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华华照大地 客家中秋“柚”团圆 客家人的中秋节在保留中原遗风的基础上发展出独特的习俗和饮食风格

南方日报 2020-09-30 06:39

对于客家人的中秋节来说,月饼和柚子是“最佳搭档”。

图为梅江区金山街道东郊村张家围庆中秋活动。客家人在继承传统过中秋习俗的同时,融入了许多现代元素。

客家中秋节的时令食物有许多,月光糕、白切糕等都是常见的中秋糕点。

中秋佳节即将来临,梅州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赏灯活动。

月饼是客家中秋节必不可少的食物。

“月光华华照山坡,山峦山岭树山多,中秋客家山歌日,山上山下唱山歌。”每当中秋月圆之夜,客家乡亲们便在庭院、楼台,或屋前的禾坪对着月亮升起的地方,摆出月饼、猪肠糕、柚子等果品围坐一堂,对月当歌、赏月谈心。

对于客家人来说,一年中最重要的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客家民间将中秋节通称“八月节”或“八月半”。月亮在这一天中最圆,客家人传承“圆”的文化,赋予其亲切的情感。四处谋生的客家人会在这一天在家乡团聚,被视为“月圆人圆”的团圆日子。

作为古老的族群,客家人的中秋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在时代的变迁中,一些乡镇村庄依旧留存着独具客家风味的中秋风情。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张柳青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何森垚

唱山歌“拜月华”向往美好生活

9月29日,农历八月十三,正值梅县区松源镇的圩日,一大早梁叔便前往集市采购物品。此时集市上已摆满了中秋时节食品,月饼、月光糕、白切糕、猪肠糕等琳琅满目。梁叔对着妻子备好的购物清单,一样样挑选物品。

还有不到2天就要迎来中秋佳节了,梁叔连日来异常忙碌,“今年中秋节恰逢国庆节,节日比较长,在外的亲朋好友都要回来。”虽然已搬出圩镇5年了,但梁叔一家依旧保持着传统的中秋习俗。“中秋节那天我们会回到老屋"拜月华"。”他说。

“拜月华”在部分地方也被称为“敬月光”。客家人在享用过团聚的晚餐后,向着月亮升起的地方摆开八仙桌,上面摆放着时节食品,准备“敬月光”活动。

“漂泊的客家人,传承着"圆"的文化,对于圆月有着亲切的感情,通过"拜月华"祈福团圆,感恩美好的生活。”热心于客家文化研究的梅县博物馆原馆长朱迪光介绍,“拜月华”的习俗自古流传下来,梅州许多地方仍在沿用着这个习俗。

梅州客家人“拜月华”的习俗依旧流传至今,但“烧瓦塔”的习俗已渐渐消失了。“烧瓦塔”是非常有特色的客家中秋习俗,皓月当空,一个家族的人群围着用砖头和废弃的瓦片搭建的宝塔,放入稻草和干柴点火,火势越旺代表着人们希望家族越兴盛。同时,周边还有舞龙舞狮助兴。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院长、梅州市华侨历史学会会长肖文评在介绍“烧瓦塔”的习俗时,向记者讲述了一个民间传说。元朝初建时,汉人不满元人对他们的血腥统治,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烽火台点火起事。这些反抗虽被镇压了下去,民间却遗存了“烧瓦塔”这一习俗。“后来"烧瓦塔"逐渐演变成客家人祈求风调雨顺、生活美满的美好愿望。”他说。

拜过月后,一家人将果品摆上桌,围坐在桌旁赏月谈心、吃东西。赏月是大人们的事,小孩子一般不会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赏月,而是在皎洁的月色下追逐嬉戏,听着大人们讲述嫦娥奔月、月老和玉兔的故事

在团圆的美好日子里,梅州客家人必不可少“唱山歌”的环节。月下对歌是被誉为“山歌之乡”梅州的一项长盛不衰的中秋活动。在山歌还盛行的时候,年轻的男女们会在月下对唱情歌,表达情意。“中秋节在梅州也会被当作是"情人节"般过。”朱迪光说,如今梅县不少地方还有中秋唱山歌、对山歌的活动。

客家人热情好客,中秋佳节亲朋以互赠月饼来传递祝福。客家人最喜爱吃的是“伍仁月饼”,用核桃仁、杏仁、橄榄仁、瓜子仁、芝麻仁5种主要原料加工成馅的月饼,祈祷五谷丰登、五彩缤纷的收获和生活。

