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朗巷头社区40余年发展毛织产业,创新社会治理,提升群众幸福感 不产一根羊毛的“毛织第一村”
如果你带着一张毛织产品的订单来到大朗巷头社区,走过一条街就可以完成从选料到成品制作的全部过程;
如果你是巷头花园小区的居民,无论白天还是傍晚,你都可以在5分钟内获得生活、休闲所需,满足自己的需求。
昔日小村落,今时都市范。
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不产一根羊毛的巷头社区却发展成为“中国毛织第一村”,集聚了2000多家毛织企业。该社区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以“绣花”功夫,探索现代社区治理,阔步迈向小康生活。
社区一天
安居乐业幸福花开
东莞大朗巷头社区,某天早上7时许,晨光熹微。
社区居民叶柳芳从巷头花园的家里,步行5分钟来到菜市场,购买早餐所需食材。一路上,性格爽朗的她会和街坊们笑着打招呼。小区里住的都是相处多年的同村人,彼此十分熟络。
赶制美食的、早起晨练的、赶着上班的、送娃上学的……太阳升起,小区里1000多户居民开始一天的忙碌生活。
同天早上,叶柳芳的女婿阿鹏正准备出门忙碌。阿鹏最近很忙,他经营的名为“复咖啡”的小店经过3年的发展,正在筹划分店事宜。
与此同时,在巷头定居的梅州人刘美,打开了位于毛织西路的店铺,开始一天的营业,100多平方米的店铺里,摆满了即将运往全球各地的毛织产品。
“80后”刘美于2008年追随先生的步伐,在巷头从事毛织批发。他们的货物运送到意大利、伊朗、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在巷头,我找到了家的感觉,很满足,很幸福。”
中午11时、下午4时左右,叶柳芳和一众街坊会再次光顾菜市场,只为购买最新鲜的食材。
已经“升级”为外婆的叶柳芳十分盼望周末的到来——那个时候,外孙会准时来到巷头花园过周末,刚刚参加工作一年的儿子也将如期回家。叶柳芳将展示自己的厨艺,在热气腾腾的餐桌上,收获满满的亲情。
晚上7时30分左右,叶柳芳准时来到远离居住区的喜庆堂跳广场舞,直至9时。广场舞成为她近年来的最爱,“可以不吃饭,但不可以不跳舞。”她先生这样评价她的爱好。
当叶柳芳在2016年从自家的房子里搬入小区后,她找到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买菜从原本要骑车20分钟,到步行5分钟;“最大爱好”广场舞舞步是村委会请专业舞蹈老师来教的;社区里面就有图书馆、体育设施,随时可以去……
现在叶柳芳经常喜欢待在花园小区附近,小区配套建设完善,她不时带着外孙去小区里的党群服务中心玩,里面有图书馆,也有外孙喜欢的儿童游乐设施。
“这就是我们的小康生活。”在每一个清晨的忙碌中,在夜晚翩翩的舞姿中,叶柳芳和街坊们找到自己的小康生活。
而夕阳西下,刘美把店铺交给老公打理,自己则带着12岁的儿子欧阳子良,来到篮球场馆进行篮球训练。“儿子很喜欢篮球,参加了校队,还获得了不错的名次。”刘美语气中透着骄傲。
在儿子爱上篮球之前,刘美对篮球比赛并不感兴趣。但在篮球氛围浓厚的东莞,儿子观看一场场篮球比赛后,她开始喜欢上这项运动。
从乐业到安居,众多如刘美一样的外来务工者找到了自己的小康生活。
幸福生活的背后,是不断增加的收入。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巷头社区总收入成功突破2亿元,达20062万元,同比增加1168万元,增长6.18%;纯收入达12610万元,同比增加563万元,增长4.67%。
砥砺40年
产业不断发展升级建成“中国毛织第一村”
20多年前,叶柳芳和众多巷头村民一样,在自己家的院落里,从学习拉机、缝盘、打毛起步,开始涉足毛织业的时候,她想不到自己能过上如此富足的生活,她更想不到,她所在的巷头,未来会发展成为“中国毛织第一村”。
她当时所能想到的是,在织机响起的同时,家里的生活日益富足。“骑着三轮车买毛织原料、送货,给十几个工人做饭,一天天连轴转。虽然辛苦,但收入有保证,脸上就有笑容。”叶柳芳告诉记者,我们是时代大潮下的一朵浪花,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
彼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神州大地,在南国的东莞,借助靠近香港的地缘优势积极招商引资兴办企业,迈上腾飞之路。这也让巷头在时代大潮的推动下,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大家都这样做,我们也能做。”叶柳芳说。
叶柳芳来到巷头的时候,毛织厂已经在这片仅仅3.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遍地开花,大街小巷都是织机的声音。“10个巷头人有8个开毛织厂”成为当时真实的写照。
一条产业路,引来万家兴。已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的巷头社区迎来众多外来投资者,加速产业发展。仅在巷头社区康丰路,两边就集聚了纺纱行、纺织厂、服装设计、物流等众多企业及贸易商场,从路的一头走到另一头,可以实现从纱线到制成成衣的整个过程。
巷头社区是整个大朗镇毛织发展的缩影。从上世纪80年代家庭作坊里的手摇织机,到90年代中期广东毛织市场建成开业,吸引全国知名原料厂商前来安营扎寨,建成较为完善的行业体系,再到2001年大朗创办第一届“织交会”,开始转型升级之路,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从生产基地向现代毛织商贸城转变……
提升治理能力
