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一壶,尽显茶道文化精粹 陈志民教授带您了解工夫茶“四宝”
“潮汕工夫茶为何将杯称为瓯?”“陆羽在《茶经》中引用《苑赋》,瓯,越州产的最好,口不卷边,底卷边而浅,容积不超过半升。此为沿习古俗,将工夫茶杯称谓仍称之为瓯的出典。”在汕头市彬园警史馆内,场面十分热烈。问者是来听讲座的市民,回答问题的则是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原常务副院长陈志民。
日前,陈志民教授在彬园带来一场《中国茶道器之源——潮汕工夫茶“四宝”》专题学术讲座,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往聆听学习。
精美茶器尽显“工夫”
伴随着优雅的音乐,陈志民教授从藏品出发,向现场观众介绍潮汕工夫茶,不仅是潮汕标志性文化符号,且精美的茶具瓷器也独具特色,与之相得益彰。陈志民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拥有配备精良的“工夫茶四宝”是潮汕工夫茶道中极其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
何为潮汕工夫茶“四宝”?那就是孟臣冲罐(宜兴紫砂小壶)、若深瓯(青花白瓷杯)、玉书碾(烧水砂陶壶)和潮汕烘炉(红泥风炉仔)。“四宝”是饮茶时不可缺少的一种盛器,要泡沏出一杯可口的潮汕工夫茶,需做到茶、水、火、器四者相配,缺一不可。
提起工夫茶器的起源,陈志民引经据典,如数家珍,从古画到潮汕民居建筑梁架上金木雕装饰等,均可见到工夫茶器的身影。陈志民表示,“潮汕工夫茶道”之所以能久享盛名,且风靡全国,因为它茶事诸艺考究,用器之精,尽显“工夫”。
值得一提的是,对近几年受藏家追捧的日本铁壶,陈志民认为,市面铁壶价格大多虚高。“铁壶保温效果好,水温也更高,所以冲出的茶更浓郁”,陈志民说,但铁壶使用时间久了,会有水垢而产生异味。所以,在他看来,许多人觉得用铁壶煮水泡茶,口感更好,是因为“关键在于煮,而不在于铁壶”,如果换做陶罐来煮,也会有不错的口感。
淘宝中窥探工夫茶史
大屏幕上,一件长柄壶特别引人注目。陈志民告诉大家,这是他的好朋友上世纪80年代在梅州所购的藏品,一个梅县水车窑的青釉长柄壶。
“茶器文化是中华茶文化的重要一脉,大量古代茶器在韩江流域捞沙时被发现”,陈志民说,充分佐证了潮汕工夫茶文化源远流长。随着收藏的不断深入,通过认真研究及解读,陈志民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和看法,一条完整的潮汕工夫茶历史脉络渐渐呈现于他眼前。
通过多年的民间田野调查,陈志民发现,从小小茶器中可窥探潮汕工夫茶史,梅县水车窑与潮州窑均出土或出水过类似唐代盛行的“长柄壶”,而他自己也收藏了多件水车窑的“越州茶瓯”。
明代许次纾在《茶疏》中说到:“茶滋于水,水藉于器。”可见茶具的优劣,对于茶的味道和品饮者的心情,都会产生直接影响。在陈志民看来,器如人,新茶器如同一个毛头小伙子,虽然光鲜,但看久了生腻;而老茶器,经过岁月的沉淀和摩挲,犹如阅尽世事的老者,透着沉静柔和的美,这种美越看越着迷。
“工夫茶四宝”在历史上如何形成?历代名器的工艺有什么特点?其功用如何与茶艺相得益彰?……陈志民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通过发生在他身边的许多有趣故事,一一进行考证与论述。他的“潮汕工夫茶四宝”让人回味无穷,更深刻地体会到工夫茶文化的雅致和博大精深。“尚古风,存禅意,讲究天人合一,归于自然”,陈志民说,工夫茶文化更为重要的是其精神内核,施艺会友,尊礼不拘小仪,敬上致力和谐,充盈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精神。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跨市贩毒嫌疑人姚某强(男,45岁)、柳某(男,37岁)、谭某(男,17岁,均系汕头市人)等3人经梅县区检察院批准被依法逮捕。今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