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民居融入新业态 山沟沟刨出金疙瘩
●本报记者钟幸钰
清晨,沐浴在阳光下的建筑轮廓渐渐清晰,白墙青瓦坡屋顶,既有客家人熟悉的围屋特征,也有令人向往的木屋古韵。这座有近80年历史、位于梅江区三角镇泮坑大道的古民居钧质楼,如今是梅州五星级“网红”民宿又见·钧质楼。
从酒店转型民宿,再到把人去楼空、面临破败的传统老屋,改造成人气满满、焕发新生的特色民宿,又见·钧质楼民宿创办人梁志龙不仅见证着梅州民宿经济的成长,也参与着活化利用传统客家民居的生动实践。
转型求变
民宿就是个性化
又见·钧质楼民宿正式运营仅一年多,不仅时常人气火爆、节假日满房,还于今年1月获评梅州市“五星级民宿(乡村客栈)”,是梅州市第四间市级五星级民宿。
这个“网红”民宿并不是一步到位的。对于原先从事音响制造业、在梅城开过两间酒店的梁志龙来说,民宿仍是一个稍显陌生的领域。
“70后”梁志龙是西郊街道黄泥墩人,从小生长在红杏坊的百年古民居承贻楼里,按他的话来说,是成长“基因”决定了他对传统客家民居的热爱。他还热爱山水,早年便有把民宿开进山里的想法。可在当时,梅州的民宿还不甚发达,更不要说在基础设施较落后的山村里开民宿。出于经营考虑,梁志龙决定“以退为进”。
由于没有经验,他也走了不少弯路。曾以加盟的形式开了连锁民宿,可模式照搬并不适用于当时当地的情况,他越来越意识到,民宿是个性化的产品,不能一味求同。于是,他退出加盟,于2016年在彬芳大道曾宪梓中学附近,利用民居打造了首家民宿——“又见”民宿。木质的招牌、墙面、楼梯,各具特色的摆件,诗意的房间名,所有设计均由梁志龙一手主导。
得益于极具客家风情的装潢以及温馨舒适的环境和服务,梅州“又见”民宿广受好评,渐渐小有名气。“它有区位优势,位于闹市中、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当时也算是梅州比较有特色、较为先行的民宿。”梁志龙说。
打响了“又见”的品牌名气,梁志龙又开始跃跃欲试。“以前去过大理等地,参观过由古旧民居改造成的民宿,我一直就有这种想法。而在本地,玉庭楼等古民居的活化利用让我更加坚定,改造古民居这个想法是可以实现的。”梁志龙说。
他带着这个想法,找到了钧质楼。
精细打造
老屋又见新气象
钧质楼建成于1943年。据业主熊列长介绍,其在印尼打拼的伯父熊钧康和父亲熊质康为了孝敬在家乡的奶奶,特意建造了具有客家传统特色的民居,并取名为“钧质楼”。钧质楼由其母亲一手包办建成,对其一家意义深厚。可随着众人逐渐搬离,老屋面临破败。
经过协商,他把钧质楼交给了梁志龙。
“很有设计感”“有特色”……在点评网站上,不少住客对又见·钧质楼的装潢设计表达了认可。
改造中,钧质楼借鉴了江浙一带的房屋设计,墙面开圆孔增加透光面积,用透明隔板阻隔、分流雨水,改善传统老屋阴暗潮湿环境;改变房间格局,增加公共空间;重新铺设排水排污管道……“改造老屋比想象中困难很多,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我们当时预算是四百多万,但是最后总共花了一千多万。”梁志龙告诉记者。
从杂草丛生的破败古民居,到兼具古色古香的客家风情和现代工艺韵味的特色民宿,钧质楼迈出了探索古民居由输血式保护转变为造血式保护的重要一步。“现在看到老屋人气这么旺,熊叔一家也很开心。”梁志龙说。
夜色渐浓,又见·钧质楼副楼的私厨刚刚结束晚餐供应,旁边的小酒馆陆续迎来几个顾客;这天没有瑜伽课,瑜伽馆静悄悄的……民宿、餐饮、乡村酒馆、瑜伽等新业态融于这座古民居中。又见·钧质楼以投资入股、承包经营的形式,吸引多种新业态加入民宿。“完整的民宿需要具备多种功能,各取所长,才能做得更好。”梁志龙说。
把民宿从闹市中,拓展至城郊,梁志龙还有下一步规划。在距离钧质楼仅20分钟车程的西阳镇筀竹村,梁志龙筹划着自己的山村民宿蓝图。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和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进山村开民宿成为可能。“在山村里,我们的想法是先把人才、人气聚起来。”在筀竹村,一家公益山村书屋“火”了,梁志龙帮助朋友在一旁建设起咖啡馆、小酒馆,未来还将改造附近一座古民居,把民宿“搬”进山水间。
“目前来看,梅州的民宿还在起步阶段,但不可否认,未来将是一片蓝海。”梁志龙评价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梅江警方通过缜密侦查,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一名,破获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一宗,追回被盗摩托车一辆。8月30日上午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