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增强群众幸福感
如同所有走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城市一样,在产业发展的引领之下,巷头社区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截至目前,巷头社区本地户籍人口为5037人,外来务工人员近8万人。在3.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8万多人,2000多家毛织企业,人口比例严重倒挂。
同时,随着毛织产业的持续升级,更优的营商环境、更好的社区管理,也成为吸引企业落地,推动产业迈上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素。这考验着巷头社区的社区治理能力。
巷头社区党工委书记陈锦照介绍,生活富裕起来,巷头社区开始大力改善社区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以更加多元化的创新方式为群众提供服务,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需求。
巷头花园小区是巷头社区改善社区居住环境,营造和谐幸福氛围的开始。步入社区,可以在图书馆里阅读,可以带小朋友玩耍,可以在村史馆、毛织博览馆里回顾整个巷头毛织产业的发展。
在巷头社区,从醒狮、麒麟、舞龙、木偶等多个本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到篮球等体育活动的火热推进,从改善社区居民生活点点滴滴的服务,到为社区老人送上具有GPS定位体系的钥匙扣……巷头社区用“绣花”功夫,创新社区治理,持续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环境,走出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之路,为8万多人的社区人口铺出一条奔向小康生活的幸福之路。
对巷头社区的众多企业而言,最为关注行政服务,也越来越高效便利。在巷头开办毛线厂的河南人钟瑞华见证了巷头社区政务服务效能的提升。“越来越方便,越来越便捷,越来越亲民。”钟瑞华竖起大拇指表示。
经过多年发展,巷头社区创造了一个“世界第一”(2000年荣获多伦多国际醒狮邀请赛第一名)、五个“全国第一”(2013年被授予“中国毛织第一村”称号,2016年编纂全国第一部村级综合年鉴《巷头年鉴》,2016年巷头小学入选教育部第一批信息化试点项目单位,2018年中国三对三篮球联赛全国总决赛男子青年组第一名,2018年和2019年连续获得全国美丽乡村篮球大赛冠军)的佳绩。
迈向新未来
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创建更优质承载空间
毛织产业的集聚发展,是巷头社区迈向小康路的强大动能。而创新社区治理方式,以“绣花”的方式,用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切实举措,让社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呈现勃勃生机。
如果驱车穿梭在巷头社区的大街小巷,在这个南国乡村里,早已不见了曾经的村庄形象,宛然一个小型的都市形态。诸多工厂、店铺则呈现出独属于大朗、独属于巷头的产业特色。
不产一根羊毛,而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毛织产业集聚地。这是改革开放的奇迹,也是巷头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幸福。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也成为巷头社区接下来的行动和见证。面对新的未来,巷头社区向小康生活再出发——
传统的毛织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巷头社区从研发、人才、“触电”上线、融合配套产业等方面驱动毛织产业迈上新的征程,形成“毛织+电商+物流+服务”的产业发展格局,持续擦亮“中国毛织第一村”的称号。
社区治理再升级,巷头社区将重点对毛织文化公园和公寓花园进行升级改造,进一步丰富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树立社区文化品牌,全面传承巷头毛织文化。
陈锦照表示,通过不断培养居民人文素养,加强城市品质建设,完善城市配套,能为产业发展创建一个更优质的承载空间。
更优质的承载空间,只为更美好的未来。
在刘美的店铺里,12岁的儿子欧阳子良常常和前来洽谈业务的外国客商用英语交流。“客户都是多年的老朋友,来到店铺后,一点也不见外,会自己泡茶,和小孩子聊天,一起打篮球。”刘美笑着说,以前从未想过自己的孩子可以有机会和外国人面对面交流。“巷头给了孩子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的机会。”
除了经营毛线厂之外,在巷头扎根发展的钟瑞华有了一个新的身份——“让爱回家”大朗工作室的发起人。“社会在进步,我们也要回馈社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让巷头更美好,让东莞更美好,一起奔小康。”钟瑞华表示。
新闻推荐
本报讯2020年9月20日,“sp@ce天虹超市正式进驻仪式暨锦绣首府二期新品发布会”在梅州昌盛豪生大酒店举行,宣告sp@ce天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