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医生廖新学 梅州五华山区老百姓的“亲人”

羊城地方 2020-09-24 10:22

廖新学回到五华开展义诊 张炳锋摄2018年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危健峰通讯员张炳锋

“中山医的教授这个月底会来吗?”9月中旬以来,五华县第五人民医院(龙村卫生院)的廖约周几乎每天都会接到当地群众这样的咨询,短短10天内已经过百人咨询,而其中近一半人是盼望着“中国好医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教授廖新学的到来。

2017年8月以来,在廖新学的组织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部分专家教授组团,按约定每个月最后一周的周末,到五华县第五人民医院开展大型义诊活动,为山区老百姓提供医疗服务。此前,在广东五华商会的资助下,廖教授已经连续17年组织中山医的专家教授每年一次到五华县开展大型义诊活动。在山区老百姓心中廖新学——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

秉承初心,百名危急重症患者重获新生

廖新学,1990年6月中山医科大学毕业后留院从事心内科医、教、研工作。在临床一线30年,多年来用最短的时间制定最优的医疗方案,追求患者“零死亡”,使近百位心血管危急重症患者重获新生。2019年11月,被中央文明委和国家卫健委评为“中国好医生”。

熟悉中山医专家教授到五华开展义诊活动的张炳锋告诉记者,每场义诊活动现场都能看到排队等候的人群长龙和“心定了”的群众,感受到他们对中山医专家教授的信赖,其中廖新学的诊疗区常常被前来求诊的患者及家属围得水泄不通。“每个月的义诊大概有七八百人,其中找廖教授的差不多有四分之一,至少160人以上,加号是常有的事。”廖约周回想起历次义诊时的情景时不禁感叹说。

但在廖新学看来,这些都是他应该做的。他说,患者就像是“落水者”,医生是打捞“落水者”的人,每次回到五华义诊,就是打捞“落水者”、帮忙扎牢防“落水”篱笆的过程。

说起“落水”,五华县龙村镇湖中村的钟先生深有体会。2018年8月,经历过一次剧烈胸痛送当地医院紧急抢救的他,慕名找到在五华县第五人民医院义诊的廖新学,经检查,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但鉴于当地的医疗条件还不成熟不能就地手术。“他跟我说,只要我定好时间,随时都可以到中山医去找他做进一步的治疗。”钟先生回忆道,一个月后他顺利住进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一科,顺利完成了手术。

据不完全统计,廖新学组织专家教授从2017年8月第一次到五华县第五人民医院义诊起,累计接诊人数大概2万人次,通过现场义诊,间接为需到省级三甲医院就诊的患者减少了经济支出至少1000万元以上。

仁心仁术,年均门诊量超万人次

“我要等廖教授,他说了可以出院我才出院。”9月7日早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一科一病房里传来患者甘叔和查房护士的一番对话。原来,家住梅州五华的甘叔因高血压控制不稳定,慕名寻找廖新学教授诊疗,经治疗后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达到出院标准,但甘叔坚持耳听为实,跟护士犟起来了。

“我爸就是要寻求心理安慰。”甘叔的儿子后来说道,还亲自打电话问了廖教授,听到他的明确医嘱后才同意办理出院手续。廖新学教授的助理黄蔓告诉记者,像患者甘叔这样的典型例子她早已司空见惯。她说,面对慕名而来的“粉丝”,廖教授总不忍拒绝,每次门诊加号都至少60个以上,年均门诊量超万人次。

“门诊网上根本就挂不了号,抢不到啊。”一位从河源过来的患者家属无奈地说。

“每天都这样,廖教授不出门诊,身边也围绕着求诊的患者。”廖新学的博士研究生刘梦辉说,老师心地善良,他从不拒绝患者的就诊请求,总是有求必应,尽力而为。由于每天等候的患者太多,廖教授不得不在个人办公室外走廊里另设两排导诊椅,让患者在等候期间可以得到简短的歇息。并在走廊的墙壁上贴上前往廖教授办公室的行走指引图,在办公室门口贴上出诊时间安排表,让患者方便就诊。“既然那么多患者要来找教授,又不能躲避不见,干脆就做好指引吧。”一名护士解释说。

被患者围得水泄不通的办公室,成了诠释融洽医患关系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我们都知道廖教授是为我们患者着想的,该治疗的我们一定配合,不用的治疗项目他绝对不会乱开,来到了这里,我就把自己交给他。”很多患者谈及廖新学都是非常信任。“我明天就可以出院了,廖教授说我不用放心脏支架,用药物调理就行。”患者张叔做完心血管造影后满脸开心地走回病房,迫不及待地和病友们分享着他的喜悦。

“有良心的医生,绝不能给病人做不必做的检查、用不必要的药物,确有必要才行手术治疗。”廖新学总是把中山一院院训“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深深铭记于心,做到规范诊断和治疗。

新闻推荐

车险综改开出新保单 车主保费猛降53.8%

新快报讯记者刘威魁报道长期以来,广东都是全国最大的车险市场,服务的车主超过2000万。新快报记者从广东省保险行业协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