉水违法犯罪和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结合,形成助推梅江区河长制工作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健康发展的整体合力,进一步强化梅江区河湖库的管理与保护。
从源头治起
污水不犯河水
今年60岁的陈志平是土生土长的周溪村人。在他看来,穿村而过的周溪河是儿时最美好的回忆。“那时的河水都可以直接喝,村民也会去河边洗菜。一到夏天,小孩子就下河捞鱼、摸螺。”陈志平说,十几年前,这样画面就消失了,周溪河水质越变越差,整个河道都被水浮莲侵占,大家生活污水直接排到河道,垃圾也乱扔,久而久之,周溪河成了人们避而远之的“垃圾河”。
如何让人们记忆中的清流重现?源头治理是关键。从去年开始,梅江区便投入450万元对黄塘河、周溪河两条轻度黑臭水体约5.7公里河段的底泥污染物进行清理。同时,梅州市还在黄塘河、周溪河分别建设了水质净化厂,和配套的沿河截污管道,使周边区域生活污水尽可能纳入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实现统一处理达标排放,提高梅州城区污水处理能力和节能减排水平。
另外,梅江区也已完成了长沙镇、三角镇、西阳镇等4个镇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建成了28个村级污水处理设施,重新划定了畜禽养殖禁养区并基本完成了禁养区养殖场(户)的清理清退工作。下来,梅江区将继续加大力度抓水污染防治工作,突出污染源头监管,进一步压实各级河长工作责任,确保做好辖区内河湖库的日常管护和保洁工作,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改善水环境
打造良好生态
过去的一年,梅江区各级部门扎实开展河湖划界和“五清”“清四乱”专项行动,完成了全区16个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投入314万元购置2艘水面清洁船负责河湖的日常清漂,全年共清理水面漂浮物2500多吨;结合乡村振兴和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投入200多万元,对全区重点河段两岸的杂草、杂树、断桥、残坝进行清理。全区河湖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规划建设碧道,既是水生态环境治理的升级版,也是河长制重要工作抓手。记者了解到,目前,梅江区正大力推动万里碧道的项目建设。该项目总规划建设长度89公里,其中,2020—2022年实施的项目有3项,分别是长沙镇碧道项目、周溪河综合整治项目和白宫河碧道建设项目。碧道建设长度合计31.6公里。今年的主要工作是推进梅江长沙圩镇段碧道工程和周溪河段碧道工程。
如今的梅江区,一条条河流重拾昔日的清澈,一幅幅“碧水青山”的美丽画卷正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下来,梅江区将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原则持续完善水治理系统,实施水环境治理,强力推进水利项目建设,把“诗画梅江”建设成为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的城市。
新闻推荐
▲现年93岁的吴昌隆提起当年的岁月仍斗志昂扬。(罗玮摄)▲入朝作战时的吴昌隆。(罗玮翻拍)●本报记者罗玮来到位于梅江区西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