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体育教师张凯新:乡村绿茵场 驰骋少年梦

南方日报 2020-08-26 21:38

时值暑假,张凯新也照常“上课”,指导校队的小球员踢足球。受访者供图

8月24日上午,张凯新早早来到学校,开始了一天的训练。眼下正值暑假,天气有些闷热,但梅县区松口镇中心小学的绿茵场上却十分热闹:张凯新的身边围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学生,在阳光下挥汗如雨,传球、带球、射门……每个动作都洋溢着青春与活力。

“我从小喜欢踢球,对足球有难以割舍的感情,如今能与孩子们在球场上一起逐梦,也算是实现了我最初的梦想。”张凯新笑言自己早已习惯“别人放假我训练”的工作状态,开学后,他不仅要担任4年级的班主任和体育老师,还要负责学校的足球队工作。

从一名稚嫩的毕业生到一名乡村体育教师,张凯新将青春与梦想安放于此,用一份坚守浇灌着基层校园足球这片并不富饶的土地。日前,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公示2020年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人选名单,张凯新名列其中,是梅州市唯一入选的教师。

延续足球热爱,他到偏远小镇当老师

张凯新在松口镇中心小学任教已经6年了。

在学校训练小球员时,他的表情总是很严肃。“孩子们在这个年龄段大多比较顽皮,我肯定要扮得严厉一些,才能"镇得住场"。”张凯新笑着说,他私底下的性格并不是这样,所谓严师出高徒,也是希望能让小球员的球越踢越好。

事实也是如此。他带的足球校队,不仅获得梅县区校园足球比赛冠军10次,还斩获了梅州市市级比赛冠军和广东省省级比赛亚军等;松口镇中心小学也获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这是我和同事们一起努力的结果。”张凯新很认真地补充道。

但不可否认,今年刚满30岁的他,在乡村校园足球训练这个领域算得上是一股中坚力量。2014年,刚毕业不久的张凯新选择回到家乡梅县,在松口镇中心小学任体育教师。那时,整个学校教师的平均年龄大约是48岁,而且专职体育老师很少,更不用说专业的足球老师了。

“要感谢校长的信任与支持,我们学校的足球校队才能组织起来,而我对足球的热爱也有了寄托。”对于这个年轻小伙子来说,在远离繁华城市的乡村,那一个黑白相间的球,便是他打发所有苦闷和闲暇的娱乐。

张凯新的老家在梅县区梅西镇,虽然和松口镇在同一个县区,但坐乡镇公交车回一次家却至少要3.5个小时。“我要从镇里坐车到县城,再从县城坐车回去,就算到了梅西镇上,离家也还有一段距离。”他对冬天的回家路尤为深刻,因为即使周五下午早早从学校出发,到家也已经天黑了。

因为离家远,他只能住在教师宿舍。初到松口镇时,因为没有朋友和亲人,张凯新晚饭后的时间只能留给一条条寂静的乡道。“当时我刚24岁,还不适应这种安静和空闲,觉得挺枯燥。”张凯新说。

“那怎么办?”

“我就琢磨球呗。”

“足球训练向黄宝老师学习,上体育课向徐利芬老师学习,管理班级就请教教学经验丰富的班主任。”张凯新告诉记者,当听说镇上住着一位在足球学校做过专职教练的前辈,自己立马就跑过去请教,“不懂我就问!”

为了让孩子们进步得更快,张凯新还带着校队到黄宝教练所在的足球学校进行观摩和比赛,并请名师指点。最忙的时候,他连续8个周末带队比赛训练,两个月没回家。“孩子们也特别有毅力,刮风下雨也不会中断训练,球场上的他们总是最开心的。”说到这,张凯新也露出了笑容。

传递足球精神,他寓教于乐培养好苗子

“我还挺想开学的,平时只要不下雨,足球场都不会空着。”在张凯新的记忆里,每天放学之后学生们就鱼贯而出,涌向操场。

“文化课老师教育学生,学生从书本里汲取知识养分、寻获智慧;我们体育课老师训练学生,学生在球场上努力奔跑、力求得分,都是一种拼搏、一种努力。”在张凯新看来,学生除了要会读书,还要有体育运动,而足球运动所展现的团队合作意识,是一种拼搏奋发、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