据客家民间相传,元末朱元璋起义,在月饼内夹纸条传递统一一号令,在中秋之夜举事。据史料记载,客家人先祖参与反元起义者甚众。此传说为客家的中秋节吃月饼赋予了特殊意义。

“水客”千里送佳音月圆人团圆

在从前,每逢中秋佳节来临前,梅城华侨大厦、华侨旅社会非常热闹。梳着大背头、头上打着厚厚的发蜡、穿着光鲜的“水客”,与过往客人热络交流。

在通信和快递业还不发达的年代,“水客”既是信使又是快递员。每逢节日,他们帮海外的华侨带回养家钱照顾亲人,同时也为家乡人捎去思念,慰藉在外打拼的华侨。

祖祖辈辈的客家人一直在迁徙的路途上,从北往南、从山的这边走到海的那边。常年漂泊在外的客家人,对“家”有着更强的向往和思念,因而更为看重有着团圆意义的中秋节。

“以前中秋节时,在外漂泊的客家人会想尽办法回到家乡。回不来的也会从海外寄物品回来,并通过"水客"这一中介将物品送到家人手里。”肖文评介绍,客家“三大节”时是“水客”最为忙碌的季节,在外的客侨将金钱和丰厚的物品寄给家人。“他们在外闯荡也是希望家人的生活会越来越好,在节假日之时能吃好穿暖。”他说。

据1941年《梅县建设》记载:“往来南洋每年三次"水客"约有三四百人,代侨胞带回汇款每次在200万元以上。”文载中的“每年三次”对应着客家“三大节”:春节、端午和中秋节。

随着通信和交通的日益发展,“水客”这个职业逐渐消失,但客家人对节日的重视一如往昔。

现代的客家人对团聚有着更高的要求。家住白渡镇嵩山村的谢阿姨说,他们家族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中秋节这天,宗族里的子孙都要去爷爷家吃团圆饭。若是有子孙不回家也不说明理由,则意味着他们要和家族断绝关系。“周边的好多姓氏家族都有这个规定,说明客家人对中秋团圆的重视。”

在外的客侨也会在这一天想尽办法回到家乡。今年58岁的蓝亦龙祖籍蕉岭三圳镇堀唇村,在马来西亚定居的他20多年前跟随父亲回乡认祖后,每年中秋节都会与家人一同回到家乡。去年他回来时还带回了马来西亚的特色美食,中秋节这天交流两地饮食文化。

“中秋节就是全家人的团聚,往年我们都会回家乡,可以见到叔叔、姑姑、婶婶他们,跟亲戚在蕉岭团聚。”蓝亦龙说,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出行受阻,但是会在中秋节那天通过视频通话,一起度过佳节。

“从前通过"水客"、侨批寄托节日的思念,而今交通愈加便利了,客家人也更重视中秋团圆。”肖文评说,客家有着“客地为家”“客居他乡”的说法,常年的迁徙让客家人更重视团圆的节日。

除了庆祝团圆,中秋节也是梅州客家人庆祝丰收的节日。在农历八月十五前后,不同姓氏族群的人会邀请亲朋好友到家中做客,一起吃团圆饭,共叙亲情和友情。“这时候正是丰收农闲时,家家户户会宴请款待客人。而这一习俗也被沿袭下来,作为家族团聚的重要内容。”肖文评说。

传承中创新客家韵味无穷

临近中秋,位于梅州老城区的油罗街上,彩灯高挂,两边的店铺摆卖着中秋节时令食品,节日氛围日益浓厚。

在油罗街上卖客家特产最为出名的油罗后厂,月饼、月光糕、白切糕、猪肠糕等一应俱全,店门前站满了挑选物品的市民。该店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近日前来购物的市民逐日增多,“像我们卖的月光糕、白切糕等都是客家人中秋饭桌上必备的食品,家家户户都会买一点回去应节。”

一如保持着传统的中秋饮食文化,中秋的活动习俗在梅州客家地区也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并在传承中创新。中秋佳节走在梅州各乡镇、乡村里,依旧能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人们团聚在一起“拜月华”、叙家常。

客家人常在中秋等喜庆活动中使用的传统竹编纸灯笼写着百家姓氏和堂号。制作竹灯笼的传统手艺复杂,买来竹坯后还要进行收口、吊样、裱糊、晒干、过浆、再晒干、写字和过漆等9道工序才能制成,而今这项习俗把城市装扮得更美了。

