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华县华城镇黄埔村培育发展年产值240万元特色产业 一朵茶树菇开辟一条致富路
●本报记者赖锋
秋日,走进位于五华县华城镇黄埔村的盛农种养合作社茶树菇种植基地,只见密密匝匝的菌筒在铁架上整齐地排列着,每个菌筒都有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茶树菇冒出,一幅生动的自然生长图景尽收眼前。
这个面积仅千余平方米的种植基地,通过实施茶树菇等菌类种植,年产值达到了240万元,既增加了黄埔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还能为村里63户贫困户带来人均498元分红,并为上百名村民带来稳定可观的务工收入,全村逐步靠发展茶树菇产业踏上了致富路。
“有产业,乡村振兴才有内生动力。”黄埔村党支部书记李宪永告诉记者,2018年8月,在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的帮扶下,黄埔村依托当地资源优势,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发展茶树菇产业,助力贫困户脱贫致富。
种下“希望菇”,结出“致富果”。去年,黄埔村投产种植30多万枚茶树菇菌包,产量达60多万斤,同时建设冷库延长菌菇产业链,产值达240万元,实现当年分红7.75万元,并陆续带动一批贫困户加入种植行列。“在合作社支持下,我家今年5月种植了2500枚菌包,目前已收入5000多元,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村民周建群脱贫后,干劲更足了,打算继续扩大茶树菇种植规模,并长期坚持下去。在产业支撑下,至今年4月,黄埔村贫困户脱贫率达100%,贫困村、贫困户全部达到“摘帽”标准。
除了不断做大做强的茶树菇产业,黄埔村还藏着一笔巨大的“财富”——清代武状元李威光的故居。“黄埔村历史文化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但过去脏乱差的村容村貌,直接"遮掩"了金子的光芒。”李宪永介绍说,为综合整治改善村庄环境,村党支部和帮扶工作队决定发挥“党支部+理事会”的议事模式作用,结合“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思路,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有效激活乡村旅游。
如今,再走进黄埔村,状元故居公园、文化体育广场、党群综合活动室、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村民公共服务站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道路宽敞整洁,村中绿树成荫,美丽乡村处处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新闻推荐
养猪场藏身住宅区令村民苦不堪言 安流镇政府表示要求其关闭退养,否则将依法申请拆除
▲位于住宅区中间的养猪场▲养猪场露天蓄粪池蚊虫肆虐●本报记者张爱飞洪力“窗户都是封死了的,这么多年从来没开过”“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