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美民富产业旺 毓秀合水入画来 合水镇推动乡村振兴蹲点采访纪实
●本报记者吴海清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如今,走进合水镇各乡村,仿佛走入了古人诗词里描绘的恬静闲适的世外桃源。条条整洁平坦的水泥路直通到村民家门口;小河蜿蜒流淌,荷叶优美的身姿随风摇曳;瓜果挂满枝头;村中休闲广场、小公园、健身器材等设施一应俱全,老人们在凉亭里纳凉歇息,小孩在健身广场运动嬉戏……一幅清新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尽收眼底。
近年来,合水镇围绕“创新创业发展长廊”和“生态涵养发展带”两个功能区的定位,坚持党建引领,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不断加快“康养胜地·毓秀合水”建设步伐,持续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推动乡村振兴迈上了更高的台阶。
产业发展做强产业富民兴村
从荔枝公园出发,穿过163乡道,沿着山路蜿蜒而上,历时半个小时左右,便来到位于罗英村老粘坑的铁山茶场风景区。
在海拔约700米的山顶放眼望去,整个茶场就像一片“绿海”,一垄垄茶树整齐地排列在梯田上。“这些茶叶等到9月底就能采摘了,那个时候的秋茶是最好的。”铁山茶场的相关负责人指着连片的茶田告诉记者,过去该茶场的发展并没有现在好,因无人妥善管理经营,且不少小作坊制茶工艺不统一,茶场的茶叶名声并没有打响,销路不畅。
合水镇茶叶种植地区主要分布在上官、中官、洋田、罗英、明星、石陂等6村,全镇大小茶叶加工场约有350多个、茶农1800多户。2019年3月,兴宁市力量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量农业公司”)成立并承包了这万亩茶田,破解了茶场的发展困境。力量农业公司承包茶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土地流转、订单农业等多种方式,通过“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把原来众多以家庭为单位的“散小弱”茶叶生产转换为公司集约管理,并引进现代化制茶设备,为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提供了条件。
铁山茶场分布在连片山区,全年云雾较多,空气湿度大,水源清洁,土壤肥沃,拥有独特的生态环境,所生产出来的茶叶具有香浓,耐泡,无污染的品质。今年春茶采摘季,铁山茶场迎来大丰收,茶青采摘量达1750吨,干茶产量达到350吨左右,总产值达1亿多元。过去,农户家的茶青只能卖16元/千克,而有了力量农业公司的技术支持后,农户家的茶青如今能卖到40元/千克。
“合水茶”的品牌逐步打响的同时,也鼓了不少农户的腰包。除了向农户收购茶青外,力量农业公司还广泛吸纳附近村民到茶场工作,带动就业的农户数达上百户,户均增收5000元/年,而随着制茶规模扩大,带动就业的农户数仍在持续增加。未来,合水镇将大力支持铁山茶场按照“旅游+农业”和“文化+农业”的发展模式,积极延长茶叶产业链,创建2-3个绿色名牌产品,争取创建为地方龙头企业,打造“茶叶特色小镇”,进一步擦亮“合水茶”的招牌。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根本。除了着力打响茶叶品牌,合水镇正全力做好垦造水田“后半篇文章”,规模化种植优质丝苗米。同时,发展壮大龙眼、荔枝、无花果、猕猴桃、板栗、芭乐等种植基地,打造“一村一品”,带动采摘体验、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等融合发展。通过开展产业建设,探索实现农民增收与集体增利相统一,真正达到强村与富民的目标。
以民为本全力增进民生福祉
炎炎夏日,走进位于圩镇中心的荔枝公园,3000多株古荔枝树苍劲茂盛,树下绿草成茵,还能听见树丛里不时响起蝉鸣,给人以静谧而又饱含生机的感觉。
2017年以来,合水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支持,把杂草丛生、无人管理的果园进行流转,集约开发打造“合水镇荔枝公园”,进一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解决圩镇群众无休闲散步场所的问题。公园坚持保护现状、自然生态、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的原则,按照“一环、三轴、四区、多点”设计布局,打造了读书文化、农耕文化、荔枝文化、红色文化等四个文化区,建设了公园入口广场、林间绿道、观景平台等节点。
公园内部,一个掩映在绿树花丛中的建筑引起了记者注意,该建筑外观非常精巧,远远望去,犹如一座小科技馆。走近一看,才发现原来是装配式公厕。“这个装配式公厕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最大可能地利用空间。你看,这两层结构式的建筑,上层是书吧,下层是厕所。目前还在建设中,下个月就能建成。”合水镇党政办负责人曾森文告诉记者,荔枝公园在今年年初开放后,惠及了周边近万名群众,不少市民会在早上和晚上来公园内散步、唱歌跳舞。该公园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合水圩镇品味和镇区人居环境,还成了合水镇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合水镇党委、政府目前正积极根据民意增加公园内的基础设施,等各项项目建成完善后,荔枝公园将与合水水库、“一江两岸”、一八区围屋群和罗陂村新农村串珠成链,成为群众的休闲娱乐好去处。