9月27日,梅江区金山街道东郊村张家围举行了热热闹闹的“2020"迎中秋·庆国庆"金山街道"诗意攀桂坊,文化共传承"传统文化诗灯会”活动。群众身穿汉服或旗袍等传统服饰,来到充满诗情画意的人文秀区攀桂坊赶赴盛会。

只见诗灯会现场悬挂了上百盏灯笼,古香古色的张家围在彩灯装点下显得流光溢彩、美轮美奂。文艺表演、猜灯谜、许愿、吟诗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现场设置的客家美食档,让群众可以一边品味客家传统小吃,一边赏月游园、吟诗作对,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为祖国和家人送上美好的祝愿。

“在梅州能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避开节日旅游高峰期前来梅州旅游的游客张女士说,古色古香的围龙屋里,挂满红灯笼和灯谜纸,群众在池塘边放花灯许愿,好似穿越到了古时的热闹节日。

肖文评介绍,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魏晋时期,盛于唐朝。自古以来,客家人饱受离乱迁徙之苦,渴望团圆的情感尤为强烈,这些中秋习俗成为了客家人团聚的美好象征。

“传统节日是中国人民俗生活的重要组成。它是一种载体,弘扬一种情感和精神。时代变迁,习俗在更新,但情感和精神的内核没有改变。”肖文评说,客家人念旧,流传下来的节日仪式,展现了客家人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同时,也向年轻人展示了传统习俗的魅力,希望年轻人传承和发扬。

团聚赏月,“拜月华”,吃月饼、柚子、月光糕、白切糕……客家人从中原而来,将中原的节日习俗和饮食文化带来梅州,同时又在保留中原遗风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的特色有了新的变化,成为了独属于梅州客家人的特色习俗。

■相关

客家中秋美食

月饼

客家人继承了中原遗风,在中秋节时也会吃月饼。客家人喜欢买伍仁月饼,祈祷五谷丰登、五彩缤纷的收获和生活。此外,还有叉烧、水晶肉、椰蓉、果仁月饼以及各种口味的水果月饼。

柚子

梅州地区盛产柚子,客家人中秋赏月总少不了柚子。在客家地区剖柚子也叫“杀柚”,带有驱邪的意思。有些地方说剥柚子皮是“剥鬼皮”,也寄寓了驱邪消灾的愿望。

“八月半”恰逢梅州蜜柚大量上市,成为每年中秋节的最佳食疗水果和馈赠佳品。因蜜柚外形浑圆,在南方民间是象征着亲人团圆、生活美满的果实。又因“柚”与“佑”谐音,包含希望月亮保佑之意,因而被人们认为有吉祥之意。

月光糕

在客家人的记忆里,中秋佳节一块地道的月光糕也是不可或缺的。从懂事起就知道这米白色、圆圆的糕点吃起来甜甜糯糯的。月光糕花纹漂亮洁白如雪,制作月光糕的传统原料是粘米粉和白糖,而现今会将芝麻、花生、冬瓜糖等材料混合作为夹心馅料,吃起来口感更为丰富。糕上往往会印有“福禄寿”字样,饱含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祝愿。

白切糕

白切糕是月光饼的延伸。瓜片、白糖、花生、芝麻、葱油,这些都是做白切糕时必不可少的原料。因为如今人们都讲求清淡、养生,所以现在的白切糕在糖分配置上会有所调整,较为清淡。糕点做成砖样,一般用刀切成片或者块来使用,糕饼香味很厚,非常纯粹。

猪肠糕

猪肠糕,没有猪肉也没有猪大肠,只是一种用糯米粉加糖压制成形似猪大肠的小圆柱圆形糕点,香甜柔韧,不黏不腻,是客家人中秋佳节的必备甜点。也是许多在外客家人难以忘怀的故乡味道。

芋头

客家人在中秋节要吃芋头,因为客家话中“芋头”与“护头”谐音,吃芋头寓意阖家团圆平安。

糍粑

喜欢糍粑的客家人在重大节日都要打糍粑,中秋节也不例外。勤劳善良的客家妇女一直是家庭生产中的主要力量,把糍粑打得松软可口,惹得小孩子都直流口水。

秋收基本结束,新谷进了仓。为了庆贺庄稼丰收,过个团团圆圆的中秋佳节,人们自古以来就有过中秋打糍粑的风俗,一敬神灵、二祭祖宗,同时也增进乡邻之间的感情。

新闻推荐

梅县区法院与中国邮政梅州分公司合作 实现法律文书送达集约一体化

本报讯(记者吴丽伶)日前,梅县区人民法院与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梅州市分公司(以下简称“中国邮政梅州分公司”)签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