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壶上海滩 救济麻风人 记中华医学会主要创建者之一、兴宁人刁信德
在中国近代医学史上,有个熠熠生辉的名字——刁信德。在清政府被推翻之前,他已经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在国门初开的清末民初,他的足迹已踏上非洲、美国的国土行医求学;他和医学界的有识之士,发起创建了中华医学会,并曾任会长;他是享誉上海滩的医学大家,却一生致力于救助处于社会最底层的麻风病人;他埋头行医无心政治,却在国难当头通电呼吁停止内战……刁信德的老家就在兴宁市宁江河背的刁屋。
●本报记者林德培
河背刁屋的家族骄子
在梅州客家地区,“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蟾蜍罗,咯咯咯,唔读书,冇老婆”等劝勉读书的童谣一直流传甚广。而关于兴宁人因为读书而成才的故事更是不胜枚举,如“一桌两院士”的传奇成为无数学子奋进的榜样,兴城西郊刁屋“一门三博士”(刁振谦、刁作谦、刁敏谦)的美誉,更是家族的荣光。
刁信德族名振谦,原名庆湘,字信德。记者日前来到如今属于兴田街道辖区的刁屋,拜访了刁信德堂侄刁春芳老人。刁春芳出示珍藏多年的《兴宁河西刁氏族谱》,一张泛黄的照片让笔者看到了刁信德的尊容:头戴博士帽,身着博士服的刁信德坐在椅子上,国字脸形,目光如炬,英气逼人。
刁春芳今年85岁高龄,据他介绍,堂叔父刁信德很早就离开老家前往上海求学,他未曾见过其本人。新中国成立前,刁信德曾回乡做屋,名叫“信德楼”,但没住过,20世纪50年代以5000元价格卖给了刁姓族人,楼名也被改称“绿梅园”。该建筑早已人去楼空,荒废多年。
刁氏族谱显示,刁信德出生于光绪六年,即1880年,中华医学会官网却显示其生于1878年。族谱记载其有四子(桂芳、桃芳、友道、友公)一女(友爱),但据笔者掌握的资料,刁还有一女,名唤友琴,是上海贵族学校中西女塾的高材生。这或许是因为刁信德及其后裔定居上海等地,与家乡多年无联系,以致族人修订族谱时无法核实补缺。
享誉上海滩的医学大家
民国时期声名显赫的圣约翰大学是位于上海的一所教会大学,1909年,刁信德就是在这里取得医学博士学位并留学任教的。1904年,他曾和同学颜福庆、龚美恩等报名赴南非约翰内斯堡金矿做过一年的矿务医官。1911年,刁信德留学美国,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卫生学博士和热带病学博士学位。1915年回到祖国。
从美负笈归来,刁信德一边救死扶伤,一边教书育人,以双重的职责诠释着神圣的医者仁心和师者良心。他历任上海同仁医院内科主任,上海红十字会医院院长,圣约翰大学医学部教授、教务长,同仁、宏仁医院董事会主席等职。1917年5月,刁信德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他还发起筹建上海中山医院,兼任上海圣约翰小学校长。1927至1931年,刁信德任圣约翰大学医学院院长,打破了该职长期由外国医师担任的惯例。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刁信德临危受命,再次接任医学院院长至1946年。其间,学校经费来源断绝,师资物资缺乏,被迫搬迁,颠沛流离。据《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载:“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然坚持办学,通过各种途径增添设备,扩大招生,1942年的招生人数达到140名,且始终是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典范。1946年,刁信德担任圣约翰大学代理校长,是对医学院院长这段任职最好的肯定。”值得一提的是,骨科学家胡兰生,中国医学科学院首任院长江上峰,内科学家黄铭新,肺科学家刁友道(刁信德之子),内科学家、神经病学家吴洁,消化病学家、血吸虫防治专家江绍基等名医,皆出自刁氏门下。
在动荡的年代行医办学,拥有胆识和正义感方能成事。资料显示,刁信德曾两次为陈赓大将秘密治疗重伤,为中国革命做出了贡献。他和伍连德等11人曾于1917年和1918年,两次上书当时的国务院,要求中央设立专管医事的行政机关。1946年秋,刁信德联合之江大学校长李培恩等著名人士,代表全国宗教界联名发表对时局的意见,指出“应当立即停止内战,进行和平协商;并恢复交通,整编军队,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实行民选,改组政府。”