对于孩子们来说,足球是新鲜的。而教八九岁的小孩子踢球,远没有想象中那样简单。“小孩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参差不齐,一句话说了八九遍还有听不懂的。”这也是为什么张凯新总是严厉的姿态居多。

“和孩子们在一起,很考验教练的耐性。在鼓励他们的同时,又要强调一些必须遵守的规则。”张凯新告诉记者,足球是集体项目,做教练首先要教会孩子们规则,养成习惯。

脚背颠球、拨球、打门……训练的时候,张凯新总是先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为孩子们做着示范,讲述每个动作的基本要领和注意事项。为了让孩子们享受足球、快乐训练的乐趣。他还经常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创造一些足球游戏,引导孩子们对足球的兴趣,让孩子们首先能爱上足球。

“对于小学生来说,球技是其次,兴趣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张凯新每次向足球学校选送优秀苗子的首要考虑条件。他以自己为例,“只有发自内心热爱足球运动,才能克服接下来会遇到的许多困难和挫折。”执教至今,张凯新已经向上级有关学校输送了黄可琪、古伊沁等100多名学生。

梅州,曾经是中国足球人才的摇篮,走出过亚洲球王李惠堂、第一届全运会最佳射手杨霏逊、世少赛最佳阵容谢育新、足球名宿曾雪麟等。足球之乡如何续写辉煌?还有踢球的好苗子吗?这些停留在业界人士心中的疑惑,也成为张凯新常常思考的问题。

在他挑选小球员的过程中,发现其中不乏一些天赋很高的少年,“他们的身体素质好、奔跑速度快,比如简单的绕桶跑,还有颠球、带球等,灵活性、协调性很好。”

但让张凯新无奈的是,因为一些家长的不支持,部分好苗子流失掉了。“我刚带队的时候,因为足球环境不太好,家长觉得没出路,所以拒绝将孩子送进专业的足球学校。”随着近年来国家对校园足球的重视,这种情况才慢慢变好。

《关于农村小学学生足球意识培养的探讨》《农村学校校园足球的普及与提高的实践研究》……在张凯新参加的省、市科研课题中,他加入了自己作为乡村足球老师的一些所见所得,“场地、师资,以及因家长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的培养缺乏重视等因素,都是农村小学面临的难题。”张凯新举了个例子,因为家离学校10多公里,喜欢足球却挤不出时间在学校训练的学生大有人在。

一句“放不下”,他扎根乡村学校6年

除了教体育外,张凯新还是一名班主任。与在足球训练时一样,他在班里也是扮演“严厉”的角色。“班里的学生们还挺怕我的。”张凯新告诉记者,自己虽然是体育老师,但是所带的班级参加朗诵比赛、合唱比赛,每次都名列前茅。

“一开始不担心他们不喜欢你吗?”

“没关系,他们学得好就行!”

嘴上严厉,但是学生们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他的心。在松口镇中心小学,一至三年级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班级,叫“启智班”。班里孩子因为一些先天不足,没有办法和其他孩子一起学习。但到了四年级,这些孩子又将“融入”到正常的班集体生活。

张凯新的班里就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对第一次到这个孩子家里家访的印象特别深刻:因为家里贫穷,一家人只能在镇上的街边租了个老房子,房子里有一个长长的、潮湿的过道,以及一个光线不足的房间。“因为家人常常不做早餐,孩子只能饿着肚子来上学。”张凯新发现后,每天到班里的第一件事,就是问她有没有吃饱,并把准备好的早餐拿给她吃。

在张凯新的微信聊天栏里,排在前面的大多是家长的头像。“因为农村外出打工的人多,留守儿童的教育也是我们学校一大难题。”张凯新说,自己就是班里10多个学生的“家长”,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还要对每个学生家里的情况都了解清楚。

这些困难,远远超出了张凯新到学校之前的预想,中途也想过是否要离开学校,走出乡村。“但心里有些放不下,也想证明在乡村也可以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不是非得要进城。”6年来,张凯新看到比自己先来的、后到的年轻老师,一个个离开,自己扎根的意愿反倒更加强烈了。

与记者告别时,他一边挥手一边反复说,“要常来我们学校看看,也希望更多的人关注乡村的孩子,他们很好、学校很好。”南方日报记者黄思华

新闻推荐

客家银行今年上半年净利下滑超六成 不良率攀升至4.58%

8月25日,新三板挂牌银行客家银行公布2020年上半年业绩。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7395.6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