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客家人在中秋前后扫墓?
客家人慎终追远,崇先敬祖,同时也希望通过祭祀祈求先祖庇荫后世子孙,并激励后辈奋发进取,光宗耀祖,因此,客家人极其重视扫墓。然而在过去,清明节对于客家人来说并不是祭祀、扫墓的日子,直到后来随着民俗的变迁才有人在清明祭拜祖先,但多数不如春、秋祭时隆重。
客家人的扫墓时间通常定在春秋两季。“春祭”一般从出年关(年初五)至元宵节期间,也有延至清明前后的,但最迟不过四月初八。因为民间认为从这一天开始,就闭墓门了。“秋祀”通常在农历八月初一(俗称“大清明”)至中秋节前后,也有在冬至前后进行的(如梅州丰顺)。
为什么客家人不在清明节祭祖扫墓,而选择在春秋祭祀呢?
客家人大都在山区居住,耕地资源比较少,人去世后一般都是先土葬到山上,经过10多年或者更久的时间,再选择一个“风水宝地”将骸骨擦拭干净,置于金罂、金斗罂,重新安葬。坟地一般都离家比较远,有的要翻山越岭。而清明时节正是农忙的时候,“春争时夏争日”,客家人大都以农业为安身立命的基础,所以时间上不容许客家人清明去扫墓。
在物质贫乏的时代,客家人往往会选择过节的时候祭祀祖先,因为节日食物比较丰富,人神共享,一举两得。清明节期间正处于三荒四月,贫穷人家连祭祖的三牲(鸡、猪肉、鱼)也难以办齐,更不用说其他祭品的操办了。春祭的时间点选为正月元宵节过后,客家人会将过年期间置办的年货留存一部分用于祭祀;而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同时也是农闲季节,客家人选在此时将一年的收成供奉于祖先灵前,祈求年年都有好收成。
在祭扫这天,客家人会早早起来准备祭祀用的祭品,在家中点烛烧香,燃放鞭炮。吃完早餐之后,一家之主会带上儿孙,拿着铲草工具和祭品,进山扫墓。
扫墓的过程先是清除杂草野树,清理淤泥,之后在墓碑的碑顶、墓碑两肩和墓边都压上纸钱,然后摆放祭品,点燃蜡烛和条香,燃烧纸钱,放鞭炮,最后一起祭拜。接着一家之主会带着儿孙去祭扫下一个先祖墓。
通常祭扫要持续好几天,先是祭扫姓氏宗族的始祖墓,然后祭扫姓氏支系的祖墓,再祭扫家族私墓。由于宗族关系庞杂,祖墓不少,宗族族亲一般一起共同祭扫。为增进感情和宗族团结,这一天一般会在宗祠共进午餐,也就是所谓的喝“祭墓酒”。(客家网)
新闻推荐
嘉应学院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民族一家亲 在嘉如在家
●本报记者林婉萍午后的嘉应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身着各式民族服装的学生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民族舞。“这些学生里头,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