除了抓好荔枝公园的建设外,近年来,合水镇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投入1500多万元,按照双向四车道的标准,升级打造成了长达1.3公里的府前大道,并配套建设了人行道、绿化、亮化工程;投入200多万元完成合水主街1公里长外立面改造和植树绿化工程;大力推进圩镇“六乱”整治、公共设施提升、农贸市场整治、环卫设施提升等工作。目前,圩镇提质扩容成效显著,镇容镇貌得到大提升。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合水水库是兴宁市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担负着城区几十万人的饮用水供给和耕地灌溉的重要任务。这几年,合水镇啃下“硬骨头”,抓好合水水库水质保护工作,以铁的手腕加强水源污染整治,以零容忍的姿态抓好监督管控,全面实现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保障了人民群众饮水安全。2018年,合水镇在全域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对全镇133个生猪养殖场(点)进行关闭整治。在今年的兴宁“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内要完成合水镇废弃铁矿堆料场整治工作。据了解,这些堆放点的土壤植被破坏严重,存在水土流失、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目前,合水镇正有序推进整治工作,预计10月前能完成整治任务。
下来,合水镇将继续抓好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完成官田河河道修复整治、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让宜业宜居宜游的毓秀合水实现美丽蝶变。
改善环境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近段时间,富和村的观光路异常热闹,不仅有本村村民在此漫步,还吸引了罗陂村、溪唇村等隔壁村的村民前来休闲。走在那铺满石阶的步道上,抬眼向前看,一边是郁郁葱葱的龙眼树,一边则是满池竞相绽放的荷花,微风吹过,飘来淡淡芳香,令人赏心悦目。
“以前这里是泥地,杂草丛生,比较少人来,我们把这打造成休闲步道后,人气就旺起来了。”富和村党支部书记曾飞新告诉记者,村里的休闲步道总长约3公里,开放后备受村民欢迎。除了观光路,村里还有一个地方也是“网红点”,那就是位于村口的小书屋,许多村民会在那看书看报。
据了解,该书屋由乡贤出资捐建,刚建成的时候,其颇具现代化的外观便吸睛无数。里面藏书丰富,内容涵盖了政治、历史、科技等方面,只要是本村村民均可在书屋免费借阅。书屋的存在,大大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上面提到的一些景象,对于村民吴胜明来说,都是他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今年45岁的他,亲眼见证了富和村近年来的变化。“以前村里条件没那么好,村道都是坑坑洼洼的泥沙路,路上也有很多人乱扔垃圾。而且村里也没路灯,因为看不见道路,晚上村里很少有人出门。”吴胜明告诉记者,过去村里脏乱差现象较严重,基础设施也没那么完善,村民的业余生活并没有现在丰富,许多年轻人都不肯留在村里。近几年,村里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垃圾少见了,道路也变平整了;美丽的休闲步道、健身设施完备的文化广场、别具一格的书屋、干净的公厕等都在这几年建起来了;家家户户门口都有了路灯……村民的日子也越过越舒坦了。
富和村的改变是合水镇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例证。近年来,合水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抓手,以罗陂村、溪唇村为典型,着力推动富和村、霞洞村、龙东村连片共建,打造新农村示范片,全域推进新农村建设,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还把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建设与群众文化活动紧密结合,不断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推进乡村文化站、文体广场等一系列惠民工程的建设,推动乡风文明的传播。目前,合水镇正按照“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要求,全力做好“三清三拆三整治”收尾工作,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拆旧复垦、厕所革命、垃圾分类等工作,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记者手记
民生应民声
实事暖民心
在走访各村情况的过程中,合水镇镇干部跟记者说最多的一句话就是:“都是为了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老百姓缺乏休闲散步之地,便想办法把荒地盘活成公园;老百姓说道路太窄了,便把双车道拓宽为四车道;老百姓说路灯太暗了,便着力推进路灯亮化工程……合水镇党委、政府就是在不断倾听民声的过程中,将一大批民生实事项目落到了实处。就业、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改善民生福祉,恰如一股春风,细致入微地穿过老百姓柴米油盐的生活里。
如今,行走在合水镇大大小小的乡村里,呈现在眼前的是村庄美丽、产业茁壮、环境优良。在采访中,记者接触了不少村民,他们的脸上挂满笑容,话语里充满了对现在生活的满足和对未来期待。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民力,民生关系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一座城市,只有在关注民生上取得长足进步,这里的群众才会真切地感到温暖和幸福。看到今日的合水镇,我们有理由相信,该镇推进民生工作的脚步不会停歇,而循着“民生为本”的路径,合水的明天也必将更加美好。(吴海清)
新闻推荐
梅州2019年度各县(市、区)政府质量工作考核结果出炉 兴宁五华平远 获评A级
本报讯(记者赖运香)近日,梅州2019年度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质量工作考核结果出炉,考核等级为A级的有兴宁市、五华县、平远县,B级...