中华医学会的发起人之一
在我国近代史上,最早的西方医师团体是1886年在上海成立的中国博医会。为使中国能自主发展西医,提升中国医师的医学素养,1915年2月5日,刁信德会同伍连德、颜福庆、俞凤宾等7人联名发起邀集医学界爱国进步人士共21人在上海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华医学会,颜福庆任首届会长。
100多年来,无论政治风云如何变幻,中华医学会的名字从未变更过,会刊《中华医学杂志》的出版从未间断,学会的学术活动也从未停止,始终与人民福祉、国家前途同呼吸、共命运。蜚声海内外的伍连德、傅连暲、吴阶平、钟南山、陈竺等医学界大家,都曾担任过中华医学会会长。
在成立大会上,刁信德被推选为学会会计,并连任两届,后任第三届副会长。1922年2月,刁信德担任第四届会长。从1924年在南京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大会上各部门所做的工作报告(包括会员发展、卫生教育、学会收支、杂志销售、支会活动等方面)看,刁信德两年任期的中华医学会组织壮大、学术进步、社会影响增强,经济状况向好。
会刊《中华医学杂志》创刊初期页数不多,性质是医学会机关刊物,大都赠送会员。刁信德任总编辑(任期1922至1925年)伊始,将季刊改为双月刊,增加文章内容,提高发行量,渐成著名医学学术期刊。他魄力可嘉,以总编辑之职扛起媒体的社会责任: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同年8月力撑《中华医学杂志》发表《五卅案件本会会员之出力》,文中对当局镇压学生表示强烈抗议。
麻风防治事业的学术领袖
20世纪初,国内麻风病肆虐,一般诊所不敢收留也无法医治。刁信德触动很深,于1915年在上海虹口医院创立麻风病科,又设立“虹口皮肤病诊疗所”,每周三专诊麻风。这是上海第一家麻风诊所,也是上海乃至全国科学治疗麻风的开端。他认真研究病例,用大枫子油注射剂治疗,疗效“口碑道载”,慕名投医者众。刁信德呼吁“从速广建医院,实施治疗,以杜绝传染”,并身体力行,建虹口皮肤病医院、中华麻风疗养院。1916年,他首次发现、验证、报道了我国首例孢子丝菌病。
据《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载:1926年,刁信德与邝富灼、韩玉麟、邬志坚等发起成立中华麻风救济会,刁信德是首任副会长、第三届会长,是公认的业界领袖。他利用在上层社会的影响奔走呼吁,或进行募捐,或向政府建言请求支持,或到各大学、社会团体讲演。1934年2月7日晚,刁信德为筹建中华麻风疗养院募捐,在上海福音电台发表《上海设立麻风院的需要》主题讲演:“麻风人是我们的同胞”,“本人类互助之义,亟应力谋拯救,以尽天职”。这次活动成立了两个募捐队,刁信德与杜月笙分任队长,两队开展募捐比赛,打动中外慈善人士纷纷解囊。1935年中华麻风疗养院终于建成,刁信德任董事会理事。
作为麻风病学权威,刁信德协助同仁创办了《麻风季刊》(中、英文),向全球发行。他还投入大量精力撰写学术论文、举办展览会普及麻风防治知识,经常到各医院给予指导帮助。圣约翰大学医学院1948届毕业生陆正伟的一段回忆实录印证了刁信德的卓越医术:1948年,宏仁医院有位病人被著名犹太籍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专家韩芬教授诊断为典型的脊髓空洞症,且一直作为各批见习学生的示教病例。某日,长窗开处,刁信德教授匆匆穿越走廊,经过该病人床位时轻轻用英语嘀咕了一声“This is a leper(这是个麻风病人)”,青年医生江绍基和陆正伟恰在病房内听到,顿感惊愕,随即为病人做鼻拭涂片送检,果然发现麻风抗酸杆菌阳性。再查阅文献,该病人各种临床表现确实符合麻风患者的诊断。江、陆两人折服不已。
1951年中华麻风救济会改称“中华麻风协会”,归国家卫生部直辖,刁信德被推举为理事长,成为全国麻风防治事业的领航者。1958年,刁信德留下敬佑生命、大爱无疆的崇高风范,走完了他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新闻推荐
南方日报讯(记者/汪思婷张柳青)9月3日,梅州市兴宁市举行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